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太湖流域土地合理利用初探─—以江苏吴县为例张落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吴县地处太湖之滨,热量条件两熟有余,三熟不足。由于已经处于热带北缘地区,柑格经常受到冻害威胁。此外,渍害、雨涝、台风对本区土地利用影响也较大。以常绿果树...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前期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定位及发展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个城市组合而成的城市群(或城市复合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城市群区域农业的发展具有科技、经济、社会资源的多种优势。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我国南方最好的城市群建设地域之一。该区农业发展具有靠近农业科技发达地带、自然资源与条件优越、农业物质装备与原有生产基础良好和农产品市场容量及资金投入量大等优势。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后,该区域农业应成为湖南外向型农业基地、湖南高科技农业产业化基地、城郊都市农业基地和湖南农产品加工基地。相应的农业发展途径为: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明确分工;建立和完善农业高科技园区体系,以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带动全区农业的高效发展;调整发展重点,培植新的高效产业;建立农产品创汇基地,提高创汇能力;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创造条件;加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力度,促进全省农产品流通。  相似文献   

3.
乌江流域是我国水能、煤炭、铝、磷资源富集区,具有储量大、质量好、分布相对集中、组合配置好等特点。目前该流域及其邻近省区电力紧缺,煤炭供应不足;铝、磷等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线产品。乌江流域经过多年建设,具备了综合开发、加工的基础。乌江流域具有建设电力—冶金—化工基地的优越条件,其开发在战略上应分两步走,前期重点加速水电梯级建设,扩大煤炭、磷矿、铝土矿等主要资源的开采规模,原煤、精选磷矿以外运为主;后期建设重点是在进一步开发水电梯级和扩大资源开发规模的同时,兴建火电厂,形成水火互济强大电力基地,发展氧化铝、电解铝、重钙、黄磷等铝、磷综合性加工工业,形成从矿山开采,到原矿初加工、深加工的冶金、化工基地。  相似文献   

4.
长江南岸丘陵区在长江流域三大经济区的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该区的自然特征及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持续发展的对策:(1)开发利用荒山荒地,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2)发展经济林,发挥丘陵坡地优势;(3)巩固已有的林、果、茶生产基地,创建经济作物基地并向产业化发展;(4)加强丘陵坡地生态改造与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灾情是灾害系统的脆弱性和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同一致灾强度下,灾情随脆弱性的增强而加重,降低灾害脆弱性可减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因此灾害脆弱性的研究对防灾抗灾具有重要的意义。衡阳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洪涝灾害较重地区之一。灾害损失与衡阳市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密切相关,这种脆弱性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耦合的产的。分析了汛期降水和暴雨、植被和土壤、水利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洪涝灾害脆弱性形成中的作用。依据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资料和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和有关优化分析方法,对衡阳市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得出结论:西南部、东北部的洪涝灾害脆弱性高于西北部、东南部的脆弱性。这种规律性与该区洪涝灾害历史发生规律有一定的对应性,说明本研究对该区防洪抗涝决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川滇黔接壤地区总体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滇黔接壤地区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综合开发潜力巨大,应遵循“立足资源,突出重点,对外开放,有偿开发,综合优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着眼于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的结构有序化、开发时空布局有序化和战略实施步骤的时间有序化,加快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的步伐,发挥该区对大西南开发的核心枢纽作用,使之成为长江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加强海洋地质科技工作迎接海洋世纪的到来国家海洋局局长张登义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71%的面积是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要道和风雨的故乡,同时也曾是兵戎相见的战场,历来就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领域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由于...  相似文献   

8.
安徽沿江中心城镇“轴—辐”物流网络构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1世纪“轴—辐”物流网络作为合理高效的空间系统,已经成为开放型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安徽沿江地区为案例地进行“轴—辐”物流网络的理性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在分析国内外“轴—辐”物流模式研究概况的基础上,诠释了“轴—辐”网络系统规模效益、集聚效益和空间效益等竞争优势及其负面效果。依据现有的资料、实地考察情况,选取了10项指标,运用R型因子分析法对安徽沿江地区41个中心城镇的物流中心性指数进行定量计算、评价,依此遴选合肥、芜湖和安庆三市作为安徽省沿江地区物流中心。最后依据三轴和完全覆盖原则、时间最短原则、多重枢纽配置原则等构建了干线通道和支线通道,形成安徽沿江地区中心城镇“轴—辐”物流网络。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及区域互动的三大关键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我国加入WTO、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发展,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建成为我国区域功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城乡关系协调、生态与环境优良的现代化示范区,更重要的是在长江流域和全国发挥经济带动作用,提高服务功能,成为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并参与竞争的基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农业基地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并提供知识经济服务的基地。但是长期的计划体制造成的地区分割与部门分割不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协调,也不利于共同进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从区域互动的角度就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布局、以港口为主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协调、水土资源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长江河口中央沙位移变化与南北港分流口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沙位于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河段,这一河段集中了宝钢等一批重要码头,下游有长兴岛造船基地和长江口深水航道等重点工程,因此分流口保持稳定至关重要。以1870年中央沙出现雏形以来的海图为基础资料,利用ArcGIS等GIS软件,研究了中央沙发育演变的位移变化及其典型剖面特征,发现中央沙的变化特点是在长期径流作用下后退和承接上游底沙下泄发生上提的“下移-上提-再下移……”的周期性演变规律。再进一步对南北港分流口各个沙洲近10年来面积和体积进行计算,结合实测水文资料对通道演变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处于不稳定时期,应尽早实施分流口整治工程,稳定河势、滩势和减小底沙下泄对下游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沿海区域发展相继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海洋经济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点。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理论,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对江苏沿海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发现江苏沿海地区与经济总量关联密切的滨海旅游、海洋运输等海洋第三产业发展滞后〖JP2〗,关联相对较弱的海洋化工等海洋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反而较大;为实现江苏沿海地区由经济发展洼地向高地的转变,提出了江苏沿海地区通过大力发展以海洋交通运输业为主的海洋第三产业,培育临港产业群,积极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带动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是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分工地位的代表地区,也是最主要的人口聚集区。随着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和经济环境在空间上的均衡发展,长三角在产业和人口方面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明显。从生态景观和经济发展的分析入手,开展了人口承载力和人口集聚的研究,大胆提出未来长三角人口集聚的规模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同时提出建设六大都市圈和六大国际门户,形成网络化的城市空间布局,有效承接大量流入的人口和支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湘鄂赣三省粮食产业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游湘,鄂,赣三省历来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目前是我国南方15省(市)中主要的三个粮食调出省。该区粮食产业的持续发展,在我国粮食总量平衡和区域平衡的供需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向内陆推进,该区粮食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跨世纪江苏沿江地区产业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江苏沿江地区包括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八市,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和城镇密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地区之一。通过对该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区位优势条件物社会经济基础的分析,拽出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开放格局下本地区产业结构重组与升级所面临的机遇,及地区矿产资源缺乏、自然条件相似、产业结构趋同等不足。提出该地区跨世纪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是在维持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15.
太湖流域城市化水平及外来人口影响测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太湖流域属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200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6.17%,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自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工业化发展迅速,由以乡镇企业为主过渡到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就业迁移人口,成为全国流动人口的主要集中区。同时使得外来人口成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以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太湖流域外来人口来源的地域和城乡构成,计算了外来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指出外来人口的城乡非均衡分布促成地区城镇化率的小幅上升,太湖流域各地区的上升幅度在2%左右,部分解释了隐性城镇化率的产生。在城市市区,外来人口平均占到总城市人口的18%。对于50万人口以上城市,外来人口比重与城市规模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指导城市人口规模及地区城镇化水平预测。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都市连绵区相比面临着一系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港澳回归并和珠江三角洲结合以及多条新的南北通道出现将使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的地位遭到进一步的挑战。有鉴于此 ,本文提出一系列实施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1)建设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2 )加速城市化进程 ,促进都市连绵区最终形成 ;(3)加大支柱产业、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产业与园区和基础设施投入 ;(4 )加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内部的分工与协作 ;(5)加强政府对区域发展的调控能力 ;(6)开展跨行政区规划 ,促进长江三角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重点开发长江是90年代中国经济重大战略布署。将长江产业带建设成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一级经济轴线,宜采用分层次推进与中心辐射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以浦东开发和三峡建设为契机,加强基础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以能源和交通建设先行,改善基础设施。同时,要协调产业带建设与浦东开发、三峡工程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过程出现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长江下游地区(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由于人口与产业不断集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加大,道路网密度增加,开发区扩大,使得城市空间迭加扩展,造成了严重的水土资源利用失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使本地区城市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以长江下游地区为例,对本区城市化过程中有关水土资源环境恶化、水污染增加、土地资源流失,以及城镇化速度过快的情况,作了深入分析论证,同时对长江下游地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了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措施,特别是对如何加强长三角地区水质环境的整治提出了4点切实可行的办法与措施,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及功能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源区是长江流域的特殊生态功能区 ,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其生态环境的好坏 ,不仅关系到当地人民的生存与发展 ,而且会影响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简要介绍了长江源区的基本概况 ,分析了源区目前存在冰川退缩、冻土退化、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有自然因素 ,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原因占主导地位 ,而人为因素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赞成在长江源区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提出了建设长江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思想 ,认为保护区应重点保护水源地、生物多样性和特殊生态系统。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建议将保护区划分成 5个核心区 ,3个缓冲区和 2个实验区。核心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生态系统的代表性最强 ,水源涵养作用最大 ,生态系统受人类干扰和破坏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20.
三峡地区优势自然资源的潜力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地区经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我国开发意义巨大的重要待开发区域,也是需以资源市场导向型开发为起步的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至关重要。三峡地区的农业、水能、旅游和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地位重要,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很大。全方位增加投入实施合理开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