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传统模型研究深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环境影响时研究分析效果差。为此对深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引入持水重度、相关密度指标、给水度等概念,计算土层持水密度;采用分层总和法,将周边建筑环境土层分为潜水含水层、承压含水层、隔水层、半承压含水系统四部分,代入计算出的土层持水密度,分析土层应力增量;在土层应力增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FLAC方法计算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程度,实现深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环境影响的研究,完成影响研究模型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长江Ⅰ级阶地某深基坑地下水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地处长江I级阶地的深基坑工程而言,由于其地层软弱、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周边建筑密集等原因,地下水的有效控制成为基坑开挖成败的关键。本文以位于湖北荆州市繁华中心城区的地下商业城某深基坑工程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提出采用竖向隔水帷幕+深井降水的综合方案来控制深基坑地下水问题,即在弱透水层的潜水和承压水采用在支护桩之间施打高压旋喷桩形成竖向隔水帷幕,在强透水层的承压水采用井管降水的方法来控制基坑地下水,但降水井的深度要适当。经过工程实践验证表明,弱透水层的潜水、承压水的处置措施得当,可为富水复杂环境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隔离桩作为常见的施工变形控制措施在保护周围敏感和重要建(构)筑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相关设计参数对邻近建(构)筑物变形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武汉市华中科创产业园基坑工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隔离桩的布置位置即桩隧距离、桩间距、桩长和桩顶埋深为影响因素,分析隔离桩不同设计参数对基坑邻近既有地铁隧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和基坑围护桩后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离桩靠近隧道或靠近基坑布置时均能减小邻近既有地铁隧道的水平位移,为减小对邻近地铁隧道运营安全的影响,宜选择靠近基坑布置隔离桩;隔离桩的布置位置即桩隧距离对邻近既有地铁隧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和基坑围护桩后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最大,隔离桩的桩间距、桩长和桩顶埋深对其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隔离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复杂施工环境下基坑周边近接建(构)筑物监测数据难以及时获取的问题,建立了基坑施工诱发周边既有建(构)筑物沉降SVM-BP预测模型。以某基坑工程近接建筑物的沉降为例,描述了该预测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关键难点,并以实测数据进行验证。构建基坑开挖诱发周边既有建(构)筑物沉降预测体系,体系影响因子均来源于《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规定的应测项目,预测体系的构建关键在于影响因子与周边既有建(构)筑物沉降关系的建立。为此,根据实际工程案例特点和力学机理,采用将定性问题转换为定量表达的方法。而后,选择机器学习中的SVM、BP神经网络算法分别建立建(构)筑物响应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最小二乘准则的SVM-BP组合算法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丢失,降低不确定性,使得预测精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桩-土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是保证桩基础在建筑荷载下安全稳定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建筑荷载下桩-土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桩在建筑荷载作用下桩-土之间相互作用方式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弹簧单元以及表面效应单元模拟土层对桩的作用力,建立了完整的桩-土作用模型,并得到了在建筑荷载和土层作用力下桩的位移量及其轴向应力分布。该研究可为建筑基础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h型双排桩是传统门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的一种优化工程方案,相较于传统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其具有结构整体刚度大、受力性能良好、施工成本和难度低等优点,已在基坑工程、滑坡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湖北省某地区深基坑开挖项目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 3D建立采用h型双排抗滑桩作为支护结构的多级开挖的基坑工程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平行布置和梅花型布置两种不同布桩方式对h型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h型双排抗滑桩,后排桩承受了大部分的荷载,设计时需对后排桩进行加强;后排桩与连梁连接处桩身弯矩最大,在设计时需重点加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采用梅花型布置的h型双排桩,其作用效果要优于平行布置,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可优先采用,以达到提高安全性且实现经济、合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混凝土排桩深度优化及其隔振效果问题,以弹性半空间理论为基础,采用无限元边界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将振动波波长作为参考量,建立振动波波长与混凝土排桩深度的关系,在多种变量下对混凝土排桩深度进行优化,并分析不同变量对混凝土排桩隔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混凝土排桩深度达到0.8λ~0.9λ时,排桩屏障的隔振效果最佳;②排桩间距、排桩截面尺寸和排桩相对于路基边坡的设置位置对混凝土排桩较优排桩深度的影响较小,其中空心排桩与实心排桩相比,其较优排桩深度有所增加;③增大排桩距离路基边坡坡脚的距离会明显降低混凝土排桩的隔振效果,排桩间距的变化对混凝土排桩隔振效果的影响较小,增大排桩截面尺寸可以提高混凝土排桩的隔振效果,实心排桩的隔振效果优于空心排桩,圆形截面排桩的隔振效果优于方形截面排桩。  相似文献   

8.
桩锚支护体系是近年来随着基坑工程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支护结构,因其工程适用性强而被广泛地运用于岩土工程施工中。但是目前有关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的理论研究往往无法满足现场施工技术的改进,很多以诸多假定为前提的计算模型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基坑桩锚支护结构与土层之间的关系,以及桩锚支护体系本身的受力和变形特征等。本文以武汉市东湖春树里基坑支护工程项目为例,对该工程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的结构受力及变形状况进行了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分析,同时运用混合遗传算法研究分析了基坑支护相关的参数和约束条件,并对该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在透水性高的砂性土条件下,将止水帷幕水泥土搅拌桩与土钉相结合,形成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是解决高透水地层基坑支护的有效方式.针对某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高透水地层采用复合土钉墙结构进行基坑支护的设计方案,并对基坑变形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可满足基坑开挖对支护结构稳定及周边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复合土钉墙结构受力合理、安全度高、施工简单方便、工期短、造价低,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现有绿地景观格局优化方法,存在梯度变化不规律、边缘斑块密度不均等缺陷.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窗口移动法的新型城市建筑周边绿地景观格局优化方法,通过确定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以边缘斑块密度、梯度、绿地景观格局化指数为绿地景观格局化指数,确立研究方法.模拟研究环境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格局优化方法可改善城市建筑周边绿地景观格局梯度变化不规律问题;在特定空间分布状态下,还可避免边缘斑块密度不均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