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以沈阳沈抚灌区上游指定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停灌10多年来土壤中重金属镉和铬以及有机物石油烃进行了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同时运用Arcgis软件分析制定出了采样区域单项污染指数分布图,按照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总镉和总铬以清洁级为主,有机物石油烃以重污染为主。Arcgis插值分析得出空间分布图表明:重金属总镉含量不受灌渠分布影响。重金属总铬北部区域大于南部区域。灌渠对有机物石油烃含量影响明显,对于停灌10多年有机物石油烃修复效果,旱田作业要好于水田作业。  相似文献   

2.
对许昌市基本农田、蔬菜基地及畜禽养殖场的土壤进行采样监测,采用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和土壤內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土壤內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许昌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土壤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基本农田中有一个采样点受到镍的轻微污染,蔬菜基地中有2个采样点受到六六六、滴滴涕农药残留汚染.并针对土壤污染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对阜阳市城郊菜地土壤土壤中Pb、Cr、Cu、Ni、Zn和Cd等六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菜地土壤中除Pb、Ni、Zn的平均值超过安徽省土壤背景值外,Cd、Cu、Cr平均值均低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除部分区域Pb超标外,其它全部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阜阳市城郊菜地表层土壤Ni有一定程度污染外,其它区域属于清洁区域。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域有不同程度的Pb、Ni、Zn的污染。六种重金属均未对采样点生态系统造成风险。整个研究区域土壤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属于轻微水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某训练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中国西南地区某训练场的坦克射击区为研究对象,监测并分析了土壤中Pb、Cu、Zn、Co和Ni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采样区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同时运用Arcgis软件分析制定出了采样区的污染指数分布图.评价结果表明,坦克射击区Pb、Cu、Zn、Co和Ni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1.64;Co的单因子指数最高达到了3.84,是未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中优先关注的元素;污染指数分布图显示,落弹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Cu和Pb污染分布特征较相似,Zn、Co、Ni特征较相似.分析认为,在射击场各种条件综合作用下,Ni和Pb扩散性较强,Cu扩散性较弱;重金属污染源来自于炮弹残片、子弹弹头、火炸药等;残留在土壤中的炮弹残片和子弹弹头会给土壤带来持久性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5.
蚯蚓对植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油使用量的增大导致石油污染量的增加.为经济有效地修复低污染浓度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了解蚯蚓对植物去除土壤石油烃的影响,探讨蚯蚓对土壤石油烃污染的修复效应,通过人工制备石油烃污染土壤,采用植物[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西伯利亚鸢尾(Iris sibirica L.)]以及植物-蚯蚓[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da)]两种处理模式进行60 d的盆栽试验,通过测定土壤中w(石油烃)、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来解析蚯蚓对植物修复土壤石油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处理条件下,凤仙花、紫茉莉与西伯利亚鸢尾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率分别为36.32%、32.70%、29.82%,凤仙花的土壤修复效果最佳.添加蚯蚓后,对应凤仙花、紫茉莉与西伯利亚鸢尾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40.73%、36.10%、32.80%,显著高于未添加蚯蚓土壤,表明添加蚯蚓能够促进植物对土壤中石油烃的修复效果.土壤修复过程中过氧化氢酶与多酚氧化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添加蚯蚓对土壤酶活性具有刺激作用.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与w(石油烃)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90,P均小于0.05),说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与多酚氧化酶可能参与了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过程.研究显示,蚯蚓能够强化植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为植物/蚯蚓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锌冶炼区菜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黔西北地区某典型锌冶炼区菜地土壤和主要蔬菜进行取样调查,测定了土壤和蔬菜可食用部分Pb、Cd、Zn、Cu、As、Ni 6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分别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目标危险系数法(THQ)评价了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和蔬菜中重金属对成人和青少年儿童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区域菜地土壤已受到重金属的重度污染,且以Cd对综合指数的贡献最大,土壤Cd存在极强生态风险,研究区处于轻微、中等、强和很强的生态风险程度的采样点比例分别为2.0%、14.3%、35.7%和48.0%;在所采集的蔬菜样本中,土豆处于重度污染水平,芸豆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复合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食用研究区域蔬菜对成人和青少年儿童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尾矿库周边15个取样点的土壤进行取样调查,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区的土壤重金属(Cu、Zn、Cd、Pb)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值,各金属污染程度为Zn>Cu>Cd>Pb;采样点土壤中Cu含量均未超过GB 15618—1995一级标准值,Pb在采样点GW-3、GW-5、GW-6、GW-7的含量超过了GB 15618—1995一级标准值,Zn在采样点GW-2、GW-8的含量也超过了GB 15618—1995一级标准值,Cd在采样点GW-5、GW-7的含量超过GB15618—1995一级标准值;尾矿库四周污染程度依次为:东侧>南侧>北侧>西侧。  相似文献   

8.
在污染土壤处置基地生物大棚中,利用BIOX长效促生物氧化剂对石油烃污染的土样进行了原址异位的修复中试,考察药剂投加量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约为5 000 mg/kg时,投加3%和5%的BIOX长效促生物氧化剂,处理60 d后,石油烃的降解率分别为76.7%和79.7%,比对照组的降解率分别高出48%和51%,处理后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降至约1 000 mg/kg,处理效果明显。本试验中石油烃降解率并未随BIOX投加量的增加而大幅提高,影响石油烃降解菌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可能为环境温度和石油烃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武汉市东西湖区某蔬菜基地为研究对象,对该基地土壤中Cu、Zn、Pb、Cr、Ni、As 6个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该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单因子评价法显示:Cu、Zn、Pb、Cr、As不存在污染;但Ni元素有25%的样品存在轻微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显示:6个元素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c为0.83,该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处于尚清洁(警戒限)等级。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基于单项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Cr、Cu、Pb、Zn、As、Ni 6元素属于低生态风险等级;基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该蔬菜地土壤属于低生态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廊坊市区县土壤重金属监测数据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当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对当地土壤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张耀  孙刚  王琪  凌海波  胡楠 《环境工程》2022,40(2):139-145+205
以鄂东南某铅锌矿区147.3 hm2农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采样及实验室测试,对土壤重金属Cu、Cr、Ni、Zn、Pb、Cd、As和Hg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Cu、Zn、Pb、Cd和As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33.7%、49.0%、73.5%、95.9%和85.7%,单因子污染指数顺序为Cd>As>Pb>Zn>Cu;通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微污染的点位比例分别为59.18%、12.24%、27.55%;通过土壤和农产品综合质量指数法评价,矿区农用地土壤大部分呈重度污染状态(土壤综合质量影响指数IICQS>5),与Pb、Cd和As含量高值并集区域分布一致;而农产品大部分属于清洁或轻微污染状态(农产品综合质量影响指数IICQAP<2),超标点位分布无明显规律;IICQS值与IICQAP值无显著相关性;IICQ值与IICQS值的分布相一致,研究区内农用地IICQ均值为7.84,属于重度污染。结合现场调查及数据分析,对矿区农用地土壤污染概念模型提出了初步构想。根据《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试行)》,结合农产品调查结果,将矿区农用地中的耕地划分为优先保护Ⅱ类(21.4 hm2)、安全利用Ⅰ类(57.8 hm2)、安全利用类荒地(29 hm2)、安全利用Ⅱ类(1.2 hm2)、严格管控类(37.9 hm2)。  相似文献   

12.
石油污染土壤异位淋洗修复是一种新兴的、经济高效的修复技术,是对生物修复的一种补充.异位淋洗修复有望促成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系统化.本文讨论了石油污染土壤异位淋洗修复的原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石油污染土壤异位淋洗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顾会  赵涛  高月  孙荣国 《地球与环境》2022,50(4):506-515
以贵州省丹寨县兴仁镇某典型铅锌矿区为研究对象,测试了土壤中Pb、Zn、Mn、Cu、Cd、Hg、As的含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PN)和地累积指数法(Igeo)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并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Pb、Zn、Mn、Cu、Cd、Hg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是贵州省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0.69、1.51、0.89、0.99、0.21、15.36、0.36倍,其中,Cu平均含量与背景值接近,Zn、Hg平均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Pb、Zn、Mn和Cd在尾矿堆积区含量较高,Cu、Hg和As含量较高的区域分别为尾矿堆积区下游村寨、尾矿堆积区农田和尾矿河流区下游河流分支口。Pb、Zn、Cd、Hg和As为强变异(CV>0.30),空间异质性强,可能受人为来源控制。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发现,研究区土壤Hg处于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偏重污染水平(PN>3),是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铅锌矿区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Pb、Zn、Cd复合污染。PCA与PMF源解析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受矿业污染源、工农业污染源和自然源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南某镇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景观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昕  潘剑君  王文勇  李炳亚 《环境科学》2016,37(6):2313-2321
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并掌握其空间格局特征,对区域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南某镇8种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综合评价法、地统计分析法、景观格局的粒度效应及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在污染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及内梅罗综合评价指数的均值取值范围为0.145~0.893,整体污染程度低,且南部地区污染程度低于北部;2 As、Pb、Hg和Zn面源污染特征明显,其中As和Pb空间分布特征相似,Hg和Zn空间分布特征相似;Cd、Cr、Cu、Ni点源污染特征显著,其中Cd和Cr空间分布特征相似,Cu和Ni空间分布特征相似;3土壤重金属景观的适宜粒度为30~40 m;4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低含量区域面积比例最大,较低含量区域边界最复杂,各污染程度区域分布相对集中且综合污染破碎化程度低.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源数量尚少且分布集中,但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整体处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2009年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石油烃平均含量为176.25mg/kg,沉积物无石油烃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陆源输送、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4个海域,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为近岸最大浑浊带最高,其次为近岸区和泥质区,在远岸区则常年存在一个石油烃含量的低值区.  相似文献   

16.
选取马鞍山市范围内在行政区域、作物种类和土壤质量上有明显不同的3个基本农田区作为监测评价对象,监测项目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共15项.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来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结果表明:3块基本农田所测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含量,全部达标;按污染指数综合平均值评价,3块基本农田均为清洁(安全)等级.最后分析了污染成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