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雌雄合笼后7天的雌小鼠分为对照与实验组.妊娠率两组无差异,知分组合理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接受风扇稳态噪声20天后自娩和剖检,结果证明噪声可使妊娠小鼠体重增长速度减慢,活胎率降低,死胎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带废渣处理条件及其在罗非鱼饲料中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带废渣经过洗涤,可以提高褐藻胶回收率近0.5%。洗涤后的海带渣含20%粗蛋白,用作罗非鱼饲料组分,可以改善饲料适口性。用含有5%海带渣作饲料的养殖效果优于对照组,总氨基酸表现消化率为76.2%,6种氨基酸表现消化率达到95%以上,饲料系数为2.11,肌肉中总氨基酸蓄积率为16.6%。回收利用海带废渣,全国每年可回收2000t纯蛋白质和250t褐藻胶。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海带废渣,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石油烃对中华哲水蚤摄食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烃对中华哲水蚤的滤水量、摄食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显著(p<0.05);排氨率各浓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石油烃浓度的变化最敏感。恢复培养14 d后,0.051 mg/L、0.103 mg/L和0.215 mg/L浓度组的滤水量、摄食率、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0.43 mg/L和0.86 mg/L滤水量和摄食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低浓度组中华哲水蚤以蛋白质代谢为主,0.43 mg/L和0.86 mg/L石油烃暴露下O∶N增大,碳水化合物或脂肪开始参与代谢,恢复培养14 d后各浓度组以蛋白质代谢为主。  相似文献   

4.
柠檬酸有机废水的生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柠檬酸废水→培养饲料酵母→可溶化槽→光合细菌(PSB)槽→活性污泥工艺流程处理柠檬酸废水,实验结果表明,技术可行:原废水中COD_(Cr)和BOD_5的总去除率达98%以上,达国家GB8978-88排放标准;干酵母获得率1.0-1.2%,蛋白质含量46.58%;COD_(Cr)负荷达6kg/(m~3.d);TVA利用率达95%以上.本实验还筛选到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具较高同化能力的PSB混合菌种.  相似文献   

5.
以胶州湾湿地外来种互花米草作为研究对象,文章对其各器官的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植物生长过程中主要营养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于有效控制和管理湿地植物的入侵以及理解植被生态系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各器官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养分分配顺序:C含量为茎(383.83 g/kg)叶(381.03 g/kg)根(354.02 g/kg);N含量为叶(5.8 g/kg)根(3.62 g/kg)茎(3.45 g/kg);P含量为叶(1.62 g/kg)根(0.93 g/kg)茎(0.70 g/kg)。根的N、P含量季节变化动态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茎和叶中的C、N含量随季节的变化均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整个生长阶段中,N、P主要分配到同化器官叶,其次是繁殖器官根,说明叶对N、P养分的吸收作用最强。(2)互花米草各器官的C/N、C/P与N/P均表现为茎根叶,各器官的N/P均14,结合N、P元素的含量与N/P值推测互花米草的生长主要受营养元素N的限制。(3)在不同器官间的N、P含量呈现出正相关性,说明互花米草各器官对C、N、P变化的应对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各器官中N与C/N,P与C/P均表现为负相关,而茎中P与N/P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了各器官对营养元素吸收的过程,与其他元素的获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溶解氧对其光解无影响;丙酮可以加速其光解;H202可诱发化学氧化和水解,同时加速光解反应。主要光解产物被分离、鉴定。丁草胺在水中不易挥发,能够被土壤吸附。在田间丁草胺在水中消解较快,半衰期<1d,8’~16d检不出;在土壤中,半衰期为3.3d,3od后检不出。图7表1参10X592 9702298林丹在玉米、大豆及土壤中的残留量及其消解动态研究/江孝绰(中国环科院)..·//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一1996,9(6)一15~20 环信X一6 田间试验表明,在河南地区施用农药林丹的残留量,玉米为1~1.7拌g/kg,平均1.4拜g/kg;大豆为3.3~5.7拌g/kg,平均4.8拜g/kg。直接喷于…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产气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理论计算及实验室和现场的试验,研究了生活垃圾填埋产气规律。结果表明,理想条件下上海市生活垃圾填埋产气量最大不超过96.31L/kg;填埋后1~5a内,产气速率为1.7~247.2mL/kg·d;填埋后2a的产气速率为4.6mL/kg·d;填埋气体中CH_4和CO_2的体积分数范围分别为55%~60%和25%~35%。  相似文献   

8.
在污染土壤处置基地生物大棚中,利用BIOX长效促生物氧化剂对石油烃污染的土样进行了原址异位的修复中试,考察药剂投加量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约为5 000 mg/kg时,投加3%和5%的BIOX长效促生物氧化剂,处理60 d后,石油烃的降解率分别为76.7%和79.7%,比对照组的降解率分别高出48%和51%,处理后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降至约1 000 mg/kg,处理效果明显。本试验中石油烃降解率并未随BIOX投加量的增加而大幅提高,影响石油烃降解菌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可能为环境温度和石油烃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田间试验表明,在河南地区施用农药林丹的残留量,玉米为1~1.7μg/kg,平均1.4μg/kg;大豆为3.3~5.7μg/kg,乎均4.8 μg/kg。直接喷于作物上,大豆为5.2~6.4μg/kg,平均5.7μg/kg,土壤为6.2~10.1μg/kg,平均8.2μg/kg。残留消解动态曲线表明,林丹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4.5 d。作物籽粒吸收林丹有一个过程。玉米籽粒在施药3 d后、大豆在施药34 d后籽粒中残留量达最高点,往后便逐渐降解。林丹在籽粒中的残留动态曲线呈一缓慢的峰形。林丹在大豆中的残留量明显高于玉米。大豆在被收获前31~11 d施药时,籽粒中的残留量超过联合国推荐的允许量100μg/kg。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了不同暴露浓度下纳米铁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体内蛋白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铁浓度在10~500 mg/kg时,纳米铁对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2 000 mg/kg组比对照组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增加,最高时比对照组增加了74%。蚯蚓体内CAT、SOD和GSH-PX对纳米铁浓度响应不同,在10~100 mg/kg时CAT、SOD和GSH-PX均无响应,当纳米铁浓度在500~2 000 mg/kg时这3种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市南岸区鸡冠石公社鹿角湾生产队陈光兰等三户社员,在市、区科委的支持下组成养殖组,从1980年六月开始,利用旧猪圈,用牛粪和生活弃渣人工养殖蚯蚓喂鸡,收到实效。半年来繁殖蚯蚓14万余条,养了良种鸡100余只。以蚯蚓作为高蛋白补充饲料喂鸡,鸡增重快,产蛋日期提早,产蛋率  相似文献   

12.
欧阳二明  王伟 《环境科学》2010,31(10):2405-2410
采用高温ASBR处理水热改性污泥.结果表明,高温ASBR处理水热改性污泥的有机负荷(COD)由7.762kg/(m3·d)提升到13.106kg/(m3·d)后,会导致反应器内VFA的积累,pH和产气量的下降,反应器出现"酸化"现象.这种酸化现象属可恢复性酸化.系统恢复后,ASBR的有机负荷(COD)能达到10kg/(m3·d).高温ASBR在有机负荷(COD)为2.523、4.196、7.762、10.091kg/(m3·d)时的产气率(CH4/COD投入)分别为250、247、219、187mL.高温ASBR的有机负荷OLR与产甲烷速率MPR和COD产气率之间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OLR的增加,产甲烷速率增大,COD产气率减少.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合细菌处理豆制品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光合细菌(PSB)法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方法。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处理豆制品废水的中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当PSB段进水COD_(Cr)为12000mg/l,BOD_5为8500mg/l,容积负荷4.23kg COD_(Cr)/m~3·d(2.98kg BOD_5/m~3·d)时,PSB段出水COD_(Cr)为817.6mg/l,BOD_5为146.4mg/l,COD_(Cr)去除率93.2%,BOD_5去除率98.3%。同时有较高的脱氮效果。总氮去除率达66.7%。PSB段的出水与淡有机废水以1∶4相混和,通过好氧处理,可达排放标准。处理过程中得到的PSB污泥营养丰富,含蛋白质40%以上,用作鸡饲料添加剂使产蛋率和总蛋重增加,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光谱学分析蚯蚓堆肥对市政污泥水溶性有机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量分级、极性分析、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市政污泥水溶性有机物(DOM)在蚯蚓堆肥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蚯蚓处理后污泥DOM中300 D的组分含量高出对照组污泥6.50%,8 000 D的组分则少了56.25%;疏水性组分比例高出对照组50.76%。光谱分析表明,试验组中均存在羧酸、芳香族物质等,且蚯蚓处理后污泥DOM的蛋白质含量、分子量降低,多糖和芳香族物质含量增加。荧光光谱显示原始污泥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腐殖质,经过90 d降解生成色氨酸、酪氨酸等物质,且处理组腐殖化程度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氢氟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庭安装业的高度危险性的无机酸,其对皮肤软组织甚至骨骼可造成严重损伤,高浓度氢氨酸小面积烧伤即可致死。我们自在研究氯氟酸烧伤后不同时相血氟变化。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新西兰兔10只,性别不拘,体重20~2.5千克,分笼饲养,予以统一饲料。伤后12小时内禁食察水,静脉输生理盐水(5~6ml/kg(h))12小时后恢复饲料喂养,自由吮水。1.2化学试剂55%氢氟酸,浙江省巨化集团公司氟化学有限公司中心实验室提供。1.3实验步骤免固定在专用台架上,硫喷妥钠(50ms/kg)腹腔内麻醉,颈部、腹部、一侧…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Sr是目前土壤环境放射性污染的重要污染物。文章以温室盆栽为实验研究方式,通过在栽培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Sr,探讨Sr在土壤—大豆系统间的迁移特征。大豆盆栽种植56 d后收获并检测果实、叶片、茎和根系中的Sr含量。结果表明,Sr主要累积在大豆的叶器官中,经外源添加Sr处理的大豆各器官中迁移系数(TF)均大于土壤本底中Sr在大豆各器官中的TF值。经外源添加Sr处理的大豆各器官的富集率(CR)随Sr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应用Tessier连续浸提法分析各处理土壤中Sr形态的变化,随着土壤中外源加入Sr含量的增加,可交换态Sr所占土壤中总Sr含量的比重逐渐增加,残渣态Sr所占土壤中总Sr含量的比重逐渐减少,大部分外源加入的Sr以可交换态存在,使得土壤中Sr的可移动性比例增加。大豆各器官中的Sr含量与其土壤中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的S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残渣态的Sr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油田彩南作业区蒸发池的井下废水及油泥为处理对象,采用萃取与电凝聚-气浮工艺进行规模为5~15m3/d含油污水处理,1.0m3/次污泥处理的中试实验研究,优化了处理工艺的操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剂泥体积比对除油率的影响较大,一般宜采用2∶1;萃取搅拌时间影响除油率,搅拌时间较长除油率相比较高;水洗搅拌时间增加,除油率提高;萃取剂可以有效回收重复利用;输入功率越大则处理水质越好,吨水输入功率0.5kWh时,处理水质即可达标,处理后泥渣的含油率低于《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污泥中矿物油最高容许量不得超过3000mg/kg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2004-06-21~2004-09-10对天山南坡科其喀尔冰川作用区河水、大气降水及冰川进行水化学采样和分析实验,计算了地壳源物质的化学侵蚀率和大气CO2沉降量.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溶质补给率平均为60.7kg.(km2.d)-1,占流域总溶质通量791.2kg.(km2.d)-1的7.7%.冰川冰中溶质因冰溶解作用补给河水中溶质的补给率平均为60.2kg.(km2.d)-1,占7.6%.地壳源水化学侵蚀率为558.0kg.(km2.d)-1,占70.5%,是河水中可溶性离子的主要来源.其中,流出SO24-总通量为171.1kg.(km2.d)-1,主要来源于地壳水化学侵蚀补给,占90.6%,其次是大气降水补给,占5.6%;流出HCO3-总通量为308.9kg.(km2.d)-1,其中硫化物氧化作用导致碳酸盐水解补给的HCO3-为84.2kg.(km2.d)-1,在吸收大气CO2引起的碳酸化作用过程中,源于大气CO2的HCO3-与源于碳酸盐的HCO3-相等,均为112.3kg.(km2.d)-1,相当于暂时性吸收大气CO2通量为81.0kg.(km2.d)-1,占流域总溶质通量的14.2%.利用碳酸盐水解法计算的地壳溶质侵蚀通量为641.1kg.(km2.d)-1,比前者利用物质平衡原理计算过程中考虑与不考虑大气CO2沉降的结果分别相差14.9%和4.4%.本研究对于评估我国西部资料匮乏的冰川区的水化学侵蚀和冰川区对碳循环的贡献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有关科研单位的指导下,江苏张家港市环保设备制造厂经过多年试验研究,研制成功了PR型蛋白质回收机。该机能连续回收有关废水中的蛋白质,回收出来的蛋白质是牲畜极好的营养物质,可作为饲料出售,同时回收蛋白质后,废水中有害物质浓度大大降低,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以新鲜香蕉茎叶为原料,植物乳杆菌及光合细菌为发酵剂,研制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鱼用青贮饲料,并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以饲料蛋白质含量及感官综合评分为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考查了蔗糖添加量、混合菌种比例、接种质量分数、发酵时间和温度5个单因素对饲料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添加质量分数2.5%、光合菌种与植物乳杆菌质量比为1∶3、接种质量分数为3%,在33℃下密封发酵7 d。此条件下制得的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9.66%,具有独特的芳香气味,茎叶结构保持良好,无霉腐,烘干后为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