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全力打造生态、绿色、宜居的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全面加快生态市创建步伐,塑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龙井",从4月初,龙井市在全市中小学校举行"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爱家乡生态月活动,通过绘画、征文、演讲比赛形式,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全社会参与、各部门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周立 《绿叶》2012,(11):8-15
农业是唯——个人与自然相交换的行业,农业逻辑应该是市场逻辑服从于社会逻辑,社会逻辑受制于自然逻辑。但在市场化进程中,农业体系的逻辑发生了倒置,市场逻辑脱嵌于社会逻辑,凌驾于社会逻辑和自然逻辑之上。这种倒置诱发了农业多功能性丧失、农产品安全危机等问题,也诱致了"一家两制"等社会自我保护运动,催生了多元化农业的潮流。然而,解决问题的一个根本方式,还是在于如何认识和恢复被倒置的农业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3.
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  相似文献   

4.
田松 《绿叶》2014,(2):32-36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走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强人类中心主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的权利,承认大自然的主体价值,在不违背大自然自身生态循环的前提下从自然中获取某些资源。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意识形态重新建构,认识到良好的生态本身就是巨大的财富,对"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生活"重新理解,使这种新理念成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基础准则。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独立列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命题。在党章修正案中增写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段落,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6.
杨冬生 《环境教育》2012,(12):67-69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2013,(8):90-90
朱仲能,世界著名理学大师米熹后裔,现任察右中旗冠能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仲能自幼深受朱子理学的熏陶,朱子理学中"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思想对其影响深远,成为他指导矿山发展的重要生态环保理念,使旗下公司牢固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类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安详。为了不再听到白鳍豚的哀鸣,我们共同爱护地球这个共同的家园吧!  相似文献   

9.
于晶晶 《四川环境》2021,(2):220-224
2019年6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指出自然保护地建设应“探索全民共享机制”,突出了公众参与制度的重要意义。在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虽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仍面临诸多实践困境。通过分析现阶段自然保护地的立法和实践现状,探析公众参与制度在自然保护地建设中的适用路径和困境阻碍,对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表达、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地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0.
石嫣 《绿叶》2012,(8):33-40
食品安全成为世界问题与化学农业成为世界农业生产体系的主流、工业化食品生产体系成为百姓餐桌的主宰、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成为人类主要寄居地高度相关。因而,解决食品安全危机不能单纯依靠事后监管,更为重要的是事前行动,而"食物社区重构"则是事前行动的现实践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制度层面的推进和人们的普遍参与,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业化所带来的"化学农业"和"石油农业"。  相似文献   

11.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设计了农业节水技术科普教育推广方案.根据推广主体动力主导的原则,提出农业节水技术科普教育推广的三种模式:农技机构推广服务型、高校院所示范带动型和新兴组织参与促进型,并分析了农业节水科普教育推广的目标任务、内容、主体、重点受众、载体、层次、途径和类型等.以甘肃省民勤县为实例进行了分析,认为节水农业技术的教育推广要与农业曾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功能评价模型对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农业多功能进行测度,利用ESDA法考察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借助动态面板模型探究其创新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农业多功能发展指数不断增长,其中农产品供给、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功能呈“阶梯式”递减态势,生态涵养功能呈“圆环式”递减态势,文化传承与休闲体验功能分别呈“南北高、中间低”和“南高北低”态势。(2)农业多功能地区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主要表现为“H-H”型和“L-L”型。(3)技术、市场、主体、制度等维度的创新对农业多功能的发展呈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但各维度对农业各功能的作用方向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正"尊重自然、尊重人,寻找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衔接点。"这是杜马禅园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基本原则。杜马禅园,依傍在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的南丹山麓。走进杜马禅园,一路灌木林立,野花野草遍地,清新野香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山间树林茂密,清清流水,咚咚小溪,啾啾鸟鸣……在这近乎原始的山林中,我们内心安静得足以忘记尘世的喧嚣。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印加、古代中国等光辉灿烂的文明,但都出现了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破坏带来的文明衰败的现象,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和启迪。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也必须师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还必须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和谐,只有如此人类文明将会走向光辉的彼岸。  相似文献   

15.
许敏娟 《绿色视野》2013,(10):44-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地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7.
界定了6种要素来评价山水景观型自然旅游地自然旅游资源的整体吸引力:周边的自然吸引物聚集体、自然吸引物聚集体、可进入性、旅游基础设施、当地社区与区域环境、环境损害程度评价,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这6种要素进行了权重赋值,对每一种评价要素又设定了若干评价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山水景观型自然旅游地自然旅游资源评价的等级结构,并以江苏省10个山水景观型自然旅游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疆生态损失结果为依据,论述了自然利用与生态效应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解释了生态损失的含义,并对生态损失特征和自然利用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王凯 《环境教育》2009,(4):20-20
环境文化是博大的、丰富的、悠久的。我国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以及佛家提出“佛性”为万物之本源的理论,都包含了朴素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内涵和作用,分析了公众参与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指出了目前公众参与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从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特点、提高农业规划环评公众参与有效性的途径、农业规划环评公众参与框架3个方面对完善农业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