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废旧锌锰电池中回收汞和铵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废旧锌锰电池中汞分散存在给回收处理废旧锌锰电池工作完全回收汞所带来的困难 ,利用汞和铵的性质特点 ,找到了从废旧锌锰电池中集中回收汞和铵的工艺条件 ,为废旧锌锰电池的资源化和防止二次污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试验采用真空冶金方法处理锌锰电池,分离回收其中的金属汞(Hg)和镉(Cd),考察真空度、温度、加热时间对两种金属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g和Cd的回收率随着真空度、加热时间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加热时间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两种金属的回收率接近饱和值,最大值接近95%;真空冶金法回收废旧锌锰电池中金属Hg和C...  相似文献   

3.
废旧锌锰电池制备锰锌铁氧体初级溶浸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废旧锌锰电池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材料,在初级溶浸工艺中浸取条件对溶浸效果的影响。采用混酸并结合添加草酸作为还原剂来溶浸废旧锌锰电池中的有效成分,考察液固比、温度以及时间等条件对电池有效成分浸出效果的影响以及电池中汞的形态转化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40℃时采用体积比为3∶1的HCl、HNO3组成混酸在液固比为4.6,添加草酸并控制其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20%,溶浸时间在12h以上的情况下,采用两步溶解的方法可得到很好的效果,锰、锌、铁、镍的回收率可达到99%甚至100%,铜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废旧电池中各种形态的汞转化为Hg2+进入到浸液中,对汞的回收做到很好地集中控制。  相似文献   

4.
专利资讯     
《中国再生资源》2009,(1):45-45
废旧碱性锌锰电池正极材料再生方法;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钻酸锂活化工艺;一种用于废旧电池关键材料回收再生的方法;利用废旧锌锰电池制取复合微量元素肥料的方法;一种利用生物淋滤技术直接溶出废旧电池中金属离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废干电池的回收利用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废旧锌锰电池、镉镍电池的回收利用现状及其技术 ,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并提出了废旧干电池的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步真空冶金法处置废旧锌锰干电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锌锰干电池的物质构成,分析了其中汞的环境危害及锌的经济价值,利用单质汞、锌、铁、锰沸点的不同,确定了中温分解汞、高温还原锌、蒸馏回收的工艺路线,并以实验结果阐明了采用一步真空冶金法回收锌锰干电池中汞、锌、铁、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废旧锌锰电池锌锰元素的分析表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解废旧锌锰电池的锌锰元素特征,以废旧碱性(A-A)和酸性(Zn-C)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分析、BCR连续萃取技术、SEM-EDS和XRD等手段对拆分的电池正、负电极材料中的锌锰元素进行了分析表征.实验表明:废旧碱性(A-A)电池中Mn、Zn分别占到正极材料质量的49.2%、10.3%,以Zn Mn2O4四方体锌锰矿结构晶体存在;Zn占负极材料的52.5%,以Zn O晶体存在;废旧酸性(Zn-C)电池混合电解质中,Mn、Zn各占41.8%和25.2%,分别以Zn Mn2O4、Mn O2、Zn5(OH)8Cl2·H2O和Zn(NH3)2Cl2等晶体存在.BCR处理结果显示,A-A电池正极和Zn-C电池混合电解质中,Mn主要为残渣态较难酸释,而A-A电池负极中的Zn易于回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废旧锌锰电池可能给环境造成的影响 ,推算了废旧电池的资源价值 ,介绍了几种再生利用工艺 ,并提出了回收利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废旧锌锰电池中回收锌和锰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废旧锌锰干电池经过剖开、焙烧处理,去除汞和碳粉,再用硫酸浸取,滤液采用沉淀法分离锌和锰。锌和锰的回收率分别为94.5%和93.6%。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宣布:废旧无汞碱锰电池对环境不构成污染,可以随生活垃圾一并填埋处理。  相似文献   

11.
废锌锰电池回收处理的主要技术可分为干法、湿法和干湿法三大类。各回收技术的工艺流程不同,但大多数以回收锌、锰元素为目标。对各种废锌锰电池回收技术的优缺点从无害化程度、资源化程度、产品等级、工艺要求以及二次污染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废旧干电池的几种综合利用方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分析了废旧锌锰电池可能给环境造成的影响,推算了废旧电池的资源价值,介绍了几种再生利用工艺,并提出了回收利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池生产用汞量调查分析及削减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分析中国2004年含汞电池的种类及用汞情况的基础上,对该行业的总用汞量进行了估算,并与1995年和2000年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用汞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中国用汞量削减的主要对策。结果表明,电池行业的总用汞量呈显著下降后逐年上升趋势,扣式碱锰电池是今后用汞量削减的关键;该变化趋势是国内外限汞政策和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的电池产品需求量增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削减应主要集中于强化对现有低汞或无汞化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快扣式碱锰电池和糊式锌锰电池的无汞化进程,应尽快建立汞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含汞废电池的回收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电池厂含汞废水的微电解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又春  卓奋 《环境保护》1999,(3):12-13,16
本文研究用微电解-混凝沉淀技术处理电池厂含汞、锌、锰废水。结果表明:总汞含量低于1.765mg/L的电池厂工艺不,经微电解处理和过滤后,其总汞含量即可达排放标准,且可使汞优先富集于汞污泥中,从而使锌、 污泥免受污染而有利于回收和后续处理。此处理技术还具有成本低、除汞效果好、设备和操作简单、废处理容易等优点,文中给出了微电解除汞和混凝沉了除锌、锰推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用废旧锌锰电池制备锰锌铁氧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水热法以废旧锌锰电池为原料对制备锰锌铁氧体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如水热反应的pH值、水热温度及水热时间等。结果表明,在溶液的pH值为10,水热温度为210℃,水热时间为2~24h时,均能有效制备无杂相的锰锌铁氧体;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锰锌铁氧体的晶化过程。研究还发现,加入铁粉是一个既能高效除汞,又能制备高性能锰锌铁氧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废旧锌锰电池回收处理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电池耗费量日益增加,废旧电池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倍受关注。通过对废旧电池的调研和处理技术的对比研究,提出了“焙烧—电解”回收处理废旧锌锰电池的工艺技术。在600℃、隔绝空气焙烧3h的试验条件下,“焙烧—电解”工艺不仅可回收大量的二氧化锰、锌、氯化锌、炭棒、铜帽、铁皮、蜡等资源,而且废气、废水、废渣经处理后完全达标排放。阐述了具体的“焙烧—电解”工艺。  相似文献   

17.
废旧碱性二氧化锰电池特点和湿法再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讨论了废旧碱性二氧化锰电池粉末的成分和用硫酸浸取粉末中锌的适宜条件。将废旧电池破解后,用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粉末。结果表明,粉末中锰(以MnO2计)的含量为44.2%,锌(以ZnO计)为25.6%,铁为1.4(%以Fe2O3计),钾为5.5%,并有少量的铅、镉和汞等。用硫酸浸取粉末中的锌的适宜条件为:硫酸浓度为0.25mol/L,浸取时间为3h,温度为50℃,固液比(固体样品质量/浸取液质量)为1/6,浸取锌时约30%的锰被溶解。废旧碱性电池再资源化研究对消除环境污染和保护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随意乱扔,用过的含汞旧电池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这件事应引起广大群众的重视。干电池除含有重金属锌、锰、银之外,还或多或少含有一定量的汞金属。其中含汞量最多的锌汞电池大约为20—30%,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汞含量大约为1—3%,普通锌锰干电池中的汞含量大约为O.01%。这些干电池用汞的主要目的是为改善电池的性能;一是起防腐作用,二是抑制自放电。目前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湿法回收技术,对废旧锌锰电池中的锰进行回收处理,制取MnCO3。实验表明,HCl和HNO3的浓度、所用体积以及浸泡时间对MnCO3的产率影响较大。当HCl的浓度为5mol/L、体积为40mL、浸泡时间为180min时,MnCO3的产率可达64.85%;HNO3的浓度为6mol/L、体积为60mL、浸泡时间为80min时,MnCO3的产率可达63.76%。  相似文献   

20.
以废碱锰电池为试验材料,在小型管式炉中进行焙烧实验.借鉴燃煤中汞的形态研究分析方法(Ontario-Hydro分析法)研究了废碱锰电池焙烧过程中汞的形态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汞脱除率达100%,尾气中总汞浓度为186.41~194.86 mg·m-3,Hg0占气态汞总量的82.88%~86.64%,Hg2 占6.02%~6.29%.研究结果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废碱锰电池中的汞在焙烧过程中绝大部分以单质形式进入尾气,实际生产中可直接将尾气通过强制冷却,使汞冷凝,达到回收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