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闫海  燕晓静 《环境保护》2012,(12):45-47
作为一项新兴的现代生物科技,转基因技术不仅能产生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且对解决世界范围内粮食危机、生态环境危机等人类社会问题具有一定意义,因此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并获得积极推广.但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而产生的转基因生物具有异于传统生物的全新特性,本身存在某些潜在的不确定性,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可能产生危害.随着越来越多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融人人类生产、生活,转基因生物安全备受关注,国际和国内立法纷纷规定针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进口、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的安全控制措施,及对其所造成或可能造成实际损害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环境》2000,(10)
一年前,英国首相布莱尔曾表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充满信心,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表示强烈抗议。事隔一年,他在《星期日独立报》上发表文章:毫无疑问,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安全和生态多样性方面具有潜在危害,因此,政府要将保护公众和环境作为优先考虑的首要问题。但他同时强调,转基因技术也可为人类带来益处。生物技术为人类带来的益处在一些相关领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倍受关注,国内外尤其国外已经开展和正在开展许多的研究工作。实质等同性原则在转基因安全性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已经进行了转基因马铃薯、大豆、番茄、棉花、西葫芦、水稻、烟草以及芦笋的食用安全性评价,积累了一些研究经验和方法,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文中将从评价的方法、原则和结果等几个方面报道和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并且指出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作了一个相对全面而客观的报道,并且总结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对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宇 《世界环境》1998,(1):9-10,5
作者报告了在纤维材料和微粒,计算机技术,转基因等方面高技术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黄丽萍  戢启宏  厉以强 《环境科技》2003,16(2):43-43,48
1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当你去买菜时 ,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些比较特殊的茄子、西红柿、黄瓜等 ,它们的个头是以前的几倍 ,但形状却没有什么变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转基因蔬菜。自然界每种生物都有不同的生命特征 ,基因(DNA)就是保持这些生命特征的物质。转基因食品 ,是利用基因技术手段 ,将某些生物基因人为地转移到其他生物中去 ,通过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 ,改变其生物特征 ,从而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更好地满足人类需要。以转基因生物食品加工后作为食品 ,称之为转基因食品。1983年 ,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马铃薯就诞生于美国。…  相似文献   

6.
胡楫 《环境》2000,(4):27-27
自从1994年美国政府批准的转基因耐贮西红柿上市以来,转基因植物食品(下面简称为转基因食品)已在国外风行。据最近报道,我国北京、南京等城市的超市将推出西红柿、甜椒、草莓、猕猴桃和柿子等转基因食品,这种新兴的食品将摆上我国人民餐桌。  相似文献   

7.
经对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树林召镇的转基因试验林中的v系列转基因银中杨与非转基因对照组的生长性状的对比研究证明:该转基因系列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生长状况明显优于非转基因杨树。  相似文献   

8.
环境生物学     
品安全性管理的现状等方面概述了转基因生物的出现及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会为人类生存带来新的希望。参10-X172(X) 301295转基因大豆食品安全性及对生态环境影响初探/郭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农业环境与发展/农业部环保科研监测所一2(X)2,19(6)一29-31环图X一120 由于近年来转基因大豆进口激增,因此转基因大豆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论述了转基因大豆(主要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的抗草甘麟转基因大豆,简称RR大豆)的食品安全性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减少转…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北京市12个超市1000位消费者的现场问卷调查,本文揭示了消费者中有64.9%的人对转基因生物和产品不太了解或不了解,非常了解的仅有2.3%。在标识方面,有45.3%的受访者不知道我国已对转基因产品实行标识,另有42.6%的受访者虽然知道有标识,但不能够辨别市场转基因产品的现有标识,共有96.9%的受访者要求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实行标识,其中有48.1%的消费者要求标识醒目。在消费倾向方面,有69%的受访者信任传统食品;仅有5.20%的受访者信任转基因食品;而25.8%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另有80.5%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应该“适当发展”转基因技术,并在“发展技术的同时,慎重商业化生产”,而认为应该“积极发展”和“不作重点发展”的观点分别为10.9%和8.6%。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指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和加工的食品,我国规定的转基因食品还包括添加剂。由于技术的原因,目前转基因植物食品的发展远远领先于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两种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11.
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朱昌雄  白新盛  张木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1):654-657,661
简单叙述了生物农药的概念和意义、按细菌(主要是Bt)、病毒、农用抗生素、真菌、植物农药及转基因植物等不同生物农药品种,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生物农药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市场需求。就如何推进我国生物农药研究开发与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国际信息     
卡夫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食品有限公司近日宣布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中国销售的食品全部不使用转基因原料,包括添加剂和调味料。卡夫食品公司的承诺是继可口可乐、达能等公司之后又一家在华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的国际顶级食品公司。目前已有63个食品企业的107个食品品牌承诺在中国不使用转基因原料。在中国仍有部分跨国食品公司在转基因原料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雀巢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都在欧洲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却没有在中国做出同样的表态。绿色和平组织阻止日本捕杀鲸鱼12月21日,为阻止日本捕杀鲸鱼,绿色和…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 转基因抗虫植物会向土壤中释放外源基因表达蛋白并存留在土壤中;同时,外源基因的插入会改变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农艺性状和化学组分.它们主要通过这两个方面可能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就它们在今后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崔永元和方舟子微博论战转基因食品话题;来自广东、山东、安徽、湖北的12名律师联名致信国家食药监局和农业部,希望公开转基因食品相关信息;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就转基因食品相关问题采访了农业部及专家学者,公布了转基因食品名单…… 近期,与转基因食品相关的新闻频频出现,这个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再次引发全民热议.到底,转基因食品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颜桑 《环境导报》2002,(1):37-37
2001年2月,欧洲会议经过投票表决,通过了一项条件严格的关于转基因生物生产和销售的新规则。以338票赞成、52票反对、85票弃权而得以通过的新规则,在如何标明和检测转基因的食物、饲料、种子、医药制品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转基因生物的应用 ,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人和动物的健康以及非目标生物的影响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对转基因生物进行风险评估 ,是防止基因转化的随意性 ,对有害基因产品实施有效监控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价开展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概念、内容、范围和方法 ,提出了在我国开展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北京市12个超市100位消费者的现场问卷调查,本文揭示了消费者中有64.9%的人对转基因生物和产品不太了解或不了解,非常了解的仅有2.3%。在标识方面,有45.3%的受访者不知道我国已对转基因产品实行标识,另有42.6%的受访者虽然知道有标识,但不能够辨别市场转基因产品的现有标识,共有96.9%的受访者要求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实行标识,其中有48.1%的消费者要求标识醒目。在消费倾向方面,有69%的受访者信任传统食品;仅有5.20%的受访者信任转基因食品;而25.8%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另有80.5%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应该“适当发展”转基因技术,并在“发展技术的同时,慎重商业化生产”,而认为应该“积极发展”和“不作重点发展”的观点分别为10.9%和8.6%。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虫植物会向土壤中释放外源基因表达蛋白并存留在土壤中;同时,外源基因的插入会改变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农艺性状和化学组分。它们主要通过这两个方面可能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就它们在今后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孙月 《沿海环境》2000,(12):10-12
尖端技术能否拯救野生动物主持人:某些现代科学技术:如克隆、转基因等的发展,似乎使人们感到有某种可以乐观的理由;依您所了解在现实操作中,依靠这些尖端技术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贡献率有多大?梁从诫:从理论上可以乐观,但在近期的实际工作中,还未见到以上技术运用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成功例子。克隆技术也不过只在牛、羊身上有了个别突破,但还很不成熟;转基因技术则在很多方面还未被国际社会认定是绝对安全的。因此切不可认为有了技术的发展就高枕无忧,还是要在现实中踏踏实实地做好野生动物的保护;否则,等克隆、转基因技术真正成熟…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生物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振奋,生物学家们对基因的物质基础、结构和调控机制已有了相当透析的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现已被逐步用于医学、农业等方面,转基因技术、药物设计、基因疗法等新兴技术正走向实用。DNA22(DNA:脱氧核糖核酸)螺旋结构模型逐渐取代原子结构模型成了科学的标志,“基因”乃至“DNA”等科学术语已进入了日常生活。但如今这一切仍然是与人们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关系的新奇事物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转基因技术使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对生命的本质特性-遗传物质进行直接操作,把所需要素的目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