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主要有电子商务销售规模大幅度高,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迅速,交易日益多样化,移动网络成为交易平台,探讨了中国电子商务实施低碳发展的困境,它们是B2C小订单零售模式,小企业电子商务基础差,效率较低,建立科学的电子商务线路问题,促进电商低碳发展,提出了中国电子商务与低碳发展的趋势,主要是电子商务产业的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采用公车模式,鼓励电子商务大订单交易,电子商务交易不断优化创新,提高中国低碳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在改革发展阶段,随着绿色生态理念的传扬和发展,逐渐将低碳思想运用在电子商务产业园中,有助于推动低碳经济的有序增长.电子商务产业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园区,需要积极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建立科学的电商产业园经营方案,解决当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升电商产业园低碳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技术创新和建立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机制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前者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后者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文章分析了在市场和垄断两种情况下的碳排放交易机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结合的结果的变化。分析认为,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时,绿色技术创新可以替代碳排放权;在存在垄断的情况下,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权具有补充作用;碳排放交易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现阶段,碳排放权的分配应以免费分配为主,有偿分配为辅。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是继循环经济之后,又一种对资源环境更为有利的经济发展方式。目前,发达国家都将低碳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通过经济政策引导、法律制度约束、教育宣传等多种方式倡导和推行低碳经济,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清洁能源,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5.
碳封存技术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CS)是一项新兴的碳减排技术,对于发展低碳经济而言或许是一项技术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提出和我国的应对措施,从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入手,分析了CCS技术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在作用,并结合中国当前CCS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未来该技术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11月25日,中国在美国公布2020年减排目标后不到24小时立即推出重磅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碳总量控制时代由此开启,未来的中国节能减排将更加强力.当前,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低碳经济也被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并对低碳消费给予了较多关注.  相似文献   

7.
基于低碳经济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必然,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文章在阐述低碳经济的理论以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和问题,通过对二者目标一致性分析以及对在城市土地利用中,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性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低碳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既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障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的良好途径,更是发电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文章以国内碳市场建设为背景,梳理了碳市场发展概况,对全国统一碳市场第一履约期的交易数据进行了分析,从发电企业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出发,提出碳资产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基数大、发展水平低、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特点以及巨大燃煤量也导致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决定了中国必须向发展低碳经济转变.中国应通过提高能源使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开发可再生能源等途径,削弱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限制.虽然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使中国向低碳经济发展转变的难度较大,但是发达国家实施低碳经济转型的实践活动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使中国向低碳经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低碳经济要求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目前的资源使用现状,指出在低碳经济下对资源价格的重新构架的重要意义,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资源价格构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在低碳经济中中国发展物流业的途径研究,首先介绍了在低碳经济中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在低碳经济中中国物流业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中国物流业成本问题、中国物流业信息化问题、中国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问题和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问题,提出在低碳经济中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途径是中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的发展、中国物流业效率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物流业设施和技术装备发展和专业物流业人才的发展,为中国发展物流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对快递包装物的需求增加.庞大的快递废弃物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然而由于相关法律不健全、回收体系不完整、企业不积极以及回收渠道少等原因导致了中国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率非常低.构建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产业链,并降低快递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就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迫切需要.为此推广环保材料和环保产品以及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入手,构建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产业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和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废钢铁资源的应用倍受业内关注。对我国废钢供需市场的规模、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对我国废钢电子交易推荐标准进行详细介绍,指出作为大宗商品交易发展方向的电子交易模式,是我国废钢贸易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废钢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原嫄  周洁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2):3186-3202
在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及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的背景下,寻找保证经济增长的低碳减排途径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利用中国2005—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建立SAR模型,并按八大经济区分别构建PECM模型,研究中国省域尺度下产业结构多维度特征及演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省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时滞性和空间溢出效应。(2)全国视角下,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对碳排放呈抑制作用,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碳排放呈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上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3)八大经济区视角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总体上能够抑制碳排放,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提升则呈现明显的“倒U型”趋势特征,具有两面性,发达地区呈现抑制效应,欠发达地区则相反;当前处于“倒U型”曲线右侧的区域多为发达地区。因此,由产业结构高度化提升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依然属于中国多数省份当前发展的固有阶段性特征,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在总体上能够拉动碳排放峰值前移,促使碳排放早日达峰。欠发达地区不应以增大三产份额为目标,盲目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提升,这将很有可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是既能够适应中国多数省份当前发展惯性,同时又能促进减排或排放降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电子废弃物现状与回收处理探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伴随着电子工业和信息高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 ,电子废弃物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伴随着电子废弃物的越境转移和我国成为世界“电子产品制造基地” ,我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废弃物处理场”。介绍了我国及世界上电子废弃物的现状与处理状况 ,分析了电子废弃物具有的潜在环境污染性与可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资源性的双重特性 ,探讨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循环经济之路 ,及其相关的政策、方法和措施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及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急需探索出适合中国发展的低碳之路。中国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且以工业碳排放为主,严重威胁中国的环境安全与能源安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面临低碳理论欠缺、能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发展粗放、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等问题.可以从健全相关的政策体系、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加强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及树立示范等方面去探索适合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以气候变暖为契机,引领全球进入"后工业革命"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绿色体系。我国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文章论述了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最后指出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与环境融合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电子商务的定义、特征及其目前的发展情况,着重对我国的电子商务环境进行了分析,简要提出了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模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日益兴起的“低碳经济”理念,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将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契机。低碳产品认证是推进中国低碳经济走向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借鉴国外低碳产品认证的经验,提出应从关注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协同效应、选择适合的产品类型、逐渐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等方面提升和推动我国低碳产品认证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