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围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2.
浅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源于环境问题。可持续 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与累积影响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阐述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分析可持续发展要求下传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弊端。累积影响评价在概念、目标与方法上与可持续发展一致,探讨了累积影响评价的特点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两大战略之一,可持续发展的进程需要相应的指标体系来加以衡量。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已经在中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概念出发,介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国内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情况。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环境可持续发展上,本文重点介绍了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并根据研究与应用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牧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评价,提出了牧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为开创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格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朱文琳 《环境保护》1996,(12):40-41,18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农业持续发展道路朱文琳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了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突出矛盾,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并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我国政府多年来坚持的对资源的合理利...  相似文献   

7.
巴斯夫是世界最大的化工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奉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纪念中德建交30周年,巴斯夫与中国工程院于2002年10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可持续发展专家集聚一堂,就可持续发展的最新趋势、技术创新等诸多内容展开了讨论。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石,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忠实伙伴,巴斯夫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承诺“言出必行”。巴斯夫的一切业务活动均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进行,一直努力将环保型产品引入中国市场,并率先对自己的产品和工艺实施了…  相似文献   

8.
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境与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人类逐渐认识到传统发展理论的局限性,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逐渐被世界所接受。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有赖于科技的发展,还需要有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协调配合。本文主张建立一种新的道德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念,以强化人类自我约束,合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阐述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提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农业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再生资源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较为全面系统论述了人类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及其内在联系,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天人观”思想的相溶性,并构筑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构造图,对启迪人们可持续发展理性思维具有一目了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与战略环境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需要具体的手段和方法。在对可持续发展和战略环境评价(SEA)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行概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考察以SEA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结果表明:SEA能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整体性方法,全面考虑战略替代方案,系统分析累积环境影响,建立环境监控计划及运用适应性环境管理方法,扩展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认为SEA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工具。为了贯彻实施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在我国进一步开展SEA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西部工业污染和经济发展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宏  王金南等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7):341-342,346
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污染排放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地区的差异。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污染在东、西部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所表现出的综合效应是形成了明显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梯度。即在空间上,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存在从东部、中部到西部逐渐升高的梯度。建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西部环境保护的后发优势,减缓或遏制工业污染的“西迁”,实现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生态文明内涵和可持续发展本质出发,对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之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这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生态文明和尊重自然的认识,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能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4者关系的分析,建立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型,进而找到了社会最优可持续发展轨迹,为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理论工具,同时进一步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了唯一的社会最优可持续发展概念。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是一个定量表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指标,强调的是系统之间各要素的共同发展。以福州市为例,对2000年-2007年福州市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1年-2002年福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大于0.8,为良好发展类型,其余年份协调发展度大于0.9,为优质协调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江西省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状况,系统研究了对环境造成污染及生态破坏的主要因素,以及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提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能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4者关系的分析,建立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型,进而找到了社会最优可持续发展轨迹,为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理论工具,同时进一步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了唯一的社会最优可持续发展概念。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态势评价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农村发展态势评价与驱动力分析,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论文通过构建农村发展态势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和驱动力指数模型,开展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态势评价与驱动力分析。结果如下:①1990年农村发展水平普遍比较落后,2000年农村发展总体格局基本形成,2005年各地区普遍进入中等以上发达水平,但区域差异进一步拉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发展呈面状辐射扩散态势;②除人均耕地面积、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外,其他指标均为农村发展的积极推动因素,尤以农民人均所得指标为最;③今后应借助工业化、城镇化的外部动力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合力助推,倡导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注重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培育与引进,既要进行农村产业升级,强化非农产业发展,又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9.
宜都市域内煤矿安全与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宜都市1357km^2的市域内煤炭产业安全与环境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全管理与环境发展的对策。本文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过去的采煤业对宜都市经济的发展是负效应。但在一段时期内,煤矿业的发展的确刺激了市域经济的发展。简单地关掉现有煤矿,的确存在许多实际问题。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发展经济林业(茶叶、柑橘)和发展经济农业(蔬菜、西瓜、黄姜)。只有依靠特色经济的发展才能将农民带出矿井。依靠特色经济的发展恢复植被、保护环境才是一个标本兼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沈阳可持续发展项目并探讨了该项目对沈阳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突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沈阳的影响,并对如何实施沈阳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沈阳可持续发展项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