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于1983年建立,占地224平方公里.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20多年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资源不断丰富.为了进一步科学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历史和现状,适当扩大保护区范围,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等措施,将进一步改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1994,(7)
就地与迁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就地保护就是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生境就地保护起来,以保护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根据保护目标的不同分成三类:生态系统保护区、野生生物物种保护区、自然遗迹或文化遗产保护区。现在全国已建立七百多个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3.
<正>保护区是所有国家和国际层面制订环境保护策略的基础,是保护全球受威胁物种工作的核心。我们已经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保护区是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资源的最根本提供者,对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作用。如今,人们在建立和管理保护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种类繁多的野生生物资源,同时还具有优良的培育品种和动植物养殖经验。但是,由于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物资源的利用更加频繁,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本文阐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文综述了世界上自然资源保护区建立的方式及研究现状,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中国目前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药用植物生态产业功能保护区的概念,明确了药用植物生态产业功能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形式、分类、内容、功能等。把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的手段引入到保护区建设中,从生态产业的角度解决自然保护区面临的资金困难、环境与建设的矛盾、人才引进等问题,抓住药用植物生产与生态群落保护相辅相成的关系,以生产促保护,以保护促生产,从而实现保护区建设的经营管理模式突破。建立药用植物生态产业功能保护区是目前保护区建设和保护药用资源及生态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绿色搜索     
《环境》2013,(9):62-63
环保部与农业部联合发出通知,严格环评管理,保护水生生物环境保护部近日会同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知》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主线,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能涉及的水生生物及其生境保护的有关内容、程序、重点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在规划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2014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强调,要全面实施系统性保护工程,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生物资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原来是一个热带森林密布、野生动物繁多的区域,由于缺乏合理利用的科学规划,导致森林大面积消失,野生动物日益减少。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这个问题就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因此,1958年就开始正式建立了一些保护区,希望能全面考虑有关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但是,由于保护区建立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保护区的作用未能真正的发挥,而且还不断遭到砍伐,有些已砍得千疮百孔,森林残存无几,不成为保护区了;有些虽能勉强维持下来,但面积已大大缩小了。随着自然保护工作不断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保护区的意义和作用,经过一番经验教训的总结,于1979年重新划定建立勐腊、勐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域辽阔,水域及水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史以来,许多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种类已越来越多的被人们驯化、推广、养殖与利用;与此同时也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不少优良品种。这对我国水产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个别引进种类却在一些水域形成优势种群对土著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及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此,提出“保护自然生态,加强水生动物的引种管理”,以期使我国水产业的引种工作有章可循、持续发展。1充分利用水域及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内陆水域最广的国家之一,约有2×107hm2。其中河流、水…  相似文献   

10.
七、自然保护的立法研究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管理,需要法律的保护。《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指出,在国家立法上一定要明确规定保护区的安全。为了保护区的地位有一定的永久性,必须要有经过议会仔细讨论而通过的合法条款,有了这些条款,才能把保护区公开。还指出“每个国家应检查其有关生物资源的法律,以确保资源保护法律完备无缺。保存国家生物资  相似文献   

11.
水体的环境变化直接影响着水生生物的质量,重金属在水生生物中的富集含量,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水生生物受污染的状况。本文主要研究评价了临江河水生生物中重金属的状况,为该河水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日前通过专家论证。规划根据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及其他自然资源分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综合考虑保护需求、科学研究、资源利用的需要,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大功能区。核心区以中沙-下沙植被带及附近水域为主体,占总面积的45%,这里植被处于演替的初始阶段,滩涂生物极为丰富,鸟类活动频繁,是珍稀水生生物的重要活动区域,禁止一切干扰活动;缓冲区作为核心区的延续,同时是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级分区管理制度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经过50年的努力,我国建有自然保护区2349个,其所涵盖的面积已超过中国15%的陆域面积,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迹的保护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压力的增大,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难题.因而,应对保护区实行分级分区管理.这是自然保护区开展资源管护、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保护区科学管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水域生态及生物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水域生态及生物资源保护.认为生物资源的保护重点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般认为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每一生物的基因所含的总的遗传信息,物种多样系指活的机体的品种和变异,生态系统多样性则为生境和生物群落的巨大变化以及生态系统中生态过程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是不可逆的。本文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制汀政策和建立保护系统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15.
论文根据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尝试对保护区所在江段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建立了评价体系,主要对该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生态功能服务年总价值为59 920×104元,以间接使用价值为主要体现,占总价值的66.4%。间接价值中以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胭脂鱼)的保护价值最高,为27 290×104元/年,占总价值的45.54%,远远超过了其科研价值(410×104元/年)。表明保护区的建立对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及其特有生境的保存、产卵栖息地保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政府应加强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区系统与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澳大利亚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于1879年4月26日建立的澳第一个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二个国家公园,澳保护区系统类型齐全,名称不一。大多数保护区由各州自行管理。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还需面对气候变化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式和措施,以前认为只要设立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就会得到有效保护,气候变化下这些观点将受到挑战.气候变化下,一些自然保护区功能或保护对象将可能退化或消失,一些保护区内将适宜新的物种;一些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将不再有效.  相似文献   

18.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保护珍贵的和濒危的生物资源,七十年代以来,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在“人与生物圈”的计划中列入了“自然区划及其所含遗传物质的保护”这一项新的科研题目,近年来在世界各国,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事业日益得到有计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7月18日,由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和各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办、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野生救援协会(WildAid)、全国各地水族馆、保护区、救护中心等百余家单位共同承办的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最早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自然保护区制度建立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起了种类较齐全,覆盖面较广,功能体制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使得建立自然保护区成为中国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保护区发展和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难以用现有手段解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要求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急切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而协议保护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协议保护在中国的初期应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中国目前自然保护区中因经济开发造成的保护困境和协议保护的特点及范例分析,阐述在中国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实施协议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