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气污染对石灰质文物的风化影响及防护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大气污染对石灰质文物风化影响的研究进展,涉及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大气中酸性降水、大气中的气溶胶。文章介绍了目前开发的防护新材料,主要包括有机氟聚合物材料、纳米材料和仿生材料,并指出开发未来新型防护材料的方向是寻找安全生物钙化菌和开发与石灰质文物相匹配的新型保护材料。  相似文献   

2.
笔者论述了环境协调性材料开发特点及应用前景 ,指出现代高新产品或材料在生命周期内应与环境适应、协调的道理 ,并探讨了环境协调性材料的概念及开发技术 ,对开发过程中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同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水环境污染严重性的高度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良好吸附材料的开发。活性炭是一种最有效的吸附剂,拥有较大比表面积,但再生过程中有大量的损失,因此人们开始开发新的可循环使用的无机吸附材料。本文介绍了三种介孔硅吸附材料的合成方法,以及介孔硅吸附材料的化学改性应用,并且提出对吸附材料应用前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虹彩正闪石是格陵兰正在开发的一种新宝石材料。本文对该宝石材料的发现过程、产状、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化学成分。宝石学性质、切割琢磨技术性能,以及其商品化前景,都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和预测。虹彩正闪石宝石材料的发现和开发,无疑为寻找新宝石材料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再生资源》2014,(10):46-46
近日,全球性生物质材料、纸张、包装和林木制品的创想者斯道拉恩索(Stora Enso)宣布,将投资3200万欧元(约合2.53亿元人民币)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雷斯兰市建造一家生物质可再生材料示范性市场开发工厂,以对其新近全资收购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Virdia所开发的先进纤维素类生物质提取分离技术进行工业验证,助力斯道拉恩索生物质材料事业部在生物化学和生物质材料领域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6.
碳中和背景下,亟需开发高效清洁的新型能源,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有机光伏材料作为一种可将太阳能或其他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材料,日益成为一种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低碳能源材料。在探索新的高性能有机光伏材料的过程中,机器学习虽然能够提高材料设计效率,但其预测能力极大受制于描述符的开发和选取。利用循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图神经网络等算法,构建端到端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有机光伏材料光电转化效率,所建模型可直接从SMILES符号、分子图像、分子图网络中提取化合物结构信息,而无须人为开发和选取描述符。所得模型不仅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有机光伏材料的光电转化效率(其中最优模型五折交叉验证结果和测试集预测结果决定系数均>0.73),而且能够识别影响转化效率的关键结构特征。该研究结果可为新型环境功能材料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和研究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讨论了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和研究在军工材料开发、应用及其在武器装备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的技术内涵、试验与研究的模式和军工材料开发到武器装备应用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发展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试验与研究的总体战略和目标。结合国情。提出了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与研究和关键材料体系环境适应性数据完善.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自主保障能力建设.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技术的提升等3方面重点发展和研究内容的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汽车涂装材料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何正浩 《环境科技》2005,18(4):66-68
主要介绍了当前汽车涂装材料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指出涂装材料开发的重点是提高材料性能的同时将更注重其环保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有害物质和废水排放是研究开发的方向;2.开发无铅的阴极电泳漆使电泳涂装材料更适应环保要求:3.水性涂料、粉末涂料、以及高固体分涂料,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溶剂型中涂、面漆涂料.成为现代环保型汽车涂料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装备环境工程》2010,(1):87-87
电接触材料在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电子、通讯、机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电接触材料的质量、性能、经济性和环保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材料工作者不断开发新的高性能电接触材料。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温度和电压条件下,对新近开发的阴极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电压对阴极材料的电发射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高温(>850℃)条件下,只需施加较低电压(2000~3000V)就可以获得0.8~1.2mA/cm2的电流密度,这比我们2000年开发的阴极材料在相同条件下获得的电流密度高1个数量级。发射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在高温条件下长期使用。并对以此种阴极材料作为发射极时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活性炭类、介孔分子筛、疏水硅胶以及高分子材料等挥发性有机物吸附材料的吸附特性及改性方法,分析了各类吸附材料的优缺点,提出了开发高选择性、高解吸率的吸附剂以及复合吸附剂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当前我国常用的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加以论述.在大力推广外墙保温技术的同时,要加强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建筑节能真正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3.
环境材料是近年来在先进材料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介绍了环境材料概念以及各国通过在原料-生产-消费-二次原料的循环中推动环境兼容的产品研发,实现产品生态环境的协调共存性的概况,以及生态环境材料研究开发过程中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海洋装备主体材料钢铁作为研究对象,概述了结构钢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叙述了结构钢在海洋环境不同区域的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腐蚀行为和机理。阐述了耐蚀结构钢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国内外海洋环境用典型耐蚀低合金钢,目前主要通过微合金化技术和组织调控技术提高合金钢材料的耐蚀性。对比国外相关研究,我国耐蚀结构钢开发相对滞后,除了利用微合金化技术、组织调控技术这2种方法提高结构钢材料的耐蚀性外,采用传统腐蚀研究方法结合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新型腐蚀研究方法,挖掘海洋环境因素、材料成分和组织结构因素对结构钢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对加强结构钢腐蚀机理研究、加快新型耐蚀结构钢的开发、延长海洋装备的服役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内动态     
解决能源危机关键是能源材料的突破两院院士师昌绪近日提出 ,解决能源危机的关键是能源材料的突破 :一是提高燃烧效率以减少资源消耗 ;二是开发新能源 ,积极利用再生能源 ;三是开发新材料、新工艺 ,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对我国来说 ,首先要考虑的是提高能源生产效率 ,减少污染 ,其中当务之急是洁净煤燃烧。为了提高燃烧效率 ,要发展超临界蒸汽发电机组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 ,这些技术对材料的要求都十分苛刻。开发水力资源和生物质能也是首要之举 ,其次是发展地热能、风能和太阳能 ,但都存在较大的新材料问题。氢能和核能都存在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精密成形工艺的目的是按用户要求的形状生产功能材料 ,材料成形后无需再机加工。最近英国伯明翰大学建立了材料精密成形实验室 ,研究项目之一是开发钕铁硼永磁体精密成形生产工艺。大多数高技术应用都要求钕铁硼永磁体具有精密的形状和尺寸。目前生产的钕铁硼磁体经过磨加工后才能满足要求 ,而磨加工的成本在钕铁硼磁体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 ,采用精密成形工艺能够降低钕铁硼磁体生产成本 ,使其应用更加广泛英国开发钕铁硼磁体精密成形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09,429(19)
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设立在长沙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长沙国家新材料开发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专门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  相似文献   

18.
对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建议三峡库区污水厂污泥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污泥堆肥的土地利用为主路线,卫生填埋等作为补充手段,并应因地制宜开发污泥资源化的方向,包括垃圾填埋日覆盖材料、建材材料。  相似文献   

19.
空心微珠的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资源利用和环境改善,拓展空心微珠的开发空间,文章概述了其种类、组成和理化性能.空心微珠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干选和湿选两大类.粉煤灰空心微珠在建筑材料、化学工业、温控材料、功能材料等方面有较多的开发应用.空心微珠经化学镀、化学气相沉积等手段进行表面改性后,性能更加优越,可用于环境保护、制药行业,还可用作发泡材料、示踪粒子等特殊功能乃至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空心微珠质轻、稳定、耐磨、耐热、强度高、耐腐蚀,用途广泛、前景广阔.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和研究投入;开发新材料,增大附加值;探讨治理水体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航空结构材料环境适应性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航空结构材料环境适应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新型航空材料的环境适应性研究和环境-力学因素耦合作用对航空结构材料环境适应性的影响,最后阐述了环境适应性研究的结构化趋势,并指出了航空结构材料环境适应性研究未来将重点关注户内加速试验技术、环境适应性评价技术以及环境适应性数据的深度开发与应用,将各种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用于减缓环境对结构材料的损伤,提高装备的耐环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