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垃圾筒理论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马奇(James March)、科恩(Michael D.Cohen)和奥尔森(Johan.G.Olsen)等人于1972年提出。荷兰某城市的人们不愿意使用垃圾桶,乱扔垃圾现象十分严重。卫生机关对此提出把罚金从25元提高到50元,但实施后收效甚微;增加街道巡逻人数,成效亦不显著。后来,有人在垃圾桶上装上感应器,每当垃圾丢进桶内,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9月18日是全球拜耳安全日。这一天,拜耳在世界各地的工厂都要围绕安全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拜耳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要一起履行一个重要的承诺:在拜耳,安全是第一要务。拜耳公司CEO戴克斯先生还要通过视频向所有员工做关于安全在拜耳的重要性的讲话,各地工厂的厂长也要在这一天向员工宣讲安全。全球拜耳安全日活动是从2011年开始的,今年是第2年。这一活动源于拜耳公司CEO戴克斯先生的决定,这位有着化工企业工作背景的CEO对安全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在他上任拜耳公司CEO之后便加大了对安全的重视。在今年全球拜耳安全日戴克斯先生的讲话中他这样说:"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没有任何事情比安全和正直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提出了"多一盎司定律":即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但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却差别很小--成就突出的人只是"多一盎司"而矣。盎司是英制重量单位,一盎司只相当与1/16磅。但是,就是这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差异,人们所取得的成就却经常有天壤之别。如今还有个十分时髦的三more理论,说的是Morething(多想点事)、moredo(多做点事)、moremoney(多创造点价值)。这从另一个层面很好的诠释了"多一盎司定律"。实践证明:大凡在所有的领域里,那些最知名、最出类拔萃者与其他人的区别就在于比别人多努力那么一点儿。这才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在实际工作中,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员工。如果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持续不断地再"多加一盎司",那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其实,要做到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真要实行起来却并不容易。大到工作态度、方案策划,小到接听电话、统计报袁,乃至自己平时并没有注意到的,甚至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大胡子队长说,你退休手续都办完了,今儿个就别下井了。姜忠看了看他,嘿嘿直乐。"我还没开够绞车呢?你就让我再下次井吧!"大胡子眉毛一挑,摊开手,很幽默地说:"盲斜井下面的掌子面都停产了,你去井下做什么呀?"姜忠眼睛却没离开他,显而易见,他是想再到绞车房,摸摸闸把、滚筒,跟矿井告一次别。大胡子见他非要站好最好一班岗,就对他说,早去早回。姜忠是绞车司机,又是兼职安全员。人家绞车司机在井塔上面,他却在井下的盲斜井(暗井)开车。他来  相似文献   

5.
正产煤300万吨零死亡;连续15个月消灭重伤以上事故;矿里201个班组实现"零工伤";同比千人负伤率下降33%;……作为一家年产300万吨的煤矿企业,能交上这样一份安全答卷,亦是相当不易,那么,吉煤集团珲春矿业公司八连城煤矿是怎么做到的呢?"谁都知道,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要想在这个行业有所作为,矿里领导必须有所担当,要让员工和员工家属都感到幸福。而幸福感的浅层次要求就是安全感。我们做的,就是让员工有份安全感。应该说安全举措年年有,年年新。"谈及取得的成绩,该矿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副矿长李长顺侃侃而谈,"自2017年初到今年3月  相似文献   

6.
<正>我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前移追责关口,强化事前预防"的重点,是"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必须下移一线班组。在一线班组,我们安全员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青年员工因文化程度较高,提起安全滔滔不绝;说到安全规程对答如流;谈到防范头头是道;聊起案例口若悬河。然而转过身,却又是另一种状态:作业前不检查  相似文献   

7.
正有次,一位做安全工作的朋友问我:他们公司的安全检查出现了敌对情况,员工看到安全检查人员来现场时,会用暂停作业的方式防止检查人员查他们违章,员工这样和安全检查人员玩"躲猫猫"怎么办?这种情况在许多企业可能都存在,尤其是企业处于严格监督的安全管理阶段,此时,员工还没有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和氛围,常会出现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8.
近日,笔者到某石化企业基层班组走访,看到培训员正在补充《师带徒协议与记录》。笔者翻了翻《协议》,发现前几页是师傅和徒弟的个人资料,后几页是教授的内容,内容都是后补的。笔者把师徒俩叫到跟前,经再三询问,他们才告知并没有"正儿八经"地按照《协议》的要求来做。在不少企业,在新员工入厂和日常员工培训时,经常采用导师带徒的形式:师傅根据生产实际,为徒弟讲解生产工艺原  相似文献   

9.
“顽疾”症状汇总 提起安令生产,几乎人人都会说: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每一名员工、每一个家庭的共同期盼。可对这样一个人人认同的事情,为何做起来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正>"恶语相加"是安全大忌编辑同志您好:最近,笔者参加某石油化工企业班组安全活动时,一位员工的发言引起了笔者的思索。原来,是一位老师傅嫌他干活不麻利,对他恶声恶气地说:"你真笨死了,连这点事都做不利索",当时气得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认为,同事之间,冷言冷语刺激人,破坏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一提起核电站,首先引起一些人恐慌的是由此产生的放射性辐射对员工和周围公众的危害。事实上核电站放射性物质释放相当微小,这是因为核电站从设计到建造都严格按照辐射防护"纵深防御"的理念进行的。本文试以AP1000核电厂为例简要介绍核电厂的辐射防护。辐射防护的目标使核电厂工作人员和公众在核电厂正常运行、假想事故及停堆换料或维修等期间受到的辐射照射剂量在限值以内,并且合理可行尽量低,即ALARA原则(As Low As Reasonably  相似文献   

12.
没时间去买菜,一次性买一周的量,反正有冰箱;做太多菜吃不完,不要紧,反正有冰箱……日积月累,待到有空清理冰箱时,竟然发现一堆"过期食品"。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家庭都会出现。本是用来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冰箱,怎么就成了"过期食品"的储存柜呢?一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去一家企业做安全调研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跟笔者说道:"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安全培训,我们也是按照国家法规的要求来给员工做安全培训的,可总感觉培训的效果不是很好。"笔者问:"您认为效果不好是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他说:"首先,安全培训课堂比较沉闷,员工就不喜欢参加……"安全培训效果不好有很多原因,"沉闷"是其中之一,常因没有互动或者互动不够造成。安全课程本身给人感觉比较严肃、枯燥、乏味,不过运用以下方法还是能让学员动起来,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提问提问是随时可用,又最简单易  相似文献   

14.
<正>每当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大家都在找原因,并常常在分析多种原因后,归结为"事故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如媒体监督)、员工个人及其家庭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搞好。不能说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但是把各方乱绞在一起,最终会导致"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解决,落实到事故预防上依然没有效果。笔者试列下"常见"原因,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常见"原因如下:1.工人方面。这种观点认为,出事  相似文献   

15.
生活垃圾生物好氧预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快速降低含水率、提高生活垃圾热值为研究目的,利用工程用堆肥料仓作为试验平台,通过控制进仓物料、堆高、通风量、翻堆等反应条件进行生物干化过程,研究有机物的降解情况以及含水率与热值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以原生垃圾为进料,堆高1.5m,通风量0.32 m3/(min·m3),反应进行到第4天进行翻堆,生活垃圾中水分去除率达到16%,热值可提高到5376 kJ/kg.  相似文献   

16.
<正>安全教育活动是提升员工安全素质、夯实安全基础的重要途径,但确有些班组员工对该活动不感兴趣。有人说,因时代变了,大家"口味"也变了,内容陈旧无新鲜感;还有人说,任务重、工作忙、顾不上。我带着疑问,到班组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现代职业安全》2005,(1):22-23
长江在重庆万州区的水域长75公里,每年都要产生上万吨的垃圾,负责清理这些垃圾的就是万州环卫清漂队,如果没有清漂队的话,这些垃圾都将顺流而下进入三峡库区,但现在这支清漂队却正面临着解散的危险。万州环卫清漂队是目前万州水域内惟一的一支专门清理江面垃圾的船队,共有12艘打捞船,1艘垃圾中转船,1艘指挥船。人员40多名。他们承担的清漂河道长75公里,  相似文献   

18.
正玻璃做的金鱼缸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这就是管理学中的"金鱼缸"法则。"金鱼缸"法则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安全管理中却不易做到,因它要求组织必须增加规章制度和各项工作进行情况的透明度。有了透明度,管理层的行为就会置于员工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正>汽车修理工刘玉泉对搞好车辆维修保养有很多高招;司机孙秀志为加强车辆安全管理出了不少主意;……"这么多年我们场没有发生重伤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全体员工人人想安全,人人保安全,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深扎心中。他们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有的连我们都没有想到。"场长王明利自豪而欣慰地说。吉林市市政采石场是一个有着6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企  相似文献   

20.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安全基础和安全管理得到强化同时,干部职工安全意识相对淡化 近几年来,通过"安全基础整顿"、"安全文明标准线"的建设和"工务部门安全优质活动"的开展,加之轨道结构趋向重型化,铁路工务安全基础和安全管理水平均达到了较大程度的强化和提高,安全周期相对延长.在安全天数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的形势下,在一部分干部职工中,产生了盲目乐观的麻痹思想,安全意识有不同程度的淡化,部分干部员工的安全生产理念仍落后于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要求,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重效率、轻安全的思想依然存在,有的员工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却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造成了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责任不到位、考核不严格的局面,线路设备状态不良,现场作业失控,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