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上,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越做了题为《中国优秀文化与科技第一生产力发展共进》的演讲。论坛结束,记者有幸就河南省文化发展问题采访了王越院士。记者:王院士您好!很荣幸听到您一番对文化的高见。听您的演讲,我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文化囊括了所有的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燮卿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工专家。他长期从事原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的分析解剖研究,不仅成功地开发了石油加工领域催化裂化的多项技术,而且实现了我国自己开发的成套技术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汪燮卿数十年的科研实践中,攻下了难以计数的技术难关,其中,他“就地取材,现场解谜”的故事,至今为人称道。  相似文献   

3.
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呼声很高的北京8月17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1年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落选。当天,这名"顶级海归"在博客上发布半年前即已准备好的一份声明,称“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短短几天时间,这篇博文点击量已达8万多次。  相似文献   

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1):F0002-F0002
正2013年11月16日,能源基金会主办的"重塑蓝天: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能源基金会主席Eric Heitz、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书郝吉明等200多位业界  相似文献   

5.
“22岁被聘为研究员,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林群今天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林群话中所指,是刚被中南大学聘为教授级研究员的刘路。因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这位大学生在国际数理逻辑界一炮走红。接下来的事情很让人“羡慕嫉妒恨”——“百万大奖”、“破格聘任”、“推荐参与‘千人计划’评选”……一连串奖励和荣誉砸了过去,迅速使他成为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6.
森澜 《世界环境》2013,(6):40-41
2013年11月16日,能源基金会主办的“重塑蓝天: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能源基金会主席EricHeitz、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等200多位业界领导、专家、学者和媒体参与会议,针对中国当前所面临的空气质量问题,从宏观战略、区域防治和行业政策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提出应对方案。这次研讨会对深化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3年1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环境信息化顾问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由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程春明主任主持,环境保护部周建副部长到会致辞,并向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九林院士等近二十位与会顾问专家颁发聘任证书及合影留念。顾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九林院士主持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副主任委员陆新元、宁家骏分别作为代表发言;  相似文献   

8.
2005年9月19日,中南大学与湖南正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细菌解毒铬渣及其选择性回收铬的新技术”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杰为首的专家鉴定委员会的一致通过,并获得“填补了空白、居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第42届联合国大会于1987年12月11日通过169号决议,其主要内容是把1900—2000年的十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IDNDR,中文简称“国际减灾十年”)。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于1989年4月21日在北京成立。  相似文献   

10.
《环境工作通讯》2014,(7):26-26
侯仁之,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候先生讲课,内容精彩、充满激情、有感染力。崔海亭:我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侯先生当时是我们的系主任。我们都非常崇拜这位著名学者。我虽然不是侯先生的入室弟子.但是在迎新报告会、学术演讲中都听过他的教诲。  相似文献   

11.
今年已年逾九旬的钱令希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工程学家。他长期从事结构力学的教学和研究,是新中国第一批中科院院士,是我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也是使结构力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先行者与奠基人。钱院士在我国的桥梁工程、水利工程、舰船工程、港湾工程等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建造,参与了南京长江大桥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他还是我国潜艇设计、研制的有功之臣,‘曾出色地完成核潜艇壳体强度、开孔和稳定问题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两会”期间,袁隆平十几年前落选中科院院士的讨论引发关注,不少网友和公众将其视为“中国科学界的悲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此事是“历史误会”。身处“漩涡”中的袁老日前首度就此事“开腔”,态度十分轻松:“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相似文献   

13.
郭伟 《沿海环境》2002,(11):14-15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 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因而,1992 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语丝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严格遵循我院的‘章程’和‘办法’。工程管理领域院士的增选,第一步看学术背景,第二步看管理业绩和整体水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先必须是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主任旭日干2013年5月26日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15.
5月27日,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在首届“全球环境变化与应对机制”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的全球变化基础研究从2010年起获得了巨大的投入支撑和进展,全球变化专项国家计划设计,每年投入高达3亿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再生资源》2006,(5):35-35
2006年9月7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办,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北京循环经济研究院承办的“以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高层座谈会”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自立忱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殷瑞钰、李东英、邱定蕃,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清华大学化学系生态工业研究中心主任胡山鹰,长三角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杜欢政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言。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08,(10)
9月26日,广东首届科学技术大会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与会。会议颁发了200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同时还颁发了今年首度设立的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傅家谟院士和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荣膺这一奖项,并各获200万元奖励。  相似文献   

18.
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哪里有矿产资源哪里就有他矫健的身影;他为我国的地质勘探事业奋斗了一生,如今84岁还活跃在国内外地质勘探领域的舞台上。他就是194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获理学士学位,曾任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矿床成因协会ZAGOD1主席(1992—1996),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全球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和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首席科学家的中国工程院能源矿业工程学部裴荣富院士。  相似文献   

19.
单力 《环境》2005,(10):58-59
9月16日上午,广州美丽的二沙岛旁的珠岛宾馆会议中心,“绿色广东”大型论坛正式开幕.这一环保论坛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广东堪称史无前例。一个由中国著名环境问题院士、环保经济学家、环保文化人士和民间环保团体组织代表组成的“绿点子”智囊团纷纷献上研究成果,从环境、经济、文化、能源、交通等不同层面,就“绿色文化”、“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等关系建设绿色广东的战略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0.
抓住下一代互联网给予中国的机会,是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一直关注并极力呼吁的。针对下一代互联网核心协议IPv6,李国杰院士表示:“IPv6是中国抢占下一代互联网制高点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机不可失。”针对当时国内缺少下一代互联网终端设备的状况,他呼吁:“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不是等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