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MTO/FCC反应器高温高压设备的隔热衬里发生局部开裂或破碎时,该部分衬里将保持全部或部分隔热功能。以衬里的破坏厚度和破坏高度作为控制变量,研究衬里破坏程度对衬里-金属结构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温度为750℃时,随着衬里破坏厚度和破坏高度的增加,衬里-金属结构温度逐渐升高,且存在温度上限;当衬里设备存在"施工缝"缺陷时,随着衬里破坏厚度的增加,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增高,最大温度为546℃;当衬里破坏厚度超过80%时,金属壳体最高温度为346℃,验证了国外手册中衬里破坏决策书选取350℃为极限温度条件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场防护层天然材料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用石灰和粉煤灰对常用的粘土 +蒙脱土的衬里进行改性。对石灰配比为 0 %、0 4 %、1%、2 %、6 %、10 %的6种复合衬里、“三明治”结构的复合衬里 ,以及粉煤灰比例为 15 % ,2 5 % ,35 % ,5 0 %的 4种复合衬里 ,从渗透系数、衰减能力的角度进行了系列测试 ,得出了石灰配比为 10 %的复合土Ⅰ衬里和“三明治”结构复合土衬里性能良好、成本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对汽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塔进料/反应产物换热器E-102/1、2腐蚀穿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采用XRD、金相分析、细菌培养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工艺、设备、设计3个方面的原因,认为停工保护与变更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造成换热器腐蚀穿孔的根本原因,碱洗管理制度不完善、氯化物引起的点蚀以及微生物腐蚀等原因共同作用导致了换热器的腐蚀穿孔。  相似文献   

4.
HAZOP和LOPA集成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总结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保护层分析(LOPA)两种方法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HAZOP分析识别出来的重大事故场景,进一步采取半定量的LOPA分析方法加以补充和完善,确定装置设置的保护层是否足够。最后以加氢反应进料加热炉为例,说明通过两种分析方法数据和信息的共享,提高石油化工企业风险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液碱槽车防腐衬里的失效原因,通过腐蚀机理的分析.提出了新的复合结构衬里防腐方案,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给出衬里系统中淋滤液的迁移公式.通过淋滤液在排水层运动分析提出有关参数对衬里系统设计的影响程度,指出排水层和衬里的透水性以及淋滤液的输入率是衬里系统设计的决定因素.通过滤液渗流的水力学分析给出设计参数的选择原则和设计要点.本研究为衬里系统设计提供简明的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可用于填埋场设计.  相似文献   

7.
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塔底精制柴油产品经塔底循环泵增压后,与低分油换热至100℃左右,余热进入新增高压换热器E-3020与柴油原料换热进行余热回收,最后进入柴油空冷器A3002A/B利用百叶窗冷却至50℃送至产品罐区。通过改造后的工艺流程,使空冷器A3002停运,达到节约空冷器电费,提高进料温度节约反应加热炉瓦斯用量的节能降耗目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分别测定了膨润土、沸石和赤泥的风干含水率、干密度和渗透系数等参数。用膨润土、沸石和赤泥作防渗材料设计5种不同结构的防渗衬里,进行土柱试验。柱1、2和3依次为膨润土、沸石和赤泥单层矿物衬里,厚度均为4 cm;柱4为赤泥+膨润土+沸石,柱5为赤泥+沸石+膨润土的多层矿物衬里。分别测定各衬里的渗透系数和出水COD、氨氮、电导率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材料单独用作衬里时各项指标不能满足垃圾填埋场对衬里的要求(10-7cm/s),而多层矿物衬里渗透系数可达10-8cm/s量级,对COD、电导率、氨氮的衰减率能够达到或优于3种材料单独用作防渗衬里时的最好水平,且出水pH值不呈强碱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物质微米燃料进行了粉体燃烧炉实验研究。在实验工况下,该燃烧炉能够稳定燃烧;当燃料/风量为250g/m3时,主燃室温度稳定在1150℃左右,最高可达1249℃,燃料燃烧充分,燃烧效果最佳;在最佳工况下,炉膛的温度场适宜,能够满足其工业化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组串联分段炉床的燃烧炉可更好地控制污泥燃烧。此系统由威斯康辛州Rot-hschild的Zimpro公司研制,已在第56次水污染控制联合会公布。据该公司声称可减少大气污染和保存能量。该燃烧炉被称为环合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含氯脱硫废水溶液添加对煤燃烧时汞析出特性的影响,分别利用沉降炉和管式炉实验装置进行了3种煤在1200℃下的燃烧实验。实验时通过改变模拟脱硫废水溶液的添加量来控制燃煤中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0%、0.02%、0.04%和0.06%。分析煤燃烧后烟气中汞浓度、吸收液、飞灰和煤灰中汞含量的变化情况发现:随着加氯量的增加,烟气中Hg0浓度逐渐降低,Hg2+浓度则逐渐升高,但对Hgt(气态总汞)浓度的提升效果相对较差。当加氯量为0.06%时,煤种B在沉降炉中燃烧后烟气中Hg0浓度下降约2.3 μg/m3,而Hg2+浓度提高约2.6 μg/m3,但Hgt浓度仅提高了0.3 μg/m3。氯的添加也会使飞灰中汞含量增加,煤灰中汞含量降低。通过综合对比分析沉降炉和管式炉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否添加氯,煤在沉降炉中燃烧后烟气中Hg0比例均小于管式炉实验结果。当煤种B加氯量为0.06%时,在沉降炉和管式炉中燃烧后烟气中Hg0含量占比分别为50.6%和67.8%。此外,还发现3种煤粉在管式炉中加氯燃烧后汞的析出率提高趋势均较沉降炉明显。故含氯脱硫废水溶液的添加可以改变煤燃烧时汞的析出特性,且有利于促进烟气中Hg0的氧化,对燃煤烟气脱汞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退火炉采取小燃烧室,对工件实行侧下加热、强化绝热措施复合炉衬、二次均热风管、扩张室沉降等五项措施.目的是为了提高炉的热效率和炉温的均匀度.在耗煤量较低的情况下能保持较高的燃烧室强度.有利于强化燃烧和减少蓄散热损失.实行扩张室沉降,在不加任何除尘装置的条件下烟尘排放浓度达到了国家标准新规定的排放要求,而且大大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燃用高热值生活垃圾的焚烧炉结构对燃烧安全、温度分布以及烟气特性的影响,对某650 t/d垃圾焚烧炉冷、热态进行模拟,探究了二次风温度、二次风布置方式以及后拱角度对炉内燃烧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二次风温度由180℃降至25℃后,炉内整体平均温度下降约80℃,有利于缓解炉内结焦、高温腐蚀的问题;前墙下层二次风移至前拱后,二次风气流会形成"风幕",压迫可燃气体贴近炉排,可能造成炉排烧坏、进料口回火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将前拱二次风移至前墙后,第1烟道烟气充满度高、且温度分布更为均匀,同时第1烟道出口气体组分浓度满足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适合燃用高热值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14.
以某350 t/d的垃圾焚烧炉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模拟方法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掺烧填埋场陈腐垃圾及不同配风方案对燃烧过程、流场分布及NOx排放规律等影响。结果表明:掺烧陈腐垃圾延后了床层焦炭燃烧过程,有利于挥发分析出,从而使燃烧区及烟道气相燃烧更剧烈,提高了炉膛整体温度,但也加剧了局部超温,同时一烟道出口NOx浓度从247.85 mg/Nm3降低到198.75 mg/Nm3。工况4增大了上下层二次风,使燃烧区流体充分混燃,且烟道流体湍动度增大,使炉膛内温度更加均匀,有利于缓解一烟道高温腐蚀现象。合适的配风比可极大降低一烟道出口NOx浓度,使之从198.75 mg/Nm3降至89.80 mg/Nm3,同时也延长了炉膛烟气的停留时间。该研究结果可为垃圾焚烧炉改进陈腐垃圾掺烧比和配风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密闭电石炉炉气的利用及治理装置及技术。论述了直接燃烧法的电石炉气利用技术的工艺流程及设计炉气除尘系统过程。并讨论评估了直接燃烧法技术的优势及环境、经济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系统深入地研究机械炉排式垃圾焚烧炉内的焚烧特性,利用ANSYS Fluent软件进行了炉排炉内垃圾焚烧特性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对炉排运行速度、进料含水率及助燃风含氧量等关键燃烧特性参数对垃圾焚烧过程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7.
庞秀英 《环境工程》2009,27(1):104-106
论述了炭黑尾气的组成、成分分析,国内外利用技术发展状况,利用技术工艺,以及根据工程实例,提出了炭黑尾气用于精煤干燥机燃烧炉燃料的利用新技术,给我国炭黑生产企业尾气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丰富了我国炭黑尾气的利用技术范畴。  相似文献   

18.
孙鲁强  党小庆  吉硕  刘旭东  翁彦  李旭  李世杰  王赫 《环境工程》2023,41(2):188-196+218
针对垃圾热解烟气中二噁英排放不达标的现象,在分析垃圾热解机理及二噁英产生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量供氧、分层控制二噁英的方法;并采用数值分析和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炉内气流组织及垃圾热解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热解炉内部气流整体分布较为均匀,能够保证垃圾稳定热解。热解炉沿轴向方向上存在温度分层,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但燃烧层与热解层之间的过渡层存在二噁英合成气氛;热解炉温度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整体吻合较好;空气过剩系数为0.3时热解炉运行情况更有利于减少二噁英的产生。现场试验发现,热解炉出口烟气中除颗粒物浓度超标外,其余常规污染物及二噁英排放浓度均满足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而市面上常见炉型二噁英出口浓度为0.44 ng-TEQ/m3,超过GB 18485—2014限值0.1 ng-TEQ/m3;2种炉型试验结果对比证明,在热解炉布气均匀的基础上,通过定量供氧、分层控制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烟气中二噁英的生成。该成果可为生活垃圾低温热解过程二噁英的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燃煤电厂铅的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我国6台有代表性电站锅炉的烟气以及燃煤、飞灰、底渣、脱硫石膏等样品,通过测试燃煤和燃煤副产物中铅含量以及烟气中铅的形态分布,考察了燃煤电厂铅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烟气常规污染物控制技术对大气铅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炉燃煤过程中,煤中铅释放强度高,平均释放率为97.11%;循环流化床锅炉铅的释放率相对较低,约为84.99%.锅炉出口烟气中铅主要为颗粒态铅(Pbp),比例高达86%~92%,并且与燃煤中氯含量具有正相关性.烟气污染物控制装置对大气铅具有协同脱除效果,尤其是除尘装置.静电除尘对铅的平均脱除效率为91.85%,布袋除尘为95.12%.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可脱除35.67%~77.81%铅,脱除效率主要与脱硫塔操作条件有关.燃煤中的铅经过燃烧和烟气污染物控制装置后,81.97%~90.18%转移到飞灰中,具有高富集性;脱硫石膏中的铅占3.94%~11.82%;只有1.75%~5.40%通过烟囱排入大气.  相似文献   

20.
通过沧州炼油厂的实际运行情况,详细介绍了采用单塔常压汽提将污水中的氨与硫化氢共同回收作为原材料,采用燃烧炉烧氨技术对混合含氨酸性气进行处理,有效的解决了炼油厂副产氨无出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