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厦门海岸线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厦门地区海岸影像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海岸类型的地貌特点,采用不同的海岸线遥感解译方法提取出1987年、1997年和2007年的海岸线,并进行岸线变迁原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海岸、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及红土海岸的海岸线解译标志明显,提取效果较好,基本能够实现计算机自动提取;淤泥质海岸在遥感图像上呈现复杂的边缘,无理想的线性特征自动提取技术,是海岸线提取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以Landsat ETM/ 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提取了1990~2017年间6期乐清湾海岸线。利用马尔科夫矩阵法计算了滩涂转化规律,并按照年份进行岸线和海岸湿地变迁分析。结合当地相关资料,开展了乐清湾区域海岸线和海岸湿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乐清湾岸线以人工岸线为主,岸线变化剧烈,变化速率分布不均,海岸湿地的变化整体面积变化不大,其中人工湿地主要由自然滩涂湿地转化而来,人类围填是乐清湾海岸线和海岸湿地变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海岸线卫星遥感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海岸线位置的确定是海岛海岸带遥感调查的重要环节.本文以辽宁省大连、营口地区的海岸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根据不同海岸类型的地貌特点对卫星图像中海岸线的解译方法;借助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类型海岸的图像进行针对性的预处理,使用IDL语言实现Canny算子、中值滤波器和腐蚀算子,完成了对卫星图像中海岸线的自动提取;证明了使用潮位高度与卫星图像结合计算坡度的方法并应用于海岸线位置的校正.  相似文献   

4.
模拟涨潮的复杂海岸类型岸线自动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海岸线提取方法往往仅针对某种类型的海岸有效,对于多种类型混合海岸区域,则需要对图像分类裁剪、分别提取岸线、拼接图像才能提取出完整的海岸线,该过程不仅实现较为复杂,而且将不同类型海岸严格划分开的难度也很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混合海岸类型区域提取海岸线新方法——模拟海水涨潮过程的海岸线自动提取方法。首先采用波段差决策树分类分析方法(spectral difference decision tree,SDDT)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根据地物类型差异将各区域类别标记为"可涨潮区域"与"不可涨潮区域"两类;其次,通过计算每个斑块区域的面积,将面积小于某一预设阈值的区域块定义为噪声区域,去除所有噪声区域;然后,再通过最大矩形填充算法(maximum rectangle filling algorithm,MRFA)模拟海水涨潮逐步填充"可涨潮区域"并提取海岸线。本文方法提取的海岸线较为连续,不受地物分类结果图中的少量误分类斑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将大连市围填海资源区划分为原生湿地(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人工湿地(养殖池塘、水库、盐田)的基础上,评估了大连市围填海资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结合通过遥感影像所提取的2000年、2010年大连市不同类型岸线长度和面积数据,构建基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围填海资源潜力评估模型并对大连市围填海资源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连市围填海资源区潜力值,人工湿地原生湿地,原生湿地围填海资源潜力为:砂质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岩石性海岸;人工湿地围填海资源潜力为:养殖池塘近岸水库盐田。  相似文献   

6.
根据环境卫星CCD影像与Landsat TM影像,对河北省部分典型区域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卫星CCD影像和Landsat TM影像在颜色、纹理、形状、大小等方面均存在一些差异,但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影像解译工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面向对象的海岸带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海岸带复杂多样的土地利用信息,选取山东省乳山市海岸带为研究区域,运用 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利用不同地物的光谱、形状、纹理和空间关系等特征,通过多尺度分割、隶属度函数法和标准最邻近分类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①隶属度函数法和标准最邻近分类法结合,提取出乳山市海岸带12 种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很好地区分了盐田和养殖水面、林地和园地,可提取出主要的道路和河流等细长线状地物;②将提取结果与最大似然法对比,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精度达到82.50%,Kappa系数为0.809 1,分别比最大似然法提高了11.44%和0.105 5,很好地避免“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对分类精度造成的影响,有效地避免了“椒盐”现象。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精度较高,为海岸带土地利用信息的快速、准确提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深圳西海岸湿地资源进行监测研究,以1986年、1998年和2006年三幅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地物进行光谱分析,确定阈值,提取各个湿地类型;结合地形图和实地调查进行目视解译纠正,然后叠加进行监督分类,得到了20年来深圳西海岸湿地资源类型以及地理分布和面积的变化结果.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结合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探讨了该地区湿地变化的原因,对该地区的湿地变化做出预测,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通过ArcGIS技术提取深圳市空港新城1986—2017年5个时段的海岸线及围填海信息,对区域30年间海岸线及填海面积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岸线总长度和深圳辖区内岸线长度分别由23.21km和13.09km增长至38.96km和21.96km,总填海面积为1968.15hm~2;1986—2002年间前增长速度较快,2002年后速度变缓。建议从推进海岸线立法,加强围填海管控,实施岸线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砂质岸线动态变化较大、不稳定,开展砂质岸线的动态变化监测,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诱因对砂质岸线的保护和开发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唐山市1987、2000和2014年landsat影像,开展了唐山市砂质岸线变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87~2000年,主要受来沙量减少、海洋动力的影响,唐山市砂质岸线全面处于侵蚀状态,其中滦河口-浪窝口段的弧形海岸侵蚀最为强烈;(2)2000年以后,由于人类工程建设,人工海岸增加,砂质岸线侵蚀速率有放缓的趋势。随着人类对海岸干预程度的加强,海岸演变趋势也必将更加复杂。本文提出了退养还湿、海滩养护等防止砂质海岸侵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海岸建筑后退线设置是保护海岸带区域生态环境,保障海岸区域建筑安全及维护海岸景观的重要规划手段。本文以龙海市海岸带为研究对象,考虑海岸侵蚀、海洋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确定龙海市不同岸线类海岸建筑后退线的距离,为海岸带空间规划提供基础依据。结果确定龙海市不同岸线类型的海岸建筑后退线的距离分别为砂质岸线240 m、淤泥质岸线240 m、基岩岸线30 m、生物岸线220 m、人工岸线30 m。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像素级海陆语义分割网络A-Unet用来提取水边线,并通过条件随机场对A-Unet分类结果进行细化。以天津沿海地区的人工海岸与威海地区的基岩海岸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与其他水边线分割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得到更精细的结果,实现对遥感图像水边线的像素级语义分割。该方法提取了天津地区近10年海岸线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为城市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更好的决策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云  宋德瑞  张建丽  赵建华 《海洋环境科学》2019,38(2):251-255, 277
海岸线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张的重要空间基础,成为沿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本文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提取岸线数据,计算25年来我国大陆海岸线开发强度变化量及年均变化速度,研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海岸线开发强度变化速度保持增长趋势,空间分布上以长江入海口为分界线,北方沿海城市普遍高于南方,时空演变形态呈现"三期"和"两型"两种特征;(2)重度开发岸线多分布于山东、辽宁和浙江三省,而天津、江苏和上海范围内其所占本省已开发利用岸线总长度的比例较大,均大于70%;(3)近25年来,我国大陆海岸线开发强度指数,以上海市为分界线,北方沿海城市指数全部高于0.6,均高于南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1990—2013年海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特征变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中国1990—2013年23 a间大陆海岸线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从海岸线空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构建了海岸线开发利用负荷度和易损度指标,对我国大陆海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特征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海岸线长度和形态的变化两个方面,长度上,中国大陆海岸线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23 a间增加了1 045.54 km;形态方面,大量的自然岸线转变为平直的人工岸线,人工岸线增加了4 398.14 km,年均增加约200 km。2)大陆海岸线的开发利用负荷不断增加,我国距离大陆海岸线1 km范围内海域被开发利用的面积比例已超过80%;大陆海岸线重度开发岸线长度为3 118.05 km,占总长度的16.43%,其中,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和浙江的重度开发岸线长度所占比例均超过了50%;海南、福建和广西区的未开发岸线比例超过60%。3)低易损度海岸线分布存在南北差异,北方沿海地区,除山东外,其他省区的高易损度海岸线所占比例均超过了15%,南方地区海岸线资源的易损度整体较好。海南省、广西区的可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人工岸线与易损度存在正相关。论文可为海岸线空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垦利县耕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监测是全球变化的一项基本内容,基于遥感技术的两个最主要的应用是通过影像分类制作土地覆被图和通过变化监测分析土地覆被变化,从而为土地利用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与手段。论文以山东省垦利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利用TM数据进行耕地信息提取及监测,包括遥感图像的几何精校正、数据配准、研究区数据提取及图像增强等,分别采用屏幕目视解译法和自动分类与目视解译结合法两种分类方法提取耕地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耕地分类结果进行叠加监测,并对分类和监测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对耕地资源的变化做了一个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计算机自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目视修正,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适宜于农用土地区尤其是滨海盐渍土区的耕地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6.
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多元统计方法处理了无锡市卫星遥感数据,形象直观地显示了无锡市水环境的宏观面貌,较好地反映了无锡水网主干河道的水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卫星遥感技术作为地面监测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可提供丰富的遥感水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