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我国环境空气监测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我国环境空气监测所取的成绩,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我国环境空气监测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主动采样技术在中国大气POPs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查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中国大气环境介质的存在水平,该研究首次采用主动采样技术,在中国境内大尺度范围内进行了环境大气中POPs的监测工作.利用主动采样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采集数百立方米的大气样品.分别利用玻璃纤维滤膜采集大气颗粒物(固相)中的POPs,同时使用聚氨酯泡沫(PUF)吸附气态的POPs.该采样技术还便于样品的运输和保存.研究表明,大气主动采样技术可以很好地运用于区域大气POPs的监测工作并填补了我国在POPs履约监测中专用仪器设备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新疆二噁英类POPs排放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新疆二噁英类POPs排放调查的基础上,归纳了新疆二噁英类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分布情况,分析了新疆二噁英类POPs排放源在环境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今后新疆二噁英类POPs排放的管理、控制和削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GS/MS在水域中的油污染、农药和难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面的应用及进展.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复杂环境中PAH、PCB的新技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测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文章在对国内重点城市污染源在线监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总结了国内污染源在线监测的经验和教训 ,提出了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规范(工业废水部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夯实监测基础,优化监测唾弃,解决技术难题等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欧盟黑碳监测现状及我国开展黑碳监测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欧盟关于黑碳概念的定义及黑碳的来源和危害,着重从政策、技术、实践3个层面分析了欧盟黑碳监测的发展现状。借鉴欧盟的先进发展经验,对我国开展黑碳监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COD监测方法进展及其优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需氧量(COD)监测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直接反应水体受污染的程度,因此COD监测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对准确掌握水体污染显得极为重要。通过对回流时间、冷凝方法、消解方法等环节的改善,可以提高COD监测值的准确度,而且便于操作,二次污染小。  相似文献   

9.
我国物理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描述了我国物理监测(包括噪声监测、振动监测、辐射监测等)工作现状,介绍了环境监测系统物理监测的人员、仪器、能力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等情况,分析了物理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更好地开展物理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灰霾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国家对灰霾监测的日益重视以及人们对灰霾危害认识的加深,国内许多城市建立了灰霾测站,逐步开展灰霾监测相关研究。从灰霾监测因子、灰霾天气气溶胶特征以及形成机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灰霾研究成果,并对灰霾监测进行了展望,供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监测是开展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成效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履约成效评估POPs监测的要求,综述了我国POPs监测能力建设和履约成效评估全球POPs监测进展。我国自2007年起开展了环境空气、水体和母乳中POPs的监测,所获得的监测数据可为评估我国POPs污染水平和环境与健康风险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还介绍了国外POPs监测动态,提出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环境和人体中POPs长效监测机制并开展持续性监测不仅是履约的需求,也可为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论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监测现状,包括检测方法、标准值以及污染现状等,内容涉及空气、水、沉积物、土壤和生物等介质。提出了中国在此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壤中POPs的含量为研究对象,利用MS-MS方法测定POPs在该地区土壤中的含量,其中PCBs含量范围为0.046~1.14ng/g,DDT含量范围为0.42~8.88ng/g,HCH含量范围为0~56.61ng/g,HCB含量范围为7.77~28.41ng/g,并与它们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含量进行比较,论证了其作为清洁对照区研究POPs迁移规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真空密封包装保存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采样吸附材料,优化试验条件后,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现场监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真空密封保存8 d内多环芳烃的空白值与15 d内二噁英的空白值均符合标准要求;在烟气温度135 ℃~225 ℃条件下采集固定污染源烟气时,宜将冷却水循环装置冷却水温度控制在25 ℃以内,该条件下,不同容量的冷却水循环装置及不同水温对气相吸附柱温度影响较小,对二噁英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环境问题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的定义、来源和特征进行了介绍。阐述了POPs对环境安全性构成威胁的原因。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12类优先控制的\"dirtydozen\"的环境污染状况,并分析了这些物质在全球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存在的量和来源。这些物质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浓度存在差异,反映出它们在食物链上的生物累积和放大,也加剧了对环境和人体的毒害作用。总结回顾了有关POPs的相关基础研究,并对将来继续深入研究和对环境监测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综述了应急监测标准体系、应急监测技术方法、应急监测质控技术、应急决策系统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是建立污染源与环境污染关系的重要技术途径,也是大气综合治理决策所需数据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和污染源精准控制的需求逐渐增长,对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感器技术作为空气质量监测标准方法的补充,是实现城市空气质量高时空分辨率测量的新手段。研究从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入手,通过综述其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控管理、个人暴露风险评估等领域的应用,总结了传感器技术的研发进展、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其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日本、美国、欧盟、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关于杀虫剂类POPs的申报管理机制,分析我国关于化学品、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的申报、登记制度,欲建立我国杀虫剂类POPs动态申报机制.我国杀虫剂类POPs动态申报以各级环保部门为管理主体,以杀虫剂类POPs的生产单位和流通机构、各级环保部门、知情群众为申报主体,以杀虫剂类POPs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