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环境保护需要公众参与.城镇公众环境意识较低,环保参与能力较弱,知识分子环保参与意识和能力较强.政府部门应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及环保参与能力,公众应自觉提高自身环境素养,选择绿色生活,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参与环保.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传播环境知识,提高电影从业人员及公众环境意识,鼓励公众参与,中国环境意识项目(CEAP)办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在电影节期间(2008年6月14日~22日)开展了包括碳中和活动、绿色环保电影展映和评选、环保 明星评选活动、环保校园行、公益广告片播放(由中国环境意识项目组织拍摄)等一系列环保活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别副主任麦瑞德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董洪出席了开幕式,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不发达,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任道重远。本文针对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生态文明思想有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亟需完善、环保队伍建设严重不足、环保资金保障投入不足、污染防治技术保障不足等主要困难,从政府、企业、公众等三个层次提出了合理的对策,为西部地区持续有效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决策的一种有效方法.公众参与让公众了解本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意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将达到的环境效果等情况.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公众对该建设项目的接受程度及所关心的环境问题,充分了解公众的意见,确认环保措施的可行性,提高环境评价的有效性,并通过公众参与活动提高广大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新时代环保科普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好打胜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攻坚战的主要抓手之一,对有力提升全民环境科学素质、鼓励公众参与绿色发展、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当前四川省环保科普优势和潜力,培育生态文化,推动环保科普群众化经常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建设美丽四川。现针对四川省新时代环保科普现状,提出推进全省新时代环保科普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境》2007,(11):62-67
近期,由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联席会议秘书处主办的首届泛珠三角环保征文、摄影大赛顺利落下帷幕. 本次大赛以"绿色泛珠,和谐家园"为主题,旨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繁荣环境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田晨 《世界环境》2007,(5):76-77
“奥运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片”是“中国环境意识项目”的一个子项目,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2008奥组委和国家环保总局合作项目的一部分。“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办公室将邀请八位奥运运动项目的金牌运动员主演八部环保广告片,并把五位可爱的福娃贯穿其中。系列广告片以“绿色奥运”为主题,将涉及节约用水、绿色公交、清洁城市、绿色消费、节约能源、保护动物多样性、使用可再生能源及鼓励公众参与环保等各个方面,旨在以奥运为契机,传播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东方神鹿王军霞以火炬手形象出演了八部系列片的第一部——“圣火篇”。该片利用太阳、奥运、环保和福娃等元素展现奥运圣火源自太阳,以及清洁能源给奥运、环境和人类未来带来好处等相关主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却对提升环境保护质量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立足当前的环保形势和国家政策,从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概念和内容入手,从两方面分析了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对促进环境保护影响作用情况,并就如何进一步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日益重视低碳经济。对于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我国公民更加注重环保、绿色理念。可以说,低碳生活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本文立足低碳经济角度,探讨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最有力的支持之一,是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环境意识、生态文明的发育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从公众参与的内涵及法律依据着手,说明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并分析目前中国公众参与的现状:虽然环保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还很低.通过分析其原因,指出只有建立健全环保公众参与制度,实现有效的公众参与才是推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