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密晨曦 《环境保护》2013,(Z1):94-95
渤海是典型的半封闭性内海,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利用活动的日益频繁,渤海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压力。保护渤海生态环境健康,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渤海的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三面环陆,仅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相连。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天  相似文献   

2.
舒俭民 《环境保护》2006,(20):35-38
渤海是我国近封闭内海,在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区域,自北向南分布有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2005年三省-市总人口21 363万人,GDP 40 254亿元,分别占全国人口和GDP的16%和22%,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环渤海地区及入海河流上游流域地区经济、人口的迅速增长,渤海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3.
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渤海是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海,海域面积7.7×104km2,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盐资源、滩涂资源、港口与滨海旅游资源等。随着对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沿海造船和海盐业等海洋经济产业部门。通过对渤海海洋资源评估、对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经济增长、海洋产业部门结构特征以及当前渤海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重点与发展方向,明确了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是以利用资源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由此提出了渤海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 2 0 0 1年 11月 8日在北京宣布 ,以改善渤海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日已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将先后投入 5 5 5亿元实行这一计划。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近年来 ,由于开发海洋的热潮和陆地经济的高速发展 ,渤海海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及生态压力。赤潮灾害的频繁发生 ,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海洋生物种类明显减少 ,这些现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由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国海洋局、交通部、农业部等部门 ,以及环渤海地区的天津市、河北省、辽宁市、山东省共同努力 ,经多…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地区经济与海洋环境的耦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沿海地区依靠海洋在经济上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海洋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寻求二者的协调共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渤海湾海洋环境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计算环渤海地区经济和渤海海洋环境之间的耦合度,结果表明两系统基本上处于拮抗时期,环渤海地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渤海海洋环境承载力下降,不能完全消化吸纳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渤海海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针对渤海区域海洋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特点,设计了基于元数据的渤海海洋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重点介绍了目录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设计和实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是京津冀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关键依托。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制定和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我国渤海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实际,结合渤海治理攻坚战的实施,提出陆海统筹开展规划体系、法规体系、综合管控体系以及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已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球资源,更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近岸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生物资源锐减以及海洋垃圾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9.
渤海是典型的半封闭性内海,承接北方三大流域以及汇流区污染物,生态环境形势严峻。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本文通过对渤海环境治理失效原因以及日本濑户内海成功治理经验的分析,提出了建立渤海综合整治协调机制、开展环渤海三省两市发展规划及规划环评、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强化环境保护目标考核等对策措施,为渤海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冰是渤海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区域现象。通常年份冰期可跨4个月,覆盖渤海40%的海域面积。海冰对海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典型生态环境和海上突发事故都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是渤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风险防范等任务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渤海海冰的生成条件和时空分布分析,论述渤海海冰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行为、海洋生物和海上突发事件的可能影响途径与程度;最后提出要从冰情、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海洋生物等几个方面加强冰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2013,(1):15
近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消耗,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海洋经济在我国迅速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然而,海洋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面临着严重威胁。当前,由于陆源排污压力巨大,局部区域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严重,我国近岸海域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也引  相似文献   

12.
凌欣  韩雪 《海洋环境科学》2021,40(6):970-974, 980
渤海是半封闭型内海,陆源污染是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以海洋本身为空间范围进行污染防治仍是末端控制的方法。以陆海统筹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理论为基础,将渤海污染防治的空间范围延展到入海河流,构建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机制,实行海陆一体化的污染防治战略,有利于解决渤海的环境问题。流域?河口?渤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机制可以从污染防治协调管理、总量控制、科学规划和生态补偿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3.
渤海石油降解微生物某些生态学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前言 渤海是我国内海,海区资源丰富,海域辽阔,航运发达,沿岸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重点保护的水域之一。随着我国石油工业和石油海运事业的发展,排放到海内的油污量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海洋环境中广泛地存在着大量的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石油一旦进入海洋,就受到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同时并被海洋中的各类微生物所氧化。调查这类微生物的数量和组成,研究它们的某些生态学问题和对油污的净化作用,对防治石油污染海洋、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渔业生产和增进人民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以2016-2020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作为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分析了5年来渤海近岸海域的水质变化情况、富营养化情况、赤潮发生情况以及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结果表明,渤海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上呈现逐渐好转的趋势,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压力依然存在。文章通过介绍海洋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希望能引起相关人士的关注,并提出了控制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措施,以期达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环渤海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渤海作为半封闭性的内海,水动力条件较弱,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大。近年来,随着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实施,渤海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但陆海统筹的治理模式尚未形成,机构改革的红利尚未完全释放,河长、湾长制以及陆海生态补偿机制未实现深度融合,陆域、海域在环境管理上呈现监管真空化、行政壁垒化、责任主体模糊化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涉及跨界协作监管、河长湾长融合、生态补偿激励、陆域海域统筹的流域?河口?近岸海域一体化污染防治机制,为渤海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区域承载力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沿海各地海洋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给出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通过综合分析各地的社会、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因素,构建适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定量分析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奠定基础,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海洋资源耗竭与生态环境问题频发,海洋经济脆弱性日益引人关注。本文基于三角模型,从压力、敏感性和应对性三个方面构建了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烟台作为研究区域,对其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状态与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2004-2014年,烟台市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状态由中脆弱度下降为低脆弱度,整体来看,海洋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状态不断降低,而未来系统的脆弱性将以敏感性为主导;系统的脆弱性变化趋势由早期的无序发展转向了后期的T5(低脆弱度)方向,中后期系统脆弱性稳定有序降低,表明烟台市海洋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海洋产业绿色GDP核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色GDP核算是反映经济-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继而进行综合计量的重要工具.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借鉴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方法,以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区,选取数据可得性最好的2013年为核算期开展GGOP(海洋产业绿色GDP)核算研究,并以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4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进行拆分.结果表明:2013年环渤海地区GOP(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约为1.97×1012元,GGOP约为1.84×1012元,占GOP的93.44%,资源耗减、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损失和环境活动分别扣减了GOP的2.54%、0.16%、1.70%和2.15%.环渤海地区2013年的渔业没有造成资源耗减,而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开采造成的资源耗减损失约为5.02×1010元.通过围填海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损失约为3.11×109元.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污染物产生的虚拟成本约为3.36×1010元.国家和省级海洋部门对渤海的环境管理活动支出约为4.42×109元;环渤海地区海洋环境和资源利用投入研究经费约3.81×1010元.环渤海各省市中,辽宁省扣减比例为5.30%,其中环境损失占扣减总值的44.77%;河北省与辽宁省相近,扣减比例为5.04%;天津市扣减比例最大,为13.09%,其中资源耗减占扣减总值的69.74%;山东省扣减比例为4.34%,其中环境管理活动支出占扣减总值的50.82%.研究结果扩展了绿色GDP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探索了绿色核算在海洋经济中的核算方法和核算技术,有助于环渤海各省市海洋经济发展调控政策的制订.   相似文献   

19.
<正>渤海为一个近封闭状的内海,是重要的传统渔场,素有"黄金鱼盆"之美誉。沿海还有丰富的盐、石油、矿产等资源,在沿海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支撑作用。随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过去几十年,由于粗放式的开发利用,我国累积了严重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如海水水质下降、海岸线锐减、生物多样性和生境退化等,已严重影响到沿海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18年,海洋环境保护职能调整到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进而"打通了陆地与海洋",为新形势下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洋强国夯实了基础。《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更是明晰了治理渤海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