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繁茂膜海绵生物修复养殖水体中病原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滤食近海养殖水体中病原体细菌.海绵处理海水24 h后,海水中总大肠菌群、弧菌和总细菌分别比初始数量降低55.%~91.%、55.%~96.%和25.%~95.%.海绵滤食总大肠菌群、弧菌和总细菌速率分别在4.~105./(h·g)、1.×104~3.×104/(h·g)和2.×106~48.×106/(h·g),且滤食速率随细菌初始数量的加大而增加.当初始细菌总数在55×104~250×104/mL范围内,海绵滤食细菌的速率与细菌初始数量成线性正相关,其斜率为0.2.  相似文献   

2.
<正> 地质体中有机质按其生物来源分为浮游植物、细菌、浮游动物和高等植物四大类。世界上大多数工业性石油储量主要来源于海相腐泥型生油岩;我国石油勘探实践证明,大型湖泊的深湖、半深湖沉积岩系可作为特大型油田的生油岩,其中富集了大量水生生物淡水藻类和细菌有机质;澳大利亚、印尼和我国部分地区的勘探实践证实,石油聚集也可来自主要由高等植物(陆生)有机质组成的烃源岩。正如陆  相似文献   

3.
火星探测是目前人类深空探测的主要目标。简述火星大气环境与地球的差别;研究国外火星风洞建设情况;探讨国外火星环境的风工程风洞试验研究。意在为国内未来火星风工程风洞实验研究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深圳福田红树林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对球形棕囊藻有溶藻活性,通过形态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细菌。将球形棕囊藻、藻过滤液和提取的溶血毒素与细菌共培养,通过荧光显微计数及平板计数研究活细菌数和可培养细菌数,结果表明:当细菌直接与棕囊藻共培养时,细菌很快进入VBNC状态,细菌能够促进棕囊藻溶血毒素的积累。而将细菌置于透析袋中与棕囊藻一起共培养时,棕囊藻对细菌的VBNC状态影响不大,细菌对棕囊藻溶血毒素的积累无影响。对数期、稳定期棕囊藻培养过滤液和溶血毒素均可使细菌很快进入VBNC状态,溶血毒素可能在球形棕囊藻在被牧食及抑制其他竞争者中(化感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细菌学家已培养出一种以多氯联苯(PCBs)为食的细菌,PCBs是一种不能被通常的自然过程降解的致癌物质。这种细菌的发现使得在抽水站就地降解某些有毒废物以保护环境的希望变为现实。有关专家正在促使一般土壤细菌中的两种菌种的遗传特性发生自然变化,以生成一种杂化的有机体,这种有机体能够吞食PCBs分子中高毒性的联苯部分。这种实验室培养出的细菌能够摧毁多氯  相似文献   

6.
松涛 《沿海环境》2000,(5):24-25
目前,由于人类生产的盲目发展,使地球的 环境日趋恶化;地球上人口数量也正以前所未有速度疯狂增长,并大量消耗着地球日益减少的资源。面对这种令人担忧的局面,科学家们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来为扩展人类未来生存寻找一切可能的途径。为此,欧美各发达国家竟相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对火星进行探测和研究。在太空探测器未发明以前,人们通过望远镜观测火星,发现红色的火星上似乎有山有河,甚至有人宣称火星上有运河,并断言火星上有火星人。这种说法曾让许多人产生奇妙的遐想。然而,火星探测器对火星探测结果却令一些人感到失望。火星探测…  相似文献   

7.
火星滑坡研究对地球上高速远程滑坡形成机制具有借鉴意义,其中火星滑坡体体积的计算是调查难点之一。基于NASA火星侦查轨道器背景摄影技术,借助谷歌地球软件,对火星水手谷中的12处典型滑坡进行了识别与分析。运用Alfred S.McEwen公式和方格网两种方法,计算了火星滑坡体的体积V,得出火星水手谷中12处典型滑坡体的体积平均在1 500km3,最高可达5 452.4km3。采用数理统计理论,发现滑坡体体积V与堆积区域面积D满足V=103.046 D1.036,滑坡体高度H与滑移距离L之比(等效摩擦系数)与滑坡体体积V满足H/L=-0.029lgV+0.459的关系。分析滑坡体滑移距离L的影响因素,得出滑坡体滑移距离L与滑坡体体积V和滑坡体高度H基本呈正相关。将火星滑坡体体积计算结果与地球上217处滑坡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火星滑坡具有体积大、滑移距离远、低等效摩擦系数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胜利油田油井开采时间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胜利油田不同开采时间的油井,研究石油开采对土壤线虫的影响.试验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8科39属,其中食细菌线虫23属、食真菌线虫2属、植物寄生线虫9属、杂食/捕食线虫5属.食细菌类线虫数量所占比例最大,达56.36%,其次为食植物类、杂食/捕食类和食真菌类线虫.优势类群为盆咽属(Panagrolaimus)、头叶属(Cephalobus)、真头叶属(Eucephalobus).石油开采时间影响土壤线虫数量与植食性线虫数量,同时还影响线虫群落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PPI),与开采时间显著相关的线虫有13个属.受石油开采干扰土壤的线虫主要是c-p 1和c-p 2类群.油井开采时间与土壤中w(总石油烃)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中w(总石油烃)影响线虫成熟指数(MI),而盘旋属(Rotylenchus)数量受石油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蒋新欣 《环境》2009,(2):84-85
据美国《大众机械》杂志报道,2009年,俄罗斯一艘飞船将在前往火星卫星——“火卫一”收集土样的过程中,把地球上10种生命带到在这期间,该飞船携带的动物、植物和细菌将面临强辐射、极端温度和营养不足等情况。但这些都是非常顽强的生命,科学家认为它们或许能在恶劣的太空环境里幸存下来。  相似文献   

10.
<正> 引言自H.Wnke(1966)从轨道的考虑第一次提出某些陨石可能来自火星后,科学家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反对这一假设的传统论点是动力学问题,包括物体需加速以克服火星的逃逸速度(5km/s)。1981年以前未发现月球陨石的情况,意味着收集来自火星的陨石的可能性很小。海盗号空间飞行器1976年在火星表面着陆,为科学家提供了将来自火星的火成陨石与  相似文献   

11.
莫斯科时间2010年6月3日13时50分许,随着"火星-500"试验舱最后一道舱门缓缓关闭,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的6名志愿者正式踏上长达520天的"火星之旅",拉开人类首次全面模拟载人火星探测试验的帷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暴露于苯噻草胺中的多食鞘氨醇杆菌Y1菌株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和ATP酶活性在短期内的变化.结果表明,苯噻草胺对细菌SOD活性诱导作用明显,尤其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所产生的影响大于稳定生长期的细菌.苯噻草胺对CAT也有强烈的诱导作用,对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细菌的影响类似于对SOD的影响结果.苯噻草胺能激活ATP酶,但在细菌生长阶段影响较小.抗氧化酶和ATP酶相结合作为该类化合物对土壤污染胁迫的敏感生物指示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石油及其产品用量增多,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土壤石油污染治理刻不容缓.研究表明石油污染土壤中存在大量的食细菌线虫,但食细菌线虫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本试验采用人工模拟石油污染土壤,通过接种不同密度模式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研究食细菌线虫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功能及其对污染土壤中石油降解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本实验共设6个处理:高温灭菌石油污染土壤(FSP),作为对照处理1;杀灭线虫土壤(S),作为对照处理2;石油污染土壤(SP);石油污染土壤+5条线虫/g干土(SPN5);石油污染土壤+10条线虫/g干土(SPN10);石油污染土壤+20条线虫/g干土(SPN20).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试验培养结束时,处理SP、SPN5、SPN10和SPN20的石油残留量比第0天采样时分别降低约60.78%、80.01%、67.63%和66.31%,处理SP、SPN5、SPN10和SPN20的石油残留量比处理FSP分别降低约43.60%、70.68%、52.34%和50.45%,得出接种线虫可以促进污染土壤的石油降解,其中接种5条线虫/g干土的处理促进石油降解效果最好.第7 d采样时,处理SP、SPN5、SPN10、SPN20中脱氢酶酶活性比处理S分别增加约132.76%、115.09%、118.67%和55.81%,表明石油污染可以激活脱氢酶;第14 d时,接种线虫处理SPN5、SPN10和SPN20的脱氢酶活性比未接种线虫处理SP的脱氢酶活性分别增加约5.16%、18.13%和29.56%,表明添加食细菌线虫也促进了土壤相关酶活性.该研究证明食细菌线虫可以在石油污染土壤中刺激微生物的繁殖,增强土壤酶活性,进而促进污染土壤石油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利用人工模拟石油污染土壤并接种不同密度的食细菌线虫,探究石油污染条件下食细菌线虫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本实验设5个处理,即:新鲜土壤(S)、5.0g/kg石油污染土壤(SP)、5.0g/kg石油污染土壤+5条线虫/g干土(SPN5)、5.0g/kg石油污染土壤+10条线虫/g干土(SPN10)、5.0g/kg石油污染土壤+20条线虫/g干土(SPN20).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可以使土壤的CO_2、N2_O排放量明显增加,分别是对照处理S的7.03~10.16倍、11.56~32.19倍,而对CH4的排放影响不明显;但从温室气体增温潜势(GWP)变化可以看出石油污染对温室效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是对照处理S的7.13~10.17倍;石油污染和食细菌线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和代谢熵(q CO_2),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化的趋势是先升高后下降,各处理的代谢熵是对照处理S的6.59~9.83倍;石油污染对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活性表现为初期抑制后期激活;石油污染对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主要表现为激活作用;食细菌线虫一定程度上可增加石油污染土壤中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温室气体CO_2、N_2O、CH_4的排放.  相似文献   

15.
岩石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问题极度严峻,微生物对修复该问题造成的退化生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微生物对岩石矿区生境修复的有效性与作用机制,采用两次定向筛选,获得1株高效产铁载体及吲哚乙酸(IAA)的硅酸盐矿物分解细菌,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细菌为Pseudomonas protegens.通过该细菌对硅酸盐岩的岩石分解实验,测定培养液pH值,K、Al、Si这3种元素的释放量,检测岩石溶蚀的粒径变化,并分析培养液中不同有机酸,氨基酸及多糖的浓度变化,研究Pseudomonas protegens NLX-4对硅酸盐的溶蚀效果,同时引入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analysis,BRT)分析,探究其促溶机制.分析表明,该细菌通过代谢积累一定浓度的酒石酸(777 mg·L~(-1))以及多糖(8.21 g·L~(-1)),对硅酸盐岩产生释钾、释铝、脱硅的作用,从而有效促进岩石的分解.菌株Pseudomonas protegens NLX-4可作为修复废弃矿地被破坏生境的良好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6.
火星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它与地球很相似,有昼夜四季之分,有大气层和气象变化,有固定的形态并在两极堆集着冰雪(极冠)等,故有人将火星称之为小型的地球。根据天文观测和计算,火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2天文单位(相当于227.94×10~6公里),公转的恒星周期为686.98天,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23秒,火星的赤道直径为6800公里,是地球直径的0.53,极直径为6748公里,平均直径是6740公里,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4.1公里,轨道偏心率为0.093,近日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火星表面影响航天器工作的相关环境,主要包括低气压、大温区、CO2大气、高风速、尘暴等.首先叙述了低气压环境的真空舱抽放气模拟法(低气压调节范围150~1500 Pa)、CO2环境换气模拟方法(CO2体积分数约95%)、大温区环境气氮调温模拟法(调节温度范围为–150~150℃)、尘暴环境的真空引流模拟法和低气压风洞模拟法(火星尘埃直径为0~100μm)、地形地貌的场景模拟法(粗砂和中砂地貌)、辐照环境的太阳模拟器模拟法、大气环境中灯阵模拟法(辐照度能够达到1760 W/m2)以及低重力环境的配重模拟法(重力加速度为3.72 m/s2).其次叙述了当前国内外火星综合环境的常见模拟方法,包括火星低气压热环境试验、火星低气压风洞试验.  相似文献   

18.
想象现在是2030年.地勤人员把你送上了前往火星的宇宙飞船。你的任务就是在这个红色星球上寻找生命。天文学家认为火星和地球在年轻的时候非常相似。还有一些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化石表明地球上的生命“仅仅”诞生于10亿年前(而地球到现在则有45亿岁了)。也许火星上也有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19.
火星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它与地球很相似,有昼夜四季之分,有大气层和气象变化,有固定的形态并在两极堆集着冰雪(极冠)等,故有人将火星称之为小型的地球。根据天文观测和计算,火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2天文单位(相当于227.94×10~6公里),公转的恒星周期为686.98天,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23秒,火星的赤道直径为6800公里,是地球直径的0.53,极直径为6748公里,平均直径是6740公里,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4.1公里,轨道偏心率为0.093,近日点的距离为2亿700万公里,远日点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李海波 《环境》2004,(4):30
春节前后,有两条新闻让全世界的人为之关注:一是美国的两辆火星车先后登陆火星,二是肆虐亚洲的禽流感. 火星车和禽流感,科技和病毒,这两者看似绝不相干,却代表着两个极端.一方面,科技让人类飞天遨游太空的梦想成为现实,让人们切实看到了科技的威力;另一方面,虽然人类发现禽流感病毒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却一直未能攻克它.禽流感病毒还在每时每刻地发生变异,让科学家们束手无策.科技能让人类登上火星,但科技却对小小的禽流感病毒无可奈何,让人们也领教了病毒的可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