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我国环境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我国的矿产资源规划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有着固定思路的,参照我国的国土资源部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我们在这里列举出了矿产资源规划的各种类型,并且根据相关法律的阐述,对于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在规划过程中所对应的环境的影响评价提出了文件编制方面的具体要求.并且重点提出了两种对于矿产资源规划影响进行评价的工作程序以及影响环境的适当指标.  相似文献   

2.
从环境功能与发展规划、短期与长期矛盾、开发与保护并进等方面分析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的必要性,为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有限的土地上承载了多个大型石化企业,不仅拥有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重要的石化中心,还被誉为"花园城市",这与其在重工业发展过程中重视环境风险管控密不可分。概述了新加坡先进的环境风险管控理念,分析了我国在环境风险管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即在规划源头缺乏环境管制、不同用地类型环境功能不相容、各地化工园区泛滥且产业布局混乱;指出新加坡从规划源头控制环境风险的先进理念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风险管控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并建议我国在规划源头增加明确的环境风险管控要求,根据环境风险实施土地使用类型的梯级过渡,规定强制隔离要求,针对现有城市建设和规划开展环境安全评估,全面推进化学品项目及园区的管理、清理和整顿。  相似文献   

4.
海湾资源开发的累积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了地形地貌环境、水动力环境、水质和沉积质量环境、生物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以及对灾害的潜在诱发效应共六大类作为海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指示因子;然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对各指示因子的累积效应深入分析;最后应用灰色评估模型对海湾常见资源开发类型的累积生态影响效应进行赋值评估。结果表明,六大类指示因子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累积效应与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海湾资源开发利用的累积生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海湾资源与环境体系的结构,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破碎,影响了自然海湾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最终将影响沿海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开发利用强度较大的海湾,借鉴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理念,布局合理的生态源、生态嵌块、生态廊道,防止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加大而导致海域生态沙漠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区经济是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现实写照,体现出环境开发下的绿色增长,彰显出守护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演化.然而,受到物质财富即人类财富的全部、"技术万能"的机械论等因素的影响,旅游景区经济开发似乎闯入了越发展越危险的怪圈,诸如大量粗放型的资源开发与规划、消极的防治、过于追求人的功能需求忽略自然环境的生态功能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海洋功能区划层级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借鉴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的层级和控制体系,以及"反规划"的主要思想,考虑行政区划体制对海洋功能区划层级设置的影响,初步设计了以层级体系的指导思想、原则、层级控制方法、层级设置和任务内容等为构架的海洋功能区划层级体系,旨在为海洋功能区划目标层层落实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水源地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环境功能区划中具有最高使用功能的水域。本研究通过对福建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周边不同类型植被缓冲带的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对植被缓冲带的结构和布局、缓冲带宽度要求以及缓冲带植被选择和配置等要素方面进行设计,提出三种不同类型饮用水源地的植被缓冲带规划建设。本研究对于保护水源地水质,保障饮水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工业园区规划布局、入驻项目类型等因素,进行环境风险识别和分析,并对工业园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以识别环境风险敏感目标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限制因素。提出解决措施和工业园区空间发展格局管控措施,以降低和消除环境风险隐患,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次生事故的发生,使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对周边环境的风险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9.
与《土地管理法》《水法》《煤炭法》等资源开发类法律分别设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规划""煤炭生产开发规划"专章不同,《环境保护法》未设置"环境保护规划"专章。与《环境保护法》不同,2007年9月1日起施行的《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增设了"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功能区划"专章,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对提供基础能源的煤炭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贯彻预防为主、系统规划、综合防治原则的基础上必须紧跟形势,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项目的环境影响,开展资源开发可持续性、清洁生产、技术进步和持续改进、全面环境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是干旱区城市实现区域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以位于腾格里沙漠东部边缘的巴彦浩特为例进行干旱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在对巴彦浩特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及原则。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巴彦浩特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范围,并提出了实施巴彦浩特生态环境规划的措施及要求。  相似文献   

12.
景观水系水质保障的规划方法是环境规划学在景观水系的具体应用之一。与其他水环境相比,景现水系有其空间尺度小、环境容量低、水量不易平衡等特点。本研究针对景观水系的特点提出了景观水系水质保障规划的主要步骤,并阐述了各部分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湖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应用规划方法确定了规划目标,进行了水量平衡计算,识别了污染源,针对自来水补水、人工湿地净化再生水、水系循环等方法设计了一系列方案,并建立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净化再生水并进行每天10000m^3的湖水循环的方案可以保证水体水质稳定在地表水三类标准,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3.
SWOT分析法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应用——以安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SWOT分析法能将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结合,运用于城市环境规划。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矩阵分析法、价值工程、四半维平面坐标、强度梯度等数学方法,构建了适合于城市环境规划的SWOT定量模型,并以安庆市为例,引入该模型对城市环境规划进行指导,找出安庆市环境规划的发展方向和相应对策,为该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城市总体规划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路线,从规划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减缓措施、公众参与和环境管理计划等方面阐述了评价内容,并对现有的评价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环境承载力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77,自引:2,他引:7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环境规划工作的实际,从理论上阐述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衡量及应用模式,并结合福建省湄洲湾开发区环境的综合规划和临淄地区水环境规划,介绍了它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将环境承载力用于以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为目标的环境规划是合适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技术要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不同的区域/行业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不同,使得各类规划环评的技术要点均不相同。为此在苏州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环评实践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专项规划的特点,开展了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影响识别与指标体系建立、规划方案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编制技术要点的探讨,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旅游专项规划环评技术方法与编制要点。  相似文献   

17.
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生态市建设规划是加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深圳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较高的环保意识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等优势。结合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提出建设国际化、高水平、精品生态市的规划目标并分解到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规划建设阶段,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生态深圳“五个三”规划研究体系和规划思路以及21项重点研究内容,以此作为生态深圳建设规划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南部拓展区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规划需要新的理念和原则作指导。生态优先作为指导生态城市建设的崭新理念和原则,要求城市环境规划应该以保护和完善城市生态功能为重点。结合广州市南部拓展区大气环境规划,探讨生态优先原则在城市大气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中国在规划层次上需要环境影响评价.目前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处于初期阶段,其理论与技术性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哈尔滨市旅游业"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规划为例,针对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进行探讨,采用矩阵法识别旅游业发展规划项目与人们活动对哈尔滨市自然资源、景观资源、生态环境、环境敏感区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可能产生影响环境因素识别探讨,给类似规划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在城市层面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体系完整性的研究,各理论之间缺乏兼容性,尤其是核心理论尚未形成,削弱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构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理论体系。在研究整理国内外环境规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理论体系,分别从基本理论和基础理论两个层次论述了理论体系的内容,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发展的趋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