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西部的四川、西藏等地区,由于地震、暴雨或人为的山区的不合理开发,泥石流灾害发生较多,因而对于人类及其建设事业的威胁日益严重,因此,对泥石流的研究及灾害预防很有必要。泥石流和水流具有本质的差别。水体是粘性极低的流体,而泥石流却相反,既含有水体,又含有水土质悬浮体,以至粘度很高的土育体。因此,用水力学的观点只适用于某些类型(稀性)泥石流,而对于另一些类型(粘性)泥石流则是不适用的,而后者用流变学观点进行研究是恰当的。区别泥石流和洪流之间的普遍界值是:流体中每立方…  相似文献   

2.
平川泥石流滑坡治理试点工作顺利作为全国山区小流域泥石流滑坡及地质灾害防治试点的宾川县平川乡,在省州县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正顺利展开。山区小流域泥石流滑坡及地质灾害防治,是国家计委、地质矿产部、财政部为综合防治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经国务院批准而在且...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俗称“走蛟”、“石洪”、“山啸”、“龙扒”等,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含有大量泥沙、块石,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历时短暂,是具有强大破坏能力的特殊洪流。陕西省泥石流分布广泛,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涉及到榆林、延安、宝鸡、西安、渭南、汉中、安康和商洛8个地(市)区。从自然地理区划,泥石流多分布在陕北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地。根据地质构造岩性和泥石流组成物质分类,陕北黄土高原是泥流分布区,尤其是在延安至毛乌素沙漠南缘,黄土泥流发育是国内外最典型的地方。秦巴山地是水石流和泥石流分布区,秦岭主脊出…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是山区广泛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类型,它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往往在短时间内摧毁所经地带地表一切工程设施,常危及成百上千人的生命安全。由于泥石流分布广泛,具有频发性,所以对国民经济建设所造成的危害极其巨大。世界上大多数境内有山区分布的国家都深受其害。如2000年8月4日发生在不丹的一次泥石流,使连接不丹南北的高速公路中断,摧毁村庄7个,使近150人身亡,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在我国,泥石流危害同样严重。  相似文献   

5.
浙西南丘陵山区沟谷泥石流均为暴雨型泥石流,降水是诱发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暴雨与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关系分析,认为泥石流发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当日降雨量直接激发泥石流,另一种是泥石流发生在有一定前期降雨的积累,并利用雨量站观测资料对这两种类型泥石流发生时的降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泸定县麻沙坡沟为例,根据该冲沟的沟特征与沟谷泥石流沟特征相似的结果,采用沟谷型泥石流动力学经验公式计算该沟于2005年爆发的一次泥石流的流速、流量、一次泥石流总量及输砂量,计算得到的泥石流流量、固体物质总量和与现场调查结果较一致,表明沟谷型泥石流动力学经验公式同样适用于冲沟型泥石流,同样说明冲沟型泥石流不同于坡面泥石流,应将其单独划分为一类或归于沟谷型泥石流。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28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坝址施工区的9条泥石流沟暴发了泥石流灾害。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应用规范中的模糊数学评判方法对9条泥石流沟进行了泥石流易发程度判别,进一步采用了模拟计算和现场调查2种方法对9条泥石流沟危险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分析结果得出:a)除延吉沟和凉水沟的泥石流易发程度为轻度易发外,其余泥石流沟的泥石流易发程度均为中等易发,其中以大寨沟为最易发,矮子沟次之;b)单沟泥石流危险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大寨沟矮子沟大石垴沟白鹤滩沟延吉沟凉水沟牛路沟海子沟蔡家坪沟;c)单沟泥石流危险区面积为1.61km2,占流域总面积的0.7%。最后,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泥石流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7年7月在暴雨激发下,重庆境内多处暴发泥石流,本次泥石流的集中暴发是地形地貌、物源和暴雨等多因子耦合异变的必然结果,打破115年记录的降雨是泥石流暴发的客观因素,但人类工程活动,如山区城镇建设、采矿、交通建设等造成的弃渣、毁林,是引发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原因。对本次泥石流形成条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综合历史泥石流事例、山洪、水土流失分区、地形地貌、物源、气候等因素,对重庆境内泥石流发育趋势进行了初步分区;并基于成因分析、机理研究和泥石流分区,提出了重庆境内泥石流灾害有关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坡面泥石流是山地分布最广,出现频率最高的灾害现象。基于野外现场调查及室内实验分析,阐述了老里沟坡面型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并结合泥石流动力特征参数进行了危险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上坡面侵蚀沟道发育,为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降雨是诱发老里沟坡面流的主要因素;老里沟泥石流类型为高中频、小规模、粘性、暴雨型泥石流,属于中度危险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10.
洛门镇响河沟泥石流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交通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为了给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和进行泥石流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文章采用泥石流最大危险范围预测模型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和最大危险范围的预测.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响河沟泥石流危险程度基本属于显著危险,最大危险范围较大,符合实际情况,对泥石流沟道的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灾害敏感性量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对灾害分析评价预测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区,选择坡度、相对高差、地层岩性、年降雨量、地震烈度等5方面因素为评价因子,探讨运用GIS技术管理分析泥石流灾害信息和区域泥石流敏感性分析的方法。量化评价因子的作用分值大小,有效表达泥石流敏感性指数(DFSI),进而,结合空间分析与条件概率模型,实现了区域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并制作了泥石流敏感性专题图。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敏感性区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比较集中的区域有雅砻江中下游、安宁河、小江、普渡河、大渡河中下游、理塘河、白龙江、岷江上游、涪江上游等干支流的5~10 km范围内;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高度敏感区的外围约10~30 km范围内。利用历史泥石流资料验证,表明已经发生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泥石流敏感性指数较高地区,说明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基本反映出研究区泥石流敏感性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省为例,利用泥石流地区的岩性统计数据、植被覆盖率、降雨量,结合地质构造、人为因素等多种条件,开展泥石流发育强度的分区预测研究,将山东省划分为四个泥石流强度分区,对各分区所包含的地区及泥石流特征进行详细说明,以期为泥石流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泥石流灾害预防工作中的问题,本文通过系统安全工程的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到影响泥石流灾害产生的主要因素,构建泥石流灾害事故树图,从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结构重要度三方面全面分析阐述了各基本事件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到预防关键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预防泥石流灾害的一些建议。该结论为泥石流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地质灾害是降雨、松散物源和自然地理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泥石流暴发形成过程中,降雨条件、物源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三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协同演化。因此,根据系统耦合协同理论和熵值赋权理论,本文建立泥石流暴发系统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北碚区典型泥石流单沟进行了耦合协调程度和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与泥石流暴发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能够为泥石流灾害的预防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金沙江某码头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对马鞍山沟泥石流做危险度评价。根据对马鞍山沟泥石流的调查与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选取了一次泥石流最大冲出量、松散固体物质储量、最大漂砾粒径、最大容重、最大12小时暴雨量、流域最大相对高差、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等8个危险因子。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评价因子隶属函数与模糊矩阵;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所属危险度;结果显示:马鞍山沟泥石流的危险度为中度危险,在强降雨激发下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16.
《资源调查与环境》2021,(1):108-115
在总结皖南地区泥石流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沟谷型泥石流调查评价过程中的调查要素和评价因子,提出了沟谷型泥石流调查评价工作方法:对沟谷进行泥石流初步评价,以可搬运物源量和可淤积容量比值系数作为初步评判标准;以沟谷泥石流集水盆地形态特征、可搬运物源属性分布及储量、堆积区地形等特征作为主要调查内容,对易发性评价因子赋予分值。在此基础上,以皖南小容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为例,探讨更直观、更科学、更切合实际的沟谷型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地震后理县甘堡乡磨子沟泥石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子沟泥石流位于四川省理县甘堡乡,历史上泥石流活动明显,沟口317国道和村庄都曾遭受其破坏。5.12汶川地震后,沟内出现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为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分析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泥石流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和水动力条件中选取11个指标作为评价泥石流危险度的评价因子,建立了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所建立的模型中,形成条件所占权重为0.333、物源条件所占权重为0.333和水动力条件所占权重为0.333。利用该模型对当地泥石流沟道进行危险度评价,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实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FLO-2D模型假定下伏沟床固定,未考虑泥石流沿程侵蚀,但侵蚀作用带来的泥石流沿程补给是强震区泥石流的主要活动特性,在溃决型泥石流中侵蚀作用尤为强烈,忽略该侵蚀过程,将会造成流体规模的严重低估。本文选取汶川震区典型溃决型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利用泥石流过程机制的分析,将沟床侵蚀结束的位置设置为入流点,即侵蚀/堆积的分界点。为确定溃决型泥石流入流点流量过程线,将沟道最后一级已溃决的堰塞体参数输入到BREACH模型中,获得与实际相吻合的溃口流量过程线,依据体积浓度划分清水流量过程线在入流点处输入进行模拟研究。引入同时考虑淤积范围与堆积方量的精度评估模型,结合实际暴发情况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基于FLO-2D的震区溃决型泥石流数值模拟可将入流点设置在侵蚀与堆积分界点处,为该模型在强震区溃决型泥石流冲出规模预测的应用上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认真研究北京地区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深入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地区泥石流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土壤类型以及降雨情况等因素的判断公式,并就北京地区泥石流预报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