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工程措施还是非工程措施,它们对防卸洪水,减轻灾害都是必须的,但是,任何手段都不可能制止洪水灾害,人类可以达到的目标只是减轻水灾损失,而各种减灾措施能够达到的实际效益决定于它们的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2.
对洪泛区与洪水灾害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工程防洪减灾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了定义和划分,讨论了美国及其它国家在非工程措施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对洪泛区与洪水灾害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工程防洪减灾措施和非工程借施进行了定义和划分,讨论了美国及其它国家在非工程措施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王春来  谢龙大 《灾害学》2001,16(4):57-62
1999年梅雨期间,浙北的杭嘉湖地区和新安江流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洪灾-“99630”特大洪水。这次洪水的降雨、水位都超过历史记录。在特大灾害面前,各级防汛部门精心调度,正确指挥,各地发扬风格,团结抗洪,各类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了防洪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5.
提出灾害的双重属性概念,是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的重要理论进展之一,已被国家防洪减灾主管部门所采纳,被认为是防洪减灾方针转变的理论基础.作者总结了多年来的研究心得,论述了灾害双重属性概念的实质,以及它和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减灾措施之异同.论述了这个科学概念系来源于我国传统治水理念和西方现代防洪减灾思想,并阐述了这一概念的科学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和波谱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秦淮河流域洪水变化规律,并针对流域防洪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洪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7.
美国防洪政策演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回顾了近300年来美国防洪战略转移的历史进程。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曾根据国家防洪与发展航运的需要,实施“堤防万能”的防洪政策,然而,1927年的大洪水冲毁了“堤防万能”的神话,迫使国会通过1928年的防洪法,进行水库、行洪区、分洪区与堤防协调防洪。随着联邦洪水及其它灾害救济费用的不断攀升,促使美国颁布1968年的洪水保险法与1973年的洪水灾害防御法,实行洪水风险区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以减轻洪水灾害。1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美国等国家在防洪减灾中非工程措施方面的一些做法 ,给出了其中一些实例 ,阐述了防洪减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云模型和熵权法的巢湖流域防洪减灾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鸿鹄  程先富  倪玲  朱敏 《灾害学》2015,(1):222-227
防洪减灾能力评估是洪涝灾害管理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从防洪除涝能力、监测预警能力、抢险救灾能力及灾害管理能力4个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建立基于云模型和熵权法的巢湖流域防洪减灾能力评估模型,对整个流域以及流域内各县市的防洪减灾能力进行评估,并与通过组合赋权法及最优分割法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对比。以期为防洪减灾能力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对巢湖流域的防洪减灾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整体防洪减灾能力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流域内部差异明显;其中合肥市辖区、和县的防洪减灾能力属于高水平;巢湖市、含山县处于中等水平;肥西县和庐江县位于较低水平;肥东县、无为县、舒城县的防洪减灾能力则最低。  相似文献   

10.
试析洪水灾害增长的社会因素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自然灾害的本质属性是社会问题。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以至防洪工程的兴建都影响以至增大灾害的损失。因此,减轻洪水灾害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尽可能控制自然态洪水的泛滥,另一方面则应调整社会的发展布局、有关的对策和实践活动以适应洪水。我国的防洪方针应进一步从单纯注重调动工程手段去控制洪水,向工程与非工程防洪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动员全社会投入,从而有效地提高防洪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