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多介质,一体化的环境达标与执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il.  SC 《产业与环境》1997,19(1):12-14
多介质达标以一种一体化的方式来考虑向所有环境介质的释放,一座设施的综合环境执照或许可证要针对所有介质,达标检查和执法响应也是如此。给出了法国,英国,荷兰,美国和欧洲联盟的天南地北政策中运用这种一体化方法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通过建立政府、企业和研究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的6个工作组,来研究各种CFC用途的削减战略,对全球消除CFC的努力作出了响应。该溶剂工作组的目的是:提高工业界对于CFC对地球的保护性臭氧层的有害影响的意识;对达标费用和技术方案做出估价;激励所有企业部门采取强有力行动以消除CFC消费。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已经制订出各种可以检查的实施步骤。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需要直接的“下游”技术转让。还需要共享关于成功利用代用品及新式清洗工艺的信息。为了实现到2000年完全消除的目标,需要制订可检查的年度削减目标。  相似文献   

3.
Codner  G 《产业与环境》1994,16(4):23-26
联合国环发大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一种统筹兼顾和多学科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的需要上,适合于处理当前和今后环境问题的环境工程教育发展,将教育思想和行政组织方面的根本改变,本文概述了许多环境工程教育活动来说明哪些事情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4.
Lynch  BJ 《产业与环境》2000,22(2):41-44
评论了新西兰肉类工业的演变,尤其与环境影响有关的演变,尽管在废物减、原产物回收和加工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肉类加工继续产生大量废物,因此,有颇多的废话物削减机会存在,与环境有关的程序和标准,受到国际上对成本有效性的需要。国家法规以及进行国法规达标的需要、相各种各样商业质量要求影响,按照新法规,要求新西兰内中工有编制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5.
Banks  RD 《产业与环境》1995,17(3):42-44
技术革命可以解决环境问题,但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迅速工业化国家缺乏充分利用革新所需要的资金和科学、社会与污染基础设施世界的环境将决定于这些经济与人口增长和环境压力的总和最为强大的国家中技术进步传播的速度。私有部门日益成为最生机勃勃的工业化国家的发动机,而每个地方的政府也越了解国际合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识别和评价危险是有效风险管理的量重要的阶段,最佳方法论或技术的选择取决于各种因素,例如问题类型,研究范围,所寻求的结果,可获取的信息,风险概率和可供利用的资源,选定“最佳方法”的先决条件是了解所有这些要素,方法论的选择以按所涉及的活动分类的问题类型为基础:制造,技术装置,产品推出等,为了更好分析较大的系统必须分成若干子系统,目的和所寻求的结果也是主要因素,例如:进行风险分类,以确定研究部门,优先任  相似文献   

7.
Hafez.  S 《产业与环境》1995,17(4):75-76
在发展中国家,清洁生产计划面临着具体的资金筹措问题,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国内外的资金来源,主要障碍包括不熟悉清洁生产概念,不恰当的环境立法,和薄弱的执法与达标机制,还有对内部可财务的强烈竞争,一经资金是建立清洁生产方法的最基本先决条件所需要的,但当显然只有长远效益时这种投资就不具有吸收力,银行对它们发展难以根据经济合理性做出评估的资助项目非常谨慎,此外,在一些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决定  相似文献   

8.
James.  P 《产业与环境》1996,18(2):40-44
工商界日益增多地面临衡量环境表现的需求,本文中把有可能对这些需求做出反应的尺度分成几大类,也提出了成功管理的原则,今后,衡量环境表现的体系无疑将是对新问题做出反应所需要的,给出了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9.
Glaser  R 《产业与环境》1997,19(1):4-7
本文描述达标与执法管理中的重大要素,用一幅简图解释了法规过程。重点说明了正在迅速工业化的国家中的发展,在 国家中,与更好的环境控制需求相适应的体制安排尚未到位或者尚未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在较发达的国家中,有政治压力要求法规当局精兵简政,降低政府影响,最大限度减少费用,同时在许多领域继续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产业与环境》1996,18(2):64-67
风险评价是化学品是环境无害管理的首要步骤,然而,对于很多大量生产的化学品来说,进行风险评价所需要的一些重要的数据是缺乏的,风险不仅决定该化学品到底有多毒,而且也决定于公众暴露,职业暴露和环境暴露,本文调查了现有合作的国际风险评价活动,也考察了这些活动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环境署焦点     
环境署焦点联合国环境署工业达标与执法研讨会亚洲7个正在工业化的国家工业环境达标研讨会于1994年11月在中国举行·这次研讨会是由联合国环境署3个下属单位和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共同举办的.所涉及的3个联合国环境署单位是:联合国环境署环境法与体制方案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Osten.  O 《产业与环境》1998,20(4):29-31
矿物与金属使用量正在以等于或稍大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0的速度增长,环境影响不一定要以与矿物开采和加工相同的速度增加,改善环境管理已经减少了矿物生产的负面效应,今后显著削减的前景是良好的,然而,关于采矿与环境的决策应当以相关成本的现实估计值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产业与环境》2005,27(2):82-82
正如简介中所说,世界状况报告第21版再一次综合了全球范围内的进展和退步,这些变化都影响了环境和社会目标的实现.今年的关注点是消费主义:人们如何消费、为何消费以及他们的选择所带来的影响.消费群体规模已达到了17亿人口,占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消费者胃口的不断增大不仅给环境造成威胁,也使得满足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基本的需要变得越来越困难.  相似文献   

14.
大麦秆控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吴为中  芮克俭  刘永 《生态环境》2005,14(6):972-975
大量实验研究证明:大麦秆是一种很具前景的抑藻物。它能有效控制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各种藻类生长,优化水生生物的组成结构。例如水体中放入大麦秆可以增加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的数量,从而达到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目的。大麦秆的抑藻机理非常复杂,研究已经排除了营养物质以及大麦秆上遗留杀虫剂对藻的抑制作用。现在除了传统所认为物理和生物机理外,最为认可是化学机理,即大麦秆在有氧降解过程中能产生的诸如酚类、酯类、蒽醌类活性物质,它们能够很好的抑制藻类生长,但是确切的有效化学物质的提取还需要通过GC/MS等方法进一步研究。在小型水体,尤其是鱼类养殖水体中可以直接施用大麦秆以改善水体。总之大麦秆是一种环境友好、生态安全、经济适用的有效控藻物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Kortm.  J 《产业与环境》1999,21(3):16-18
实施了荷兰PRIMA项目,以评价多店零售商影响供应商产品的可能性。研究工作是3家这样的零售商合作进行的;西方侧重于1家荷兰一流的亲自动手制作连锁店Gamma公司所取得的令人鼓舞结果。已发现,在PRIMA框架内,零售商与目的明确的供应商一道工作的确可以启动与环境有关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清洁生产作为一项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其成就应该在与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的关系中进行量度,清洁生产在世界范围的执行成果已经被经济增长和消费的提高所抵消,世界贸易组织,还有世界银行和其他最主要的机构,已经使得发展危机雪上加霜,而且应对日益退化的环境负责,对跨国公司的监控与管制已经失败,更需要在跨国公司政策上做强制性改变,以及促进更大的社会与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17.
试论肥料对农业与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超  廖宗文  刘可星  毛小云 《生态环境》2004,13(1):132-134,150
以肥料的发展先后,将肥料的发展历史分为有机时代、无机时代和有机无机复合时代;论述肥料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并对未来肥料的发展提出预测和展望。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生物肥料不仅可以节省自然资源,而且还可在有机无机复合肥和控释肥料的基础上,以有机复合肥作为基质,利用控释肥料的包膜剂、粘着剂等进行生物肥料优化组合;可以说生物复合肥料将是未来肥料发展的主流。可以预料,未来肥料是实现清洁生产、物质循环、持续发展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可以消纳转化上农业生产和现代生活所产生的废物,而且它所投入的有机复合肥,也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肥料。  相似文献   

18.
《产业与环境》1994,16(4):4-5
工业环境教育:事实与数字工业环境教育与培训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和紧迫的.近年来,其环境责任已经迅速增长.这些责任日益增多地带来与其相应的财政义务.使工业界能应付这一挑战的教育与培训资源的发展往往落后.最近一项研究表明这一差距的程度,该研究充分发现,在英国...  相似文献   

19.
Bright  P 《产业与环境》1994,16(4):28-31
皇家荷兰壳牌集团公司的总体培训方法目前包含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现在有一个确定胜任各项适当工作需要的HSE能力的坚定目标,壳牌公司中的环境教育与培训,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支持推进恰当的HSE管理并使之与商业事务充分融为一体,除壳牌公司员工和合同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外,壳牌公司也致力于提高公众的HSE意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20.
开放建筑(OB)方法促进了作为一套层次分明的分系统的建筑环境的系统化,一个分系统可以被不同的方案所替代而不会影响其他分系统,分系统的可交换特性使得按照利益相关者的具体要求定制建筑、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