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是生命之源”,“水的质量决定着生命的质最”.这两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实际上也反映出人们对饮水质量的重视程度。而自来水更是与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水的安全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国际减灾十年”动态1997年世界减灾活动——将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主题:水太多或太少都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原因没有水生命不可能存在,水是生命的根源。然而水太多了就会有危险。水太多或太少都是自然灾害最普通和特征,并且比任何其它灾害增加得更快。与任何其...  相似文献   

3.
水被称为"生命之源",是世间万物的命脉所在,它哺育了生命,更创造了文明没有水,世界也将不复存在然而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我们不得不担忧:生命之源是否会枯竭?水污染现状:触目惊心水资源稀缺:我国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和水质型缺水的国家。联合国规定,地区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700立方米,称为资源型缺水。我国人均水资源,已不足世界人  相似文献   

4.
<正>水,生命之源中国的老子提出:"水为五行之首,万物之始。"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是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03,(4)
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的东部、若羌县东北部。罗布泊的名称由蒙古语“罗布诺尔”而来。“罗布诺尔”在蒙语中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古称浦昌海、盐泽等。罗布泊呈胡芦形,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孔雀河由北面注入。由于河流改道和水量变化,近几个世纪来,湖水逐渐枯浅,沿岸盐滩广布,昔日生物繁茂的湖区湿地已演变成无边无垠的死  相似文献   

6.
减灾短訉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国际减灾日”讲话 “水:中欧的洪涝灾害”摄影展开幕式暨国际减灾日的庆祝活动于2003年10月8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了讲话,他说: 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面对灾害,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 这个主题意味着,在“国际淡水年”期间,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为了生计而保护好水资源,而且更要减轻水破坏生命的能力。现在世界上90%以上的灾害都与水有关——不是太少了导致干旱,就是太多了导致洪涝、滑坡、气旋、飓风和台风。许多地区年复一年地遭遇同样的灾害。 自然灾变事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只有当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受到威  相似文献   

7.
《民防苑》2006,(1)
印度洋上“龙搅水”陆地有“龙卷风”这种自然灾害,如果这“龙卷风”在海上形成,就是“龙搅水”的海上奇观。1994年6月下旬的一天,印度洋还没到七、八、九三个月的季风季节,海面上微风细浪,特别是越接近马六甲海峡,海面上越平如镜子。我“富达”轮从印度装运菜籽饼粉去韩国,离马六甲海峡还有不到一天时间了,船上开始布置防海盗任务。午饭过后,天空阴沉得可怕,我赶到电台时,空气越加沉闷,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之感,迎面大朵黑去有压顶之势,好像是画家在宣纸上泼墨一样很快渗透、扩散。凭经验,我毫不犹豫地将电台天线接地,防止雷击。  相似文献   

8.
梁胜 《防灾博览》2005,(2):9-10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一些地方在“拼资源换增长”的错误发展观的指导下.水荒.正一步步向我们逼来,目前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问题困扰。与此同时,全国甩水量持续增长,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医可能在未来会出现严重的水危机。  相似文献   

9.
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超前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管理对象是对水环境与大气环境的管理。水、气是生命之源,这二者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存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质量恶化具有不可恢复和不可逆转的特点。昆明滇池和淮河水质恶化投入巨资,治理效果不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环保专家叹息,淮河流域小造纸产值累计不过500亿元,而治理其带来的污染需要3000亿元的投入,达到生态功能水标准还要100年的时间!这个事实证明,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是一条死“胡同”,是得不偿失、后患无穷的愚蠢做法。鉴于以上特点和原因,环境管理超前执法,超前管理很有必要。面对水资源逐渐枯竭,人类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要量快速加大的严峻形式,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实现超前管理,把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限制在国家规定的容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民防苑》2003,(1)
人类总希望延长自己的寿命甚至达到永生,如果你也这么想,不妨随日本记者走访一下神秘的美国“生命延续基金会”“第五星”生命延续基金会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它是美国最大的人体冷冻机构,它们希望通过超低温来保护死者,使之在科技发达的将来得以再生。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首先参观了被他们称为“病房”的人体保存室。推开门,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暗淡的灯光下是一排排银白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