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依据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结果,着重分析了东平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历史数据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平湖沉积物有机质浓度变化状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东平湖沉积物有机质地球化学行为的环境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浓度为0. 74%~2. 83%,平均值为1. 56%。在空间上具有湖区东南向西北方向舌状递减趋势。大汶河来水所携带的外源有机质输入是控制东平湖有机质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养殖业与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区域性污废水排放等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受外源污染物入湖量显著降低等因素的影响,21世纪以来东平湖有机质浓度较20世纪90年代明显下降。此外,有机质矿化过程中释放的营养盐增加了东平湖水质恶化及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但沉积物中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吸附、络合作用则有效降低了东平湖重金属污染危害。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东线的河流型湖泊水质是整个东线水质的重要保障.然而,东平湖面临硫酸盐无法稳定达标问题,其浓度分布对评价东平湖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东平湖及其上游汇水河流的地表水、湖泊上覆水、地下水硫酸盐浓度,以及土壤和沉积物硫酸盐含量,探讨了东平湖流域硫酸盐来源、污染成因和治理对策.结果表明:东平湖流域上游河水硫酸盐浓度超标并不明显,而大部分湖水硫酸盐浓度均高于250 mg·L-1,均值达326.4 mg·L-1;东平湖硫酸盐污染来源可分为外源污染、内源污染,其中,南水北调东线来水和大汶河流域均对东平湖硫酸盐有一定贡献;各类排污向东平湖流域排放水溶性硫酸盐总量约为48000 t·a-1,其中,混合污/废水和工业企业废水约占水溶性硫酸盐排放总量的94%;土壤硫酸盐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土壤盐渍化对东平湖湖水硫酸盐浓度升高有一定影响;内源污染中,沉积物的硫酸盐主要集中在靠近如今水产养殖禁养水域,也表明了水产养殖的长期影响,其累积硫酸盐缓慢释放会造成局部水体硫酸盐含量升高,并在相当长时间内影响东平湖水质.本研究对东...  相似文献   

3.
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来源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13种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东平湖PAHs含量为49.40~133.67ng/g,湖东南站位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量含量最高。多环芳烃的含量沿湖水流向依次降低。分析发现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污染源为燃料燃烧、油类高温裂解、泄露。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污染生态风险较低,单个点位芴的浓度稍高,存在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刘倩  李超  徐军  牛远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244-251
2018年在太湖流域内的87个湖荡湿地调查中共发现64种水生植物,隶属于33科51属.总体来看,太湖流域水生植物种类、数量以及覆盖面积与历史上比较呈下降趋势.根据流域上不同地理区域分区(东、西、南、北4个),分析太湖流域水生植物的分类和功能多样性,发现太湖流域四个区域的分类α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33、5.58、5.01和3.46, β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46、4.23、1.63和7.02,且北部和西部、北部和南部、东部和西部、东部和南部、西部和南部湖荡湿地的分类α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同时太湖流域北部和东部、北部和西部、北部和南部、西部和南部湖荡湿地间的分类β多样性有显著差异.功能多样性方面,四个区域的β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8、0.14、0.09、0.30,太湖流域各分区部分之间水生植物的功能β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CCA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对太湖流域湖荡水生植物组成的解释度为21.21%,水体总氮和总磷贡献最大,水体富营养化可能是影响太湖流域水生植物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河流型湖泊水环境功能严重退化,水生态平衡逐渐失调.本研究通过对东平湖及其流域内水体酸碱度(pH)、溶解氧(DO)、 电导率(EC)和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东平湖水质现状,并从多角度分析污染成因.结果显示,东平湖水环境指标pH、EC、DO和ORP的空间分布差异相对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11、0.25和-0.12.湖泊中心区pH值小于河流入湖口及河流各点,高值点主要集中于东平湖东北部及河流下游,与DO、ORP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反.水体流动性、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是导致流域内DO含量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低DO含量使湖泊水体氧化还原体系向着还原反应进行并降低水体ORP.东平湖流域内ORP平均值仅为-656.09 mV,高值点主要 集中于湖泊南部、东部、北部,河流上下游之间未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表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来水对东平湖水体产生了较明显的 影响.本研究对东平湖流域内水环境现状评价与生态修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生植物群落特征是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为了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水生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的分布特点,探析水质与植物群落间的关系,对其5个典型断面水域中的水生植物进行了调查:考察了各断面水域中水生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分布规律、生物量和主要优势种;分析了水环境的温度、pH值、透明度、溶解氧和主要生源要素等理化因子;采用多元统计方法,探讨了浮游植物多样性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对各断面水体的营养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典型断面的水生植物多样性主要取决于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共观察鉴定了35属的藻类,其中优势群落为硅藻门的明盘藻属(Hyalodiscus Ehrenberg)与直链藻属(Melosira Agardh);从对浮游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的影响来看,在现有的6个环境因子中,溶解氧、透明度、水温理化因子均对浮游植物的分布产生明显影响,而pH值的影响最大;就水质营养化程度而言,塘栖大桥和卖鱼桥相对污染程度较轻,义桥、顾家桥和拱宸桥污染程度较高,而义桥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于2021年6~10月对海珠湿地连通水系水区及三类水生植物体表附生的轮虫群落结构开展研究,分析水生植物附生轮虫多样性及群落动态特征.研究期间共记录轮虫70种,其中水生植物水区最多,记录47种.水生植物均有大量轮虫附生,变化范围在108~5826ind./gdw之间,且附生轮虫丰度呈现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的变化趋势.水生植物附生群落、无植物水区和水生植物栽培区3种生境轮虫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明显.水生植物附生群落中游动能力较弱的腔轮虫、镜轮虫、鞍甲轮虫等敏感类群占据优势,而无水生植物区和水生植物水区群落中以游泳能力较强的多肢轮属、龟纹轮属和臂尾轮属等耐污类群占据优势.3类型水生植物附生轮虫群落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s均匀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无植物栽培水区(P<0.05).3类水生植物均为轮虫提供了生境支持,有效提高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在对东平湖水质监测数据详细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近40年来东平湖水环境变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来东平湖水环境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东平湖开始出现一定的水环境恶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平湖流域污染加重,湖泊水质迅速恶化;21世纪初由于开始综合治理东平湖,水质得到缓慢改善;2007年后东平湖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自2014年起开始稳定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但近年来出现反弹趋势。东平湖水环境变迁驱动力主要是入湖径流量变化、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网围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旅游业发展、政府权力主导下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对其水环境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以区(县)为评价单元,采用野生动物丰富度、野生维管束植物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入侵度、受威胁物种丰富度等评价指标,应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对成渝经济区148个区(县)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以阐明区域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 归一化处理时修正了野生维管束植物丰富度、野生动物丰富度、物种特有性、受威胁物种丰富度4个指标的最大值. 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中12个区(县)的生物多样性等级为高,71个区(县)为中,55个区(县)为一般,10个区(县)为低. 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区域主要包括大巴山区、渝东南武陵山区、渝南金佛山、四面山、三峡库区、龙门山、川西南山地,而生物多样性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盆中丘陵平坝、渝西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等区域. 评价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0.
瑞典四大湖(维纳恩、韦特恩、梅拉伦和哈马伦湖)的鱼类资源极其丰富,分布有红点鲑、鲑、鳟、白鲑、河鲈、梭鲈,、白斑狗鱼和鳗鲡等经济物种.研究表明,筑坝、航运、富营养化和过度开发等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会对湖中的经济物种产生影响,导致湖中原有物种资源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由于近年来的人类活动的影响,上述湖泊中原有鱼类组成中的优势种群发生了变化,一些物种消失了,一些新的物种在湖中出现,其原因主要是富营养化、鳗鲡和龙虾丰度的改变以及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在某种情况下是大湖的渔业生产引起的--在一个捕食者和竞食者同时存在的环境中,如果食物资源非常充足,鲑科鱼类以及梭鲈等鱼类在生活史上会倾向于在性成熟状态下生长,但在常规可捕规格的选择性调控下,这些物种会因产卵群体太小而导致资源量急刷下降.  相似文献   

11.
刘洪彬  吕杰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7):1129-1140
对耕地土壤质量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是破解耕地质量变化规律及其效应的关键。利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238 个耕地地块的土壤采样数据和对应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程度和投入强度对耕地土壤质量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和显著水平都不同。其中近郊区的农户“以兼业为主,以农为辅”,其行为突出表现为劳动力投入的“非农化”趋势,对耕地的粗放利用和掠夺式经营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利用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耕地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平均下降11.496、44.078 和15.469 mg/kg;研究区域中部农户“以兼业为主”,突出表现为集约化程度比近郊区农户有所提高、种植结构也不断调整,对土地的投入、管理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会促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提高4.799 g/kg、7.454 mg/kg、100.170 mg/kg 和61.205 mg/kg;远郊区的农户“以农为主”,突出表现为“非粮化”趋势,由于比较高的就业机会成本,种地收入超过农户预期,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高,主要影响因素土地投入强度每增加一单位,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0.007、0.025 和0.037 mg/kg。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从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提出规范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改善区域耕地土壤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复合式绿化林带在港区边界噪声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理论及实际研究复合式绿化林带降噪效果,设想通过在港区边界种植复合式绿化林带来解决港区噪声超标的问题,同时起到保护和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安地区人工林土壤干层与水分恢复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查明西安地区土壤干层和丰水年之后的土壤水分的恢复,利用烘干法研究了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西安地区丰水年极端降水前杨树林,法国梧桐林、中国梧桐林和苹果林地大约1.5~4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分别为9.3%、9.0%、9.7%和9.1%,普遍存在土壤干层,干层厚度约2.5m。丰水年之后土壤水分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干层全部消失。经过1a左右的入渗,水分恢复深度可达6m左右。根据丰水年之后土壤含水量的不断消耗确定,西安地区丰水年之后一般经过3~4a左右的时间,人工林地的干层将会再次出现。发育弱的土壤干层并未影响到人工林的正常生长,表明在西安或与西安类似降雨量的黄土高原其他发展人工乔木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航道疏浚对珠江口附近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超  张伶 《海洋环境科学》2001,20(4):58-60,66
广州港航道疏浚工程中开挖和处理底泥会产生大量悬浮物,悬浮物及其含有的各种污染物将影响珠江口近海洋生态和渔业。本文主要介绍污染情况以及预防措施。通过扩散实验认为与航道疏浚工程有一定的污染,但是影响不大。通过施工前及施工期间监测结果相对照,认为航道疏浚工程对珠江口附近海洋生态环境基本没有产生大的影响,疏浚工程所采取的环保措施是极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民国年间河南灾荒现象异常突出,虽与当时整体气候背景及河南特殊的地理特征相关,但灾荒背后的社会原因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主要表现为:一、社会经济乏力,百姓抗灾能力低;二、政治腐败,体现在政府的赋税名目繁多、政府官员失职渎职以及挪用、贪污河防公款等几个方面;三、战争与灾荒;四、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残酷掠夺。  相似文献   

16.
民国年间河南灾荒现象异常突出,虽与当时整体气候背景及河南特殊的地理特征相关,但灾荒背后的社会原因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主要表现为:一、社会经济乏力,百姓抗灾能力低;二、政治腐败,体现在政府的赋税名目繁多、政府官员失职渎职以及挪用、贪污河防公款等几个方面;三、战争与灾荒;四、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残酷掠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1990-2004年中国固废总量同经济总量的时间序列,从固废增长同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出发,围绕着固废增长同经济增长的数量特征,通过相关系数分析、对数模型回归分析及其检验和因果关系阐述,研究经济增长与固废增长的演替轨迹,并建立经济增长与固废增长的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状况下,中国经济增长是固体废弃物增长的推因,但是固废增率明显低于经济增长率.最后对实证研究结果作出相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环境民事纠纷需要多元化的解决途径,可以考虑把仲裁作为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途径之一。可仲裁性标准是衡量各种纠纷是否可以提交仲裁的条件。依据可仲裁性标准对各种类型的环境民事纠纷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一部分环境民事纠纷具有可仲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当前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贯彻科学发展观,从本地实际出发,就坚持理论,把握规律,创新思路,全面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高七井几年的地热资料的整理,分析地热异常与地震预报的对应规律,在总结以往震例的基础上,对高七井地热映震效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