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复合式接触氧化-过滤沉淀工艺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对接触氧化进行了改进,把原有接触氧化池分成若干单元池,通过控制曝气量,营造好氧、缺氧环境,以完成脱碳和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并辅以过滤沉淀技术。工程实践证明,用该工艺处理完全能够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的要求,是一种适宜于医院污水处理的经济、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石嘴山煤矿职工医院污水处理站于1991年12月建成并投入试用。该污水处理站设计能力为处理300张病床所产生的污水,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次氯酸钠由3台JS—150型次氯酸钠发生器生产。污水经化粪池初沉淀,再进入沉淀池沉淀,去粗后进入定量池。当定量池水达到一定数量时,虹吸机构开始工作,并同步定量投药,污水吸入同步投药混合池;再进入消毒池,停留2小  相似文献   

3.
对家具生产排放的喷漆废水进行污水处理设计,根据实际污水情况,采用隔油-混凝沉淀-芬顿氧化-SBR-过滤工艺处理,出水取得较好效果,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谷静丽  洪军  张帆  万玲 《环境工程》2014,32(7):40-42
农村污水处理是我国污水处理的一个新领域,河南省某农村乡镇小型污水处理厂设计流量为3 000 m3/d,采用厌氧-帕斯维尔氧化沟的污水处理工艺。污水经厌氧池与回流污泥混合,然后进入氧化沟反应池,混合液经二沉池沉淀后,主要出水指标BOD5、COD、SS、NH3-N、TP、TN去除率分别为93%、87%、93%、97%、64%,出水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明显优于传统采用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5.
胜利油田采油废水污染现状及达标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评价了油田采油外排污水的污染现状 ,并对油田主要的采油污水处理技术及其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调研结果表明 :油田采油污水的外排量较大 ,处理达标率很低 ,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采用的大部分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已不能适应油田生产的需求 ,必须研究开发新的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氧化塘技术处理桩西联采油废水和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孤岛采油废水的工程实验获得成功 ,废水最终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周黎 《环保科技》2005,11(4):10-14
设计了某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方案。为了寻求投资和运行费最低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分别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工艺和气浮-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进行现场试验,通过对两种污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及技术经济进行比较,决定采用气浮-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相似文献   

7.
污水处理系统中使用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会加入大量化学药品并且需要建立占地广阔的净化池,净化过程使用化学药品会存在一定的残留,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出基于薄膜生物反应技术的环境污水的处理方法.设计的方法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膜分离单元一部分是生物处理单元.膜分离单元完成有毒物质以及漂浮物的隔离,通过MBR反应对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以及可溶性微生物进行反应消化,最终通过沉淀池的把多余的活性污泥进行沉淀完成污水的处理.为保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按照设计方法模拟使用过程与传统污水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得出结论:(1)设计的基于薄膜生物反应技术的环境污水处理方法不需要对水中进行化学药品添加;(2)没有占用过多的净化空间;(3)在净水效果上明显比传统处理方法有效;(4)污水处理量大;(5)性价比较高节约污水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某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方案.为了寻求投资和运行费最低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分别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工艺和气浮-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进行现场试验,通过对两种污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及技术经济进行比较,决定采用气浮-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相似文献   

9.
本文评价了油田采油外排污水的污染现状,并对油田主要的采油污水处理技术及其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调研结果表明:油田采油污水的外排量较大,处理达标率很低,环境污染严重;目前采用的大部分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已不能适应油田生产的需求,必须研究开发新的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氧化塘技术处理桩西联采油废水和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孤岛采油废水的工程实验获得成功,废水最终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0.
成都军区某油库洗桶车间的含油污水过去一直是自流排放,使驻地环境受到污染还危害农田。1983年5月,他们对洗桶污水实施治理,年底投用,经四川省冶金环保监测研究所鉴定,处理过的污水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油库洗桶污水处理的基本流程是:1.污水处理主流程——洗桶后的含油污水重力流入储存池自然调混,继而流入初隔、曝气、沉淀、隔集池(即再隔集水池),经由污水泵提升至JY-4型油水分离器,处理后的净水靠余压进入净水池。2.废油收集流程:初隔池和隔集池中的二溢流堰隔离出的浮油,汇集流入废油池。适时用泵回收装桶。3.净水回用流程:用65Y-60型泵(旧品)提取净水,送至洗桶间,为终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河南某产业集聚区已建污水处理厂出水不能稳定达标问题,分别采用聚合硫酸铁混凝、高铁酸钾氧化协同聚合硫酸铁混凝、芬顿试剂氧化等方法对该厂的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这三种方法对污水中CODcr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混凝不能将污水中的CODcr和TP处理达标;高铁酸钾氧化协同聚合硫酸铁混凝可以将污水中的CODcr处理达标,但是不能将污水中的TP处理达标;芬顿试剂氧化可以将污水中的CODcr和TP均处理达标,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炼油企业储罐逸散废气恶臭污染常用处理技术,如吸附法、碱吸收法、氧化法等,进而介绍了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新型技术——低温油品吸收法,可使储罐废气中硫化物排放减少到1mg/m3以下,烃类物质90%以上达到回收。  相似文献   

13.
余辉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1):1243-1250
琵琶湖富营养化全面有效的控制得益于对流域污染源的系统控制. 琵琶湖流域污染源系统控制包括通过立法与监管严格控制工厂与企业的污水排放、城镇污水管网与大型污水处理设施的高度覆盖、农业集落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三部分,流域污水处理系统的全覆盖及高度处理技术的普及是其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 琵琶湖流域城镇下水道普及率达86.4%,主要污染物——TN、TP及CODMn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0.0%、98.7%及94.6%. 琵琶湖流域同时实施了净化槽普及、设置农业集落排水处理设施、初期雨水净化处理及农田循环灌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面源治理对策. 通过综合治理,琵琶湖主要入湖污染负荷明显减少,与1985年相比,2012年CODMn点源污染负荷减少了76.8%,TN减少了45.5%,TP减少了65.6%. 与之比较,我国的湖泊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有针对性的地方排放标准的缺失及执法力度的不足、城镇污水深度处理及运营管理技术上的差距、面源污染对策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4.
林伟华 《环境工程》2000,18(5):25-27
采用利浦 (Lipp)制罐技术应用于工业污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当中在我国已逐步得到推广 ,并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阐述了与Lipp罐体相关的建筑设计与施工以及利浦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对VOCs挥发特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市某污水处理厂入厂原水进行了现场水样采集,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水样中VOCs含量.在污水处理厂入水口中共检出20种VOCs,浓度范围为0.1789~21.89μg/L.基于实测数据和构筑物结构参数,对该厂4种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A-B工艺,UNITANK工艺,改良A2/O脱氮除磷工艺和改良A2/O 高效沉淀工艺)利用WATER9模型计算了各工艺主要构筑物VOCs的挥发速率和挥发总量.挥发速率最大工艺为A-B工艺,其值为0.2318g/s;构筑物加盖的改良A2/O高效沉淀工艺挥发速率最小为0.0426g/s.各个工艺中挥发速率最大的单元有生物处理池和沉淀池,主要成分有苯、甲苯、三氯甲烷、四氯乙烯.根据VOCs挥发速率和污水处理量计算了VOCs在构筑物加盖和不加盖情况下的排放因子,并估算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污水处理厂VOCs的总排放量,发现构筑物加盖可大大减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率,削减率可达到74.72%.  相似文献   

16.
运用环保技术评估体系,提出石油炼制过程中典型恶臭污染源治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已应用的治理技术进行全面评估,从而筛选出炼油污水处理场废气、酸性水罐罐顶气、冷焦水罐/油品中间罐/污油罐罐顶气、氧化脱硫醇尾气和油品装卸挥发气的最佳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污水水质特点,对企业生活污水处理站进行改、扩建工程。将原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改为一级强化处理工艺;一沉池改为强化沉淀池;接触氧化池改为调节池。采用新工艺后经试运用出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化学氧化-混凝沉淀-过滤"作为徐庄煤矿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设计参数.先进行混凝实验,研究了混凝药剂的选择、投加量和混凝反应时间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再对进水单独投加高锰酸钾进行化学氧化实验.最后对高锰酸钾和混凝荆配合投加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工艺适合煤矿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可达70%和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技术对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促使水污染严重的长江流域需从污染物去除过程的建模与优化、污水处理过程的优化控制、水污染监测系统的构建开展水污染治理研究.传统的水污染处理技术存在污染物去除效率预测精度较低、污水优化控制成本较高、水污染监测滞后效应严重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克服上述问题,因此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污水污染物去除过程的建模与优化、污水处理过程的优化控制及水污染监测系统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全面加强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能力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指导.结果表明:①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径向基神经网络、多层前馈网络-人工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对污水污染物去除过程进行建模与优化,为精确预测长江流域重金属(Cr、Cu)、营养盐(TN、TP)、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BDEs(多溴二苯醚)、HCH(六氯环己烷)〕的去除率提供重要参考价值.②采用污水处理的自动控制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递归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模糊神经网络等)构建污水智能控制系统,为长江流域实现高效节能的污水优化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③利用在线监测仪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小波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叠层去噪自动编码器等)建立水污染智能监测系统,为解决长江流域水污染监测响应滞后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对长江流域提高污水污染物去除率,降低污水优化控制成本,提升水污染监测时效性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