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具备多种地貌类型,如:平原、丘陵、台地、高原和山地等,在气候分布上中国南北跨越五个气候带,分别是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因此,中国各个地区拥有各具特色的森林景观资源。就人与自然和谐的森林生态旅游的构建进行分析,把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和核心内容定义为森林生态旅游,注重旅游开发、建设、经营中的森林自然资源保护,为解决森林旅游破坏环境等关键问题提出有关发展措施,引发森林生态旅游的思考,为今后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企业热线     
问:什么是森林认证? 答:森林认证是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简称,又叫木材认证,它可以被定义为是一个书面证书产生的过程,这个书面证书是由一个独立第三方来证明生产木材的森林的所在地和经营状况。 问:为什么要开展森林认证? 答:在过去的20年中,人类对森林的滥砍乱伐和经营不善造成了森林大面积衰退,导致全球森林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受到严重威胁。这个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他们采取了各种措施,企图抑制森林衰退和森林面积的减少,但效果并不明显。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与木材的销售市场联系在一起,环境意识强的消费者希望通过他们只购买源自经营良好的森林产品的行动来支持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认证就是为适应这种市场机制而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四川森林资源构成与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当前全省森林抚育经营工作存在的经营活动不合理、经营理念与技术水平落后、资金投入不足、"重造轻管"的传统经营习惯、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森林经营地位、更新森林经营理念、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科学编制森林经营规划、重视集体林抚育和完善林区基础设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反馈控制模式,提出了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反馈控制模型,这经营方案实施策略的最优调整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忠升  邵明安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187-2193
论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柠条林为例,探讨了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不仅是确定森林植被恢复目标、调控植物水关系的理论基础,而且是确定森林植被合理经营方向和利用强度的理论基础。如果人工林密度大于土壤水分承载力,需要对人工林进行疏伐;如果人工林密度小于土壤水分承载力,需要增加密度或改换植被类型。当人工林密度等于土壤水分承载力时,人工林可持续利用土壤水资源。土壤水分承载力时的柠条林可以作为薪炭林和放牧林经营。单位面积结实量与密度关系可用正态分布曲线描述。承载力时的柠条林不仅能有效地保持水土,而且能生产较多的种子,又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宜作为水土保持林经营。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植被恢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基于期望效用函数理论分析了异质性营林主体的森林保险支付意愿及差异,并以传统小林农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以福建省382户传统小林农和88户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条件估值法、卡方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异质性营林主体的森林保险支付意愿与差异及支付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对比与分析。研究表明:传统小林农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森林保险意愿支付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1000~2500元/亩保障水平下,传统小林农的意愿支付水平分别为1.911元/亩、2.941元/亩、3.532元/亩及3.979元/亩,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为1.632元/亩、3.971元/亩、5.809元/亩及6.864元/亩;两类营林主体的支付意愿均随保额的提高而提高,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提升幅度远高于小林农。异质性营林主体的森林保险支付意愿影响因素也存在明显差别,这与其在森林保险认知特征、林业生产经营特征、林业灾损特征、森林保险产品评价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有关。此外,林地面积对两类营林主体支付意愿均具有显著影响,规模化、集约化的林业生产经营可促进林业经营主体的森林保险愿意支付水平。  相似文献   

7.
森林经营活动中如果措施不当,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从选种、整地、施肥、抚育、病虫鼠害防治、采伐等6个方面,提出在森林经营活动中如何实现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森林植被对积雪分配及其消融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雪和融雪作为对北方流域水文与生态具有贡献意义的两个地表过程,与森林植被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森林植被通过地表遮荫、林冠截留、改变风场格局等方式来改变林区地表积雪分配格局,同时可通过改变林区太阳辐射收支平衡、地表粗糙程度等影响地表融雪速率及其时空分异。在分析积、融雪变量与森林植被相互关系以及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林冠几何、林木空间分布、植被类型、森林经营活动等方面归纳了影响积雪分配及其消融速率的主要因素,概括了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今后林雪关系、雪水文过程研究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Biolog-GN板碳源的利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应用Biolog方法研究了不同森林恢复类型(人工恢复的湿地松林、杉木林、油茶林和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Biolog-GN板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能力比3种人工林强,其次是油茶林.4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比较偏好、利用率较高的3类碳源是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对4类森林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类型亦为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这3类碳源是研究森林恢复后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敏感碳源.  相似文献   

10.
中东部地区森林资源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20世纪80-90年代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数据,分析了我国中东部地区森林生态环境的现状.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但存在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低,结构不尽合理,生态功能低下等问题.为此,中东部地区应在提高森林面积的同时,继续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在管理和经营方面,要保护和利用结合,分类经营、分区管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碳密度-林龄关系的黑龙江省森林碳汇潜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量化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预测森林碳汇潜力,利用蓄积量-生物量相关方程法对黑龙江省1994-2013年的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并依据1994-2013年4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黑龙江省18种主要森林类型各林龄组数据,建立主要森林类型碳密度与林龄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预测2014-2020年黑龙江省森林的碳储量,并分析其碳汇潜力.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各森林类型碳密度与林龄关系拟合较好,18种森林类型中有14个的R2大于0.9;黑龙江省1994-2013年4次森林资源清查中森林碳储量分别为693.2、676.3、741.1和805.2 Tg;预计在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4-2018年)中,黑龙江森林碳储量将达到844.0 Tg,并且在预估期间其碳储量逐年递增,2020年将达到868.1 Tg.如果2013年黑龙江省现有森林都达到过熟林,其碳储量将会达到1.40×103 Tg,具有很高的碳汇潜力.为了进一步增加黑龙江省碳汇潜力,建议加强省内寒温带、温带山地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的保护;在更新造林上要侧重于有固碳优势的森林类型(如赤松、杨树等);加大对赤松、针阔混等近熟林、成熟林的保护力度,控制过熟林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模式使我国资源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困境。吉林省的森林资源储量位于全国前列,为了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国林业工作者反思以往对森林认识和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提出森林分类经营指导思想。文章对吉林省的森林储量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吉林省在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过程中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热带森林信托基金(TFT)是一家在英国注册的慈善机构。1999年成立至今,TFT在非洲、亚洲、欧洲、北美、南美洲共设有14个办公室,拥有90名员工。该机构致力于在全球推行森林可持续经营,保护生存不断受到威胁、形势日益严峻的森林。在过去的10年中,TFT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木材控制体系,并为国际木材贸易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14.
森林经营主体的碳汇供给潜力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增加森林碳汇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论文基于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农户和林场的调研数据,以杉木为案例树种,引用生长模型、修正的Faustmann 模型碳密度和价格数据,对单一和碳汇木材复合经营目标下的杉木最佳轮伐期和林地期望值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比较了不同森林经营主体碳汇供给潜力的差异,同时模拟了不同营林成本和利率水平下对森林经营主体碳汇供给差异造成的影响。可以发现,在可能的碳汇林经营模式下,基于目前杉木市场价格远高于碳价格的现实,森林经营主体的经营采伐决策并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导致在大范围的碳价格变动下碳汇的供给也没有显著增加,这也说明木材收益和碳收益的两个不同经营目标是协调的;林场凭借着规模、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禀赋优势将成为今后碳汇林的适宜经营和供给主体;从影响因素来看,目前市场利率处于低位徘徊的前提下,即碳汇林地的潜在投资价值巨大,尤其对劣等土地的投资效果明显;理论上营林成本会提升继而导致碳汇供给增加,这反而对于森林固碳有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基于对历史上自然干预动力的理解的森林经营方法的开发兴趣日益增加.这一方法的理由是,有利于景观组成和林分结构及自然生态系统的经营活动也应当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基本的生态功能.在火灾居支配地位的景观,用森林经营替代火灾这一方法只在当前火频率和未来火频率比工业化以前的火频率低得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通过将当前火频率、未来火频率与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再现的森林火灾历史的比较,我们讨论了这一问题.对于多块研究地而言,当前火频率和2倍CO.及3倍CO2情形下模拟的未来火频率都低于过去火频率,这暗示着森林经营可以被用于重建受控于火灾的、工业化以前景观的林木年龄结构.但对目前的同龄林经营来说,还有一些重要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以地处半干旱地区的北京西部山区为例,利用研究区森林类型的季相特征、已有的少部分林相图、Google Earth免费影像数据等信息选择不同坡向的相同森林类型做训练样本,通过加入其他辅助数据(海拔和坡向数据),来提高Landsat TM影像的森林类型分类精度,同时对比了基于像元和面向对象方法提取森林类型的效果。结果表明:1)就半干旱山区的森林类型划分来说,TM影像的TM4、TM5、TM4-TM2及辅助数据DEM和坡向可作为TM影像森林类型划分的最佳数据源。2)单独加入海拔信息,阔叶林的提取精度提高23%,针叶林和混交林的分类精度只提高了4%~5%;单独加入坡向信息,阔叶林的提取精度只提高21%,但是针叶林和混交林的分类精度则分别提高了13%、18%,显著优于单独加入海拔信息的效果。同时加入海拔信息和坡向信息,至少可以准确区分出约70%以上的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3)就本研究区而言,坡向比海拔更有效地辅助提高森林分类精度。4)就混淆矩阵数据而言,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比基于像元分类结果总体精度低3%,Kappa系数低4%,但面向对象的分类结果更加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该研究对中分辨率影像应用于半干旱山区森林类型划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力 《世界环境》2009,(3):93-93
森林管理委员会(FSC)是一家独立的、非政府机构,旨在将环境与社会责任纳入到森林的开采与管理过程中,促进全球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该组织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德国波恩,在全球46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18.
利用GIMMS和MODIS两种遥感数据,分析了1982~2008年东北冻土区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不同类型冻土区和不同植被类型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对气候变化和CO2体积分数增加的响应.研究表明,不同冻土类型区植被生长季NDVI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连续多年冻土区大片多年冻土区季节性冻土区岛状多年冻土区.东北冻土区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平均NDVI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森林灌丛沼泽农田草地,其中森林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值为0.61,草地为0.46.过去27年间,东北冻土区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年际变化曲线可分为3个变化阶段:①1982~1990年,小幅上升阶段;②1990~2000年,缓慢下降阶段;③2000~2008年,明显上升阶段.1982~2008年期间,连续多年冻土区及大片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值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对于不同植被类型而言,除森林植被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外(p0.05),其它植被类型NDVI值无显著变化趋势.过去27年间,东北冻土区年均气温显著升高,年降水量显著下降,CO2浓度显著升高.研究区全区平均NDVI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气温是影响东北冻土区生长季植被NDVI的主要气候因子.森林和沼泽湿地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5种植被类型中仅森林植被受CO2浓度影响显著.年平均气温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影响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森林沼泽湿地灌丛农田草地;降水的影响为:森林沼泽湿地草地灌丛农田;CO2浓度的影响为:森林沼泽湿地草地农田灌丛.  相似文献   

19.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减少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对维持陆地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国际上的森林经营和木材供应正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急需大量木材,另一方面却是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需要恢复森林覆盖率.只有可持续经营才能既持续不断地得到林业产品和服务,又不造成森林与生俱来的价值和未来生产力不合理的减少,也不给自然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减少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对维持陆地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国际上的森林经营和木材供应正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急需大量木材,另一方面却是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需要恢复森林覆盖率.只有可持续经营才能既持续不断地得到林业产品和服务,又不造成森林与生俱来的价值和未来生产力不合理的减少,也不给自然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