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杰  容志 《世界环境》2013,(3):31-35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明确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了党章。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党和国家的战略层面,需要我们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和各方面工作,全方位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2.
党"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党和国家战略层面,本文从"五位一体"高度,全面阐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了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和各方面工作中,全方位建设美丽中国,本研究建议,战略层面,立足基本国情,搞好顶层设计;制度层面,根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要求,建立完善各项制度、体制;产业层面,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政策层面,完善环保法规体系和激励约束并举的经济政策体系;社会文化层面,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生态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建设,努力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明显,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森林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中国的森林建设理念经历了从森林经济效益优先到生态效益优先的转变;森林建设体制经历了从完全计划体制到市场与政府共同协作的转变;森林建设组织经历了从中央全面安排到中央统筹地方办事的转变,最终实现了1990年代末期至今的量质齐增的"绿色奇迹",实现了森林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齐头并进,从森林生态赤字走向森林生态盈余。通过对森林综合属性认知的不断深入,政府不断调整森林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指标与政策体系,最终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国家经济资本置换生态资本,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激励相容的生态建设道路,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紫云自治县水塘镇生态建设为案例,介绍了安顺市生态村镇创建的工作方法、经验、效果,分析了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在当前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乡村"、发展生态经济、倡导低碳绿色生活的大环境下,对欠发达地区村镇生态建设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其意义是深远的。通常,人们见到"生态文明",脑海里一般都会立即浮现出生命、环境、绿色、生态等这些自然要素,把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理解为搞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但事实上,生态文明建设不等于生态建设,其重心是落在"文明"上的,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古老的东方文明与生态建设萌芽以及用当代人实践中的反思为背景,引出如何来正视自然、构建现代生态文明与生态建设.通过对古老的东方文化古朴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回慕与西方工业文明时期"人是自然的主宰"的观点进行对比,导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作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批自贸区的省份,其承载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使命。而陕西自贸区获批成功也标志着陕西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将进入新的格局,但是陕西目前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区域,且生态环境脆弱,而经济发展面临脱贫和保持环境良性发展的双重使命。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本文将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构建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最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环境规制对GDP的影响,并找准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作为"一带一路"支点城市的连云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战略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奋力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辅相成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日渐突出,面临生态风险.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转型的主题之一.广西在适应这一转型、努力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建设"美丽广西"的过程中,"五位一体"整体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均衡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应积极反思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中社会结构失衡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非持续发展现实困境,科学认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积极探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联动发展,协同推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2008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新时期的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重新审视我国的环境问题和政策措施,趟出一条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就是要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9月17日,“第五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主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同时设立了四个专题分论坛,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维护、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提出,要不断出台绿色经济新政策,鼓励推行绿色经济发展,并以城市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将其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出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人民生活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但同时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障碍。本文分析了西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
生态建设助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助推生态文明。湖南省会同县以创建全国生态县为契机,以生态建设实事项目为抓手,强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探索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同步发展、和谐共赢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临邑县经济及生态建设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如何加强监管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县城,论述了相关方法措施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是结合了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区域综合.生态城市因其追求人与人、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建设生态城市存在着种种困难.近郊生态农业具有促进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近郊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的作用,城市生态建设与近郊生态农业发展都以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为目标.在近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进程.建设生态城市,也能够为生态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倡导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共同建设,二者相互影响,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12,(23):2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相似文献   

18.
<正>《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实务》是针对当代林业发展进行研究的著作,该书共分十一章,涵盖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林业的涵义与发展、我国的林业资源、林业经济管理概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区划、黄河上游山地类型区、黄土高原类型区、国情与生态资源环境、西部大开发与生态建设、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现代林业新技术"3S"技术及其应用,分别从森林文化、历史沿革、林业的涵义、林业资源、林业经济与管理、生态建设与治理、国情与生态环境、西部  相似文献   

19.
夏光 《环境保护》2012,(19):52-53
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一起,被国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之一,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布局. 目前,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文明"程度还不够高,人们的意识、行为和结果都不够"绿色".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通过全民的努力,使生态文明水平从较低的绿色程度,转向较高的绿色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生态文明与绿色转型,具有很强的同义性.  相似文献   

20.
森澜 《世界环境》2013,(3):22-23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积极主动应对当前和长远发展不可持续的复杂局面,创造性地回答怎样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与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和理念一脉相承,又具有自身丰富而深刻的本质和内涵,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生态文明"一词英文译法上的混乱,不仅影响了与国外在学术和政府层面的交流,更难以向国际社会准确地传递"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对于当今乃至未来世界的重要意义,迫切需要准确、统一的外文表述,并从官方行文中加以规范。近日,国合会委员、中方首席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沈国舫先生就"生态文明"的英文译法问题与中央编译局有关专家进行了探讨,建议译作"Ecological Civi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