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获取钚在干旱地区某处置场场址包气带砂土中的迁移规律,使用~(238)Pu作为示踪源,采用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方法对其在砂土的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该场址,砂土对~(238)Pu的吸附能力很强;静态实验测量得到的分配系数与动态实验拟合计算得到的相差不大;采用非平衡模式模拟该场址包气带砂土中~(238)Pu的迁移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2.
核素在非均匀介质中的迁移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非均匀性明显的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候选场址,应用分形理论方法,在介质水力性质参数与介质结构分维之间建立函数关系式来描述场址介质的非均匀性,并选择放射性废物中的代表性核素3H和90Sr,应用不同方法对核素迁移进行预测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分形理论方法预测的核素迁移浓度比参数直接回归法更接近实际情况;在应用不同参数确定方法预测核素迁移浓度时,分配系数的取值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X591 200002186包气带中“SSr迁移的浓度双峰分布数值模拟研究/王金生…(北京师范大学环科所,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1999,19(6).一556一560 环图X一58为了深人研究核素在地质介质中的迁移规律,为低中放废物近地表处置环境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开展了在黄土包气带人工喷淋条件下,85sr、60Co和‘34cs的加速迁移试验,经过两年多的示踪试验,发现85Sr在迁移过程中,出现了浓度双峰分布,用单一对流弥散数值模型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基于“85Sr以两种化学形态迁移”的假设,采用两种不同的吸附参数进…  相似文献   

4.
3H和99Tc在黄土中的迁移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3H和99Tc是低中放废物处置中2个重要的核素,在处置场的安全评价中十分重要.由于介质对3H和99Tc的吸附较弱,常忽略其滞留性,并用3H标定地下水的流速.野外实验表明:在包气带中,黄土对99Tc的吸附大于3H;在含水层中,黄土对3H迁移的影响大于99Tc.本文根据实验数据,采用非平衡吸附模式NESOR程序分别模拟了3H和99Tc在黄土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迁移过程.模拟结果表明:99Tc在黄土包气带中的分配系数范围为0.05~0.055mL/g;3H在黄土含水层中分配系数为0.116mL/g,该参数是黄土对3H和99Tc综合影响的结果,其滞留机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调研北京某钼矿厂场址的用地历史.分析得出其潜在污染物主要为放射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场区放射性污染严重区主要集中在尾矿渣堆积处,推断该场地的放射性污染是由尾矿瀣造成,经检测该场地放射性污染物为非放射性废物,可采取妥善的处置方式进行处置.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通常包括放射性废物处理、贮存和处置设施,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属于核设施范畴,民用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应按照《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申领核设施建造、运行许可证等.我国现有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数量多,现状和特点不尽相同.当前,部分民用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存在范畴划分不明确、许可模式不统一等问题.结合我国民用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实际情况,简要梳理和探讨其许可方式.建议独立场址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应统一纳入核设施管理范畴并申领核设施安全许可证;核设施配套建设的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应依据主体核设施的差异实施分类许可管理为宜.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对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废物处置库是一个受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复杂系统。在多种因素中,地质环境中的水对废物处置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重分析阐述了地下水的辐射分解作用以及水中核素迁移这2方面对地质处置库造成的影响。地下水是将核素带入生物圈的载体,能够引起核素迁移;另一方面,地质处置库所形成的强放射场能促进周围的地下水辐射分解,加速工程屏障氧化侵蚀。指出了我国目前有关放射性废物处置系统的设计方案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包气带水气二相流CO2运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柱实验装置模拟CO2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重点研究湿润峰处水、气二相间污染物转化实验土柱长1m,过饱和CO2溶液浓度为748mg/L.分析表明水相运移受对流、弥散、反应及水-气质量传输机制控制,气相运移受对流、扩散和水-气质量传输机制控制.对土柱中水气二相动态条件下的取样方法进行了探索,确定了CO2在渗透湿润峰水-气二相间分配系数为0.00061,表明水相向气相有一定传输,但不显著.可进一步为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及固体废物填埋处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定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土柱实验装置模拟CO2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重点研究湿润峰处水、气二相间污染物转化实验土柱长1m,过饱和CO2溶液浓度为748mg/L.分析表明水相运移受对流、弥散、反应及水-气质量传输机制控制,气相运移受对流、扩散和水-气质量传输机制控制.对土柱中水气二相动态条件下的取样方法进行了探索,确定了CO2在渗透湿润峰水-气二相间分配系数为0.00061,表明水相向气相有一定传输,但不显著.可进一步为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及固体废物填埋处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定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环境地学     
X142200503177某极低放废物处理场地下水中Sr迁移形式热力学分析/张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安全与环境学报/北京理工大学.-2005,5(2).-34~36环图X-142将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模式与地球化学条件相结合,形成Sr元素水文地球化学迁移形式热力学分析方法体系。计算出某特定场址地下水中Sr的化学形态和迁移形式。结果表明,Sr2+迁移形式占总量的99.38%,SrHCO3+形式占0.55%,SrCO30占0.019%。表3参12X143200503178黄河泥沙对硝基氯苯的吸附机理研究/尹艳华…(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水科学进展/水利部南京水文资源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以一工厂PTA生产废液为研究对象,选择COD为PTA生产废液特征污染因子,通过静态吸附及土柱淋滤实验确定包气带土层粉质粘土对PTA生产废液中污染物质的吸附、生物降解及弥散系数,利用Hydrus-1D软件建立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的对流-弥散模型,预测其在包气带土层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包气带中粉质粘土对PTA生产废液中污染物质有吸附、降解等阻隔作用,但吸附、降解系数均很低,分别为0.256cm3/g 和0.0077d-1.因此当PTA生产废液的COD浓度为4000mg/L,蓄水池中废液深5m,定水头持续淋滤厚为10m的包气带时,11.76年潜水面处地下水中COD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2.
文中综述了国际国内放射性污染土壤处置方法研究进展,结合中国放射性废物处置法律法规,针对中国核电站站堆型,研究分析核电站事故后去除土壤的处置方法,并建议给出了适合于中国核电站事故后去除土壤的处置策略,为中国核电站事故后污染场地的清理方法、土壤去污处理方法的选择明确方向,为修复活动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废物最小化。  相似文献   

13.
低中放废物近地表处置安全评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景象-后果分析法,建立了在浸出与闯入景象下,放射性核素从近地表核废物处置库经由工程屏障,地质屏障迁移到生态环境的评价模式。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PRESDSA)。利用现场的试验资料,对模式进行了检验。基于现场测量与试验室模拟试验,实地调查以及献调研参数,使用PRESDSA程序对所假定的黄土包气层核废物处置场周围环境产生的辐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预测。结果表明,按照浸出影象计算,在所选的10种核  相似文献   

14.
包气带中85Sr迁移的浓度双峰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深入研究核素在地质介质中的迁移规律,为低中放废物近地表处置环境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开展了在黄土包气带人工喷淋条件下,85Sr、60Co和134Cs的加速迁移试验经过两年多的示踪试验,发现85Sr在迁移过程中,出现了浓度双峰分布.用单一对流弥散数值模型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基于“85Sr以两种化学形态迁移”的假设,采用两种不同的吸附参数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拟合得较好,得出85Sr的两种化学形态的分配系数分别介于400-800mL/g和30-60mL/g.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核素在饱和浙江红粘土中的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分层土柱法研究放射性核素在浙江红粘土介质中的迁移规律.通过为期28d的饱和土柱动态吸附-解吸实验,测定了137Cs、85Sr、60Co、144Ce、155Eu和237Np 6种放射性核素在浙江红粘土样品中的垂直剖面浓度分布及其迁移速度.为便于根据实际场址的入渗水通量确定这些核素的滞留因子,进行了氚弥散实验,测定了土壤有效孔隙率和土壤中水运移速度.根据土柱装填密度、有效孔隙率和土壤中水运移速度,计算出上述核素在红粘土中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结果表明:浙江红粘土对137Cs、85Sr、60Co、144Ce、155Eu和237Np 6种核素均有较大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对137Cs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分别为2388ml·g-1和7732,对85Sr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分别为1432ml·g-1和4645.  相似文献   

16.
The radionuclide migration from a certain Chinese repository with low-intermediate level radioactive solid waste is studied. The migration in groundwater is analyzed and computed in detail. Under presumption of normal releasing, or the bottom of the repository has been marinated for one month with precipitation reaching 600 mm once and a 6 m aerated zone exists, a prediction for 7 radionuclides is conducted. It shows that the aerated zone is the primary barrier for migration. The migration for radionuclides 60Co, 137Cs, 90Sr, 63Ni, etc. will be retarded in it within 500 years. The concentration of 239Pu will be decreased by amount of 6 order. Only 3H and 14C can migrate through the aerated zone. The radionuclides that go through the aerated zone and enter the aquifer will exist in spring, stream and sea. Based on this, the intake dose by residen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 resulting from drinking contaminated spring water, eating seafood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act of the repository to the key resident group is lower than the limit in national repository regulation standard. This complies with the repository management target.  相似文献   

17.
选取90Sr、239Pu和14C为代表核素,采用单参数变分法对某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环境影响评价中与核素迁移相关的主要评价参数开展了参数灵敏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低中放处置场而言,环境影响评价模式中主要评价参数的选择对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很大,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不确定度及敏感度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甲苯在非均质毛细带中的迁移规律及环境要素响应,采用一维土柱淋滤分层监测实验,模拟瞬时释放情境下甲苯从包气带进入毛细带到达含水层的迁移过程,同步监测pH值、DO、ORP等环境要素随甲苯迁移的变化规律,利用Pearson方法识别各环境要素与甲苯迁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甲苯在毛细带中迁移可分为4个阶段,即以重力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