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纳米氧化铝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人工纳米材料。当它被释放到水环境中后,会与环境中原有的重金属发生相互作用并对其毒性产生影响。文章研究了不同亲疏水性质的纳米氧化铝存在下铜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测定了藻细胞的生长抑制、金属积累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丙二醛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铝显著降低了铜离子对藻细胞的生长抑制,藻细胞内铜的积累量及氧化损伤降低。但不同亲疏水性质的纳米氧化铝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别。这可能是由于纳米氧化铝对水中的铜离子发生了吸附,间接降低了藻液中的不稳态铜的浓度,从而减轻了铜对藻细胞的毒害。而纳米氧化铝的不同亲疏水性质对吸附水中铜离子的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新月藻为受试生物,研究了阿特拉津、马拉硫磷、草甘膦、甲苯4种有机化合物和HgCl2、NaAsO2、K2Cr2O7 3种金属化合物对新月藻的毒性效应,探讨了新月藻对这些化合物的敏感度差异与特点及其机理,为这些物质的藻类急性毒性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新月藻对阿特拉津、草甘膦、HgCl2、NaAsO2、K2Cr2O7敏感度较高,而且响应大小与化合物浓度呈正相关趋势,对马拉硫磷和甲苯有一定响应,但随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基于藻类光合作用的急性毒性检测方法,适用于检测可阻碍或抑制藻类光合作用中电子迁移、氧化还原、自由基等反应的毒物。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实验室乙醛对鲢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乙醛对鲢鱼幼鱼的急性毒性48hLC50为14618mg/L,其安全浓度为1462mg/L。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太湖中藻源性磷对总磷的贡献,分析水体总磷的波动与蓝藻水华暴发之间的关系,以太湖无锡水域为对象,结合当前浮游植物、总磷的采样和分析技术规范,调查了藻类聚集区域的藻种组成、藻密度及水体中不同形态的磷质量浓度,分析了藻源性磷对水体总磷的贡献。结果表明,蓝藻水华主要优势种为微囊藻,单个微囊藻细胞平均磷质量为1.46×10-10 mg,即当水体中微囊藻密度为108个/L时,对水体总磷贡献量约为0.014 6 mg/L;在藻类聚集程度不同的水域中,藻源性磷对总磷的贡献率为2.7% ~ 55.4%。该研究有助于建立蓝藻藻密度与藻源性磷之间的定量关系,探究不同藻类聚集程度的水体中藻源性磷对总磷的贡献,确定了太湖无锡水域中藻源性磷是引起总磷监测值波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选取不同类型的环境和污染源水样开展了发光细菌毒性测试,针对不同环境管理目标,探讨了急性毒性定量表征方式。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测试在环境应急监测、水源早期生物预警中,采用绘制毒性预警基线图的方式比较可行。在污染源监督监测中,对于发光抑制率低于60%、无法求出EC50的样品,采用等效毒性参照物的质量浓度表征废水的毒性;对于发光抑制率高于60%,采用稀释因子表示样品的毒性更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6.
京杭运河(苏州段)水质急性综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对京杭运河(苏州段)的4个监测断面进行了水质急性综合毒性和地表水主要理化项目的调查,结果表明:京杭运河(苏州段)水质急性综合毒性基本处在低毒水平,各断面基本呈现水质急性毒性水平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规律,水质急性综合毒性测定结果基本与同步理化监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用八种淡水鱼类监测四种污染物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鲢鱼、鲫鱼、鲤鱼、金鱼、鳊鱼、草鱼、鳙鱼和罗非鱼等八种淡水鱼类为试验生物,研究了丙烯腈、乙腈、硫氰酸钠和二甲基甲酰胺等四种污染物对这八种鱼类的急性毒性效应和不同鱼类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丙烯腈、乙腈、硫氰酸钠和二甲基甲酰胺对八种鱼的96hLC50值分别为561964mg/L,34546346mg/L,10406782mg/L,655116194mg/L,八种鱼类对这些污染物的敏感性基本接近,常用的生物监测试验用鱼(链鱼和鲤鱼)可以较好地代表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8.
采用零顶空提取器,对陈旧油墨渣和蒽琨渣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浸出实验和分析测定,浸出液采用静态顶空分流进样、GC/MS法分析。对影响挥发性有机物浸出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提剂加入方式、浸出时间和浸出液收集方法等对分析结果准确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典型地区农用地污染调查及风险管控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提出以土壤中全量浓度筛选值和管控值作为衡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标准,对湖南省部分稻田农用地土壤及点对点稻米样品中镉、铅、砷、汞的总量和有效态浓度及稻米中含量进行监测,根据重金属总量浓度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3组。结果显示:(1)土壤及稻米中镉含量基本为随着风险级别的升高而增加,铅、砷在土壤和稻米中含量无规律性结果,汞监测结果均为未检出。(2)低风险组稻米镉超标率为12. 0%,高风险组稻米镉达标率为33. 3%,表明利用总量浓度对农用地土壤潜在风险进行分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依据4种重金属在土壤中总量及稻米(早稻)中含量情况,对风险级别进行调整并综合判断:有58个样品为低风险组,占样品总数的68. 2%,超标率为零;有15个样品为中风险组,占样品总数的17. 7%,超标率为80. 0%;有12个样品为高风险组,占样品总数的14. 1%,超标率为100. 0%。调整后评价结果与上述标准的划分目标更接近,能够提高上述标准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白银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白银市土壤调查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发现东大沟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同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讨论,认为大面积土壤重金属来源主要是农民节流灌溉所引起的,小范围的土壤污染可能由于固体废弃物(如铬渣等)的堆存造成。其他污染源对土壤造成的污染较轻,但长期的污染物积累也会造成很大的污染。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电镀企业产生的漂洗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处理后生成的电镀重金属污泥属于危废,国家有相关的处置规定,若处置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且造成重金属的流失。介绍了利用离子交换法、电解法、膜分离技术、电去离子法等相关方法回收电镀漂洗废水中重金属的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从源头抓起,减少了电镀企业重金属元素的排放量,同时对废水的合理回用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Cu、Pb、Zn、Cr、Ni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在测定过程中,对样品称量、消解、定容体积、标准溶液的配制、曲线拟合、仪器测量重复性等影响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分析,按《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999)的规定进行合成,最终给出扩展不确定度,为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量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和不确定度评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南通市51个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Cu、Pb、Cr、Hg、As、Cd的质量浓度进行了测试,并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南通市沉积物重金属基本上未受污染,只有元素As受到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