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都是我国基础研究、竞争前战略高技术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核心力量和骨干研究基地,肩负着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使命。现代世界科学发展表明,诸多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源自世界著名实验室。我们耳熟能详的英国分子生物学实验室(MRC)、卡文迪什实验室(CL)、美国的贝尔实验室、林肯实验室等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催生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2.
提起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远近的企业、河南科技大学的老师们显然是带着钦佩感的。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增选名单正式对外发布。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改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每年都发生多起化学中毒应急事件,每天都有人员化学中毒,省级化学中毒控制实验室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只有不断提高实验室检测人员的科研水平和质量控制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加大仪器设备投入,从本质上为“检测数据生产线”添动力,才能为重点实验室的创新发展创造新契机。  相似文献   

5.
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投入使用仪式在四川雅砻江锦屏水电站举行。专家称,该实验室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开展物理学重大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的自主地下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6.
走访过许多重点实验室,看过很多的成果陈列,最让我们感慨的不是一摞摞的获奖证书和或大或小的奖杯,而是科研人员在描述这些心血之作时脸上的喜悦和眼睛中的神采。在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三本厚厚的《大鼠肝再生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系列专著,它不仅是再生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也可以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7.
以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为例,研究探索了充分发挥本科教学实验室、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和科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环境科技》2007,20(3):F0002-F0002
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苏州科技学院)是江苏省于2000年批准筹建的第三批省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城镇生态与环境质量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高效低耗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是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方式。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其他重点实验室相比,还存在缺乏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影响力的青年拔尖人才、实验室技术人员数量较少等问题。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围绕主要研究方向,有目的地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进一步带动重大科研项目及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出。  相似文献   

10.
整洁、素雅的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在午后的阳光里春意盎然,河南省棉花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就坐落其中。  相似文献   

11.
在2006年8月召开的全国环保科技大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提出,要建立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特别指出了科研院所在环保科技进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强环境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优先支持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清华大学环境系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国环境污染控制等技术创新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清华大学环境系国家重点实验室情况,介绍了实验室建设中如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为其他科研院所在实验室建设中提供了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由德国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对实验室的安全问题相当重视,实验室内安全设施齐全,气罐使用管理严格,工作人员安全意识高,废弃物处置规范。与之相比,江苏省监测系统的实验室在安全重视程度上还存在差距,在安全设施的配备、管理及宣传等方面均有待改进。建议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以德国先进经验为抓手,重点从提高安全意识、改造通风系统、规范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置等方面着手,切实改进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为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坐落在南阳市名胜景区——卧龙岗之上的南阳师范学院,北依磨山之麓,南临清水之滨,西与乡村接壤,东与武侯祠毗邻,校园之内绿树成荫,环境怡人。我们此次南阳之行的目的地——河南省伏牛山昆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就位于这里。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与环境》2005,33(4):F0003-F0003
<正>贵州省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原名为贵州省国土整治与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是1997年4月经贵州省科技厅首批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投入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2003年1月,经贵州省科技厅批准更为现名,改由贵州大学(原贵州工业大学) 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共建,并正式搬迁至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原贵州工业大学)。2005年7月批准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正式立项投入建设。现有固定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5.
保护好环境监测实验室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最基础的工作,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危害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环境监测实验室存在着明显的环境污染,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完善管理制度,研究解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避免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三废"污染。环境监测实验室应该成为清洁的实验室,污染物得到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真正地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执行者和守护者。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管理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交流会议上强调,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宗旨,推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如何避免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实验室、BSL-4实验室)对周围外环境的潜在风险影响,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研究国内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和常见的环境风险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安全实验室布局结构和技术规范要求,重点阐述了其潜在环境风险的常见处理处置措施及风险应急预案,以期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风险应急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环境监测实验室承担着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的重要任务,应能够准确及时的提供各排污单位监测数据。在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中,需要消耗一定化学试剂并产生废液。废液多含有毒性及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对人及环境造成危害。为此,应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液管理。在研究实验室废液来源的基础上,重点对废液管理措施及处理方法进行研究。采取规范的实验室废液管理及处理方法,保证实验室废液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与环境》2005,33(3):F0003-F0003
<正>贵州省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原名为贵州省国土整治与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是1997年4月经贵州省科技厅首批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投入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2003年1月,经贵州省科技厅批准更为现名,改由贵州大学(原贵州工业大学) 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共建,并正式搬迁至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原贵州工业大学)。2005年7月批准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正式立项投入建设。现有固定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浙江省在空间管制工作中存在综合数据库缺失、分析评价体系和方法的不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实验室,为浙江省环境空间管制及相关政策制度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信息基础、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本文就基于GIS的浙江省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实验室构建、生态环境空间管制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实验室运行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