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对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未来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路。提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要构建完整的监管体系,重在对部门的监管;加强车辆使用全过程污染防治监管,建立对各级机动车维修企业尾气治理行为的监管制度;启用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检测手段,全面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南京市机动车发展现状、道路交通现状和机动车污染监测情况,对机动车排放因子、机动车污染、交通干线的污染物日排放特征、机动车源排放污染物的分担率以及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指出南京市机动车污染状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并提出了贯彻机动车尾气控制标准,完善污染控制管理机制;重点控制公交、出租和专业物流的机动车污染;严格控制车用油品质量;建立车辆污染数据库;加快道路建设,运用交通综合管理制度削减污染;实施保护区和控制区管理以及实施机动车标志管理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顾名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16(B09):31-31,30
文中阐述了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及其危害。结合北京市、湘潭市等地的尾气污染状况,说明治理的必要性。从政策、监督管理及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多目标决策、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5.
6.
随着燃煤、工业、扬尘等大气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移动源的排放贡献率逐步增加,已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江苏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已于2022年11月25日通过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 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施行将为协同开展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监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的法规支撑。介绍了这部法规的背景、立法修订的必要性、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亮点,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为未来移动源立法工作提供地方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选取典型工业区,汇总了恶臭污染的突发性、排放不规律、夜间高值显著等特征,分析了由化学特性、物质种类和监控要求等带来的恶臭污染监测难点。根据信访投诉、地理特点和大气扩散规律,提出构建工业区恶臭污染自动监控体系。在恶臭污染排放特征分析基础上,筛选优控污染物,优选适用在线监测技术,建设边界监控为主、园区监测为辅的专业化、自动化大气特征污染监测系统,通过统一联网和平台,统一质控和规范,建立预警监测信息平台。在实际构建与应用的过程中,探索了分级管理、多方合作的运行机制,为工业区恶臭污染分析评估、污染溯源和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9.
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上升,城市地区的大气污染向机动车尾气型污染转化,光化学烟雾发生的机率增大的情况及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机动车排放监控平台为主要技术手段的机动车排放监管方式越来越广泛地被国内环境管理部门采用,其有效提高了环境管理效能。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该方式人力成本高、数据利用率低、存在信息孤岛等问题逐渐显现。针对现代城市机动车污染管理特征,可建设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为驱动的“天地车人”一体化监管体系:借助机器学习、智能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方法,实现城市尺度下的机动车污染监管需求大数据场景转化,降低人工投入,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深化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建设机动车污染防治大数据资源库,构建机动车污染防治辅助决策体系,推动实现智慧决策、智慧监管、智慧执法,提升机动车污染监管效率和效果,丰富空气污染治理衍生应用。 相似文献
11.
汽车排气污染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汽车排气对城市造成的污染危害,在对本市汽车保有量发展趋势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汽车排气污染问题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成分,以及汽车污染控制各个阶段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在管理制度、监测技术、信息平台、业务体系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排污许可制度的全面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改全面完成,减污降碳全面提级,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面临着专项制度不完善、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监管压力大、基层执法监测高需求与低能力矛盾突出、减污降碳监测体系有待系统设计等突出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建议:健全制度体系,研究制订《固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完善技术体系和质控体系,加快快速、便携、智能化的污染源监测新技术体系及基于物联、信息技术的全流程、全链条质控体系的研究应用;优化业务体系,推动污染源执法监测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规范化和监测信息平台改造提升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Real time remote monitoring of air pollutants and their online transmission to the web using internet protoco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janeyulu Y Jayakumar I Bindu VH Rao PV Sagareswar G Ramani KV Rao TH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7,124(1-3):371-381
Recent advances in both information and sensor technologies have enabled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Time Remote Monitoring (RTRM)
capabilitie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 online and real time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air pollution has been designed
and installed at a traffic police station at Punjagutta in Hyderabad, India. The system is optimized using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and a real time particulate matter analyzer. The system also monitors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rainfall, barometric pressure, wind speed and wind direction. The system periodically monitors both pollution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t pre- programmed intervals of hr during peak periods and 1 hr during non peak periods of the day and continuously uploads to a predestinated web site (www.appcb.org/home.htm)
usin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The web site renders a quick, simple and graphical display of air pollution levels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o humans. The present paper highlights design considerations of a pollution monitoring
system,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quirements and practical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al time remote monitoring
of air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4.
15.
潘柳青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20(3):58-59
根据《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分析实际监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该技术规范在适用性方面需要明确的事项。指出应事先规范比对监测中可能遇到的数据处理及结果判断问题,从规避法律风险的角度出发,对比对监测进行文件控制和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苏州市机动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特征,运用SPSS19.0时间序列建模器,预测了未来5年(2017—2021年)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分析和对比了苏州市路边站点和国控站点的主要污染物数据。结果表明,未来5年,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373.1万辆,相比2014年增加约37.5%;路边站点NO2值略高于国控站点,但差异不显著;路边站点CO值明显高于国控站点;路边站点PM10和PM2.5值总体略高于国控站点;路边站点苯系物值高于国控站点。 相似文献
17.
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从环境应急监测制度建设和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两个方面就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体系问题进行了论述。在制度建设方面主要介绍了环境应急事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从环境主管部门、企业、人员、装备及应对的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方面主要介绍了应包含的内容、制订要求及演练过程。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已发生多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虽然环境监测部门在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公正、科学和规范的技术支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经验、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当前应急监测体系还存在着监测预案不完善、设备配置偏低、信息化程度和技术含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为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应完善具体的环境风险源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建立基于GIS平台的环境应急信息系统,增加现场及实验室仪器配置,并通过完善培训考核程序和系统化演练程序来加强应急监测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苏州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的适用范围和基本特点,明确了领导小组、各监测小组及网络成员单位在系统中的职责,提出了系统的工作程序,建议开展应急监测能力培训,建立应急监测信息交流系统,实施例行监督检查,研制并定期更新应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配置必要的应急监测仪器装备,加强与网络成员单位的合作,定期评审和改进应急监测系统,以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实例表明,该系统在应急监测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