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蚯蚓处理重金属的毒理学研究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婕  张安龙 《环境科技》2008,21(6):27-29,33
介绍了蚯蚓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方法以及重金属与蚯蚓的相互影响作用,并通过对早期的剩余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作对比,提出了利用蚯蚓处理剩余活性污泥中重金属的技术,为剩余污泥的资源利用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用蚯蚓处理活性污泥的条件、技术方法,净化效果等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证明,污水生化处理后的剩余污泥,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和发酵制作,可以为赤子爱胜蚓(Eisenia)食用,并改造为优质无害的有机肥料,同时获得蚓体蛋白质等医药化工等原料或饲料。数量大的而又难于处理的活性污泥,通过蚯蚓技术显示了再资源化利用的可喜前景。  相似文献   

3.
好氧堆肥与蚯蚓堆肥对污泥处理污泥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行设计的好氧堆肥装置和蚯蚓堆肥处理装置,以药渣为填充料,开展污泥的处理对比实验,并检测处理过程中各项指标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用紫外分光法测得污泥通过好氧堆肥和蚯蚓堆肥过程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将两种方法处理后的污泥分别对丁香进行施肥,结果发现施用经好氧堆肥处理后的污泥的丁香生长良好,虽然堆肥熟料中氮元素含量略偏低,但磷元素含量适中,对丁香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经此处理的堆肥熟料由于其肥效高,营养元素丰富,从肥效和成本上有替代常规土壤的可能性,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而蚯蚓堆肥组中磷含量较高,若经适当处理,则可将其制成蚯蚓活性污泥复合肥,应用于沙地绿化树木的种植,其复合肥肥力高,对生态环境影响小,这种蚯蚓活性复合肥也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特公/昭60—28559介绍一种应用好气性微生物,通过接触生物化学的氧化净化作用,处理下水污泥或者活性污泥等的处理水,以及有机污水。以往的活性污泥法,在分离活性污泥的泥浆和处理水时使用沉降分离法,由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不好,就会使最终沉淀池表面负荷变小,容易发生微细悬浮物溢出,以及发生污泥膨胀,破坏活性污泥本身工艺等缺点。  相似文献   

5.
董梦珂  李怀正 《环境工程》2017,35(3):137-140
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主要设计参数、运行情况以及污泥干化芦苇床的处理效果比较,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污泥负荷、植物、进泥周期、气候条件等。同时还归纳了蚯蚓堆肥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将蚯蚓堆肥技术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强化型人工湿地技术,为日后人工湿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磁效应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磁效应在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污水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和综述。总结出了应用磁效应能使活性污泥的结构得到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污泥中微生物活性及抗污染物冲击负荷能力都优于普通活性污泥。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外剩余污泥处理处置现状,提出一种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法。以剩余污泥、粉煤灰等固体废物为原料,制备新型活性污泥填料,设计制作新型活性污泥填料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NASF-MBBR),并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结果表明,新型活性污泥填料上微生物量的增加速率比普通填料上微生物量的增加速率快,生物膜的更新周期短。NASF-MBBR中填料的最佳填充率为30%左右,此时COD、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5.8%、90.3%、68.6%。NASF-MBBR稳定运行时,对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中COD、NH_4~+-N、TP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90%、66.7%、47.1%以上,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71%、53.1%左右,处理效果良好。填料表面生物膜脱氢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的加入提高了填料表面生物膜的脱氢酶活性,提高了微生物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实现了剩余污泥的资源化;若推广应用将减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压力。  相似文献   

8.
蚯蚓处理污泥反应器中,常伴大量的白色线蚓(寡毛纲、线蚓科).因此,本文以蚯蚓处理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白线蚓(Enchytraeus Spp.)接种密度对赤子爱胜蚓(Eisena fetida)处理城市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线蚓的密度显著影响了蚯蚓堆肥后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蚯蚓的生物量.白线蚓接种密度与蚯蚓堆肥产物的pH值、电导率(EC)、总氮(TN)呈负相关;与其总有机碳(TOC)、有效磷(AP)、重金属Cu、Zn、Pb、Cr及Cd的含量呈正相关.同时较高的白线蚓接种密度显著降低了蚯蚓的生长率,但蚯蚓的卵数未受显著影响.由此可知,蚯蚓和白线蚓在反应器中存在食物链竞争关系.本研究建议对蚯蚓处理污泥反应器中的白线蚓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重庆江北织布厂是生产色织布为主的中型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染整废水,系采用生化曝气法进行处理的。废水净化后,产生大量的剩余活性污泥。一九八三年我们把污泥经过脱水和发酵等予处理后,采用养殖蚯蚓进行最后处理。污泥经过蚯蚓消化后,转化为无毒优良的蚓粪肥料,据试验,蚓粪是工厂和城市绿化、种花的佳品。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内,养殖利用蚯蚓已经发展为一项新兴事业,在城乡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蚯蚓处理污泥的环境因素很多,如湿度、温度、饵料厚度、酸碱度、光线、振动等。根据我们养殖赤子爱胜蚓的试验和观察,关于饵料湿度、温度以及饵料厚度和每平方米蚯蚓密度等四方  相似文献   

10.
蚯蚓处理对污泥中微生物碳量及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含水率80.6%的脱水污泥制成5 mm的污泥颗粒,以添加蚯蚓(赤子爱胜蚓)为处理组,无蚯蚓为对照组,测定不同时期污泥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碳量(MBC)和脱氢酶活性(DHA)的变化,重点研究了蚯蚓对污泥降解过程中MBC和DHA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蚯蚓处理组p H变化幅度较小;实验结束时,蚯蚓处理组的电导率(EC)和溶解性有机碳(DOC)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有机质(OM)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前30 d,蚯蚓处理组MBC显著高于对照组,40 d至实验结束,蚯蚓处理组MBC显著低于对照组.DHA的结果表明,蚯蚓处理组和对照组在前30 d并没有显著性差异,40 d后蚯蚓处理组的DHA显著低于对照组,DHA稳定在2.98~6.40 mg·g-1·h-1(以TPF计).相关分析表明,DHA、MBC和OM之间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接种蚯蚓在实验前期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微生物量,加快污泥有机质的降解,从而导致后期产物的微生物量及其活性较低,最终产物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研究和发展过程。着重介绍了目前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运用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型的特点及国内外模型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蚯蚓对城市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特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蚯蚓对城市污泥中微生物特征的影响和作用,本研究采用赤子爱胜蚓处理城市污泥,以无蚯蚓处理为对照,探讨蚯蚓对污泥堆肥中微生物数量、活性和种群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蚯蚓在前期能够显著提升脱氢酶的活性和细菌16S r DNA的丰度;从而加速有机物的降解,促进后期堆肥产物的腐殖质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从60 d开始,蚯蚓组和对照组的细菌种群结构出现明显差异,蚯蚓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最终产物的细菌种群的Chao1和Shannon指数.最终产物中,对照组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56%)、拟杆菌门(16.3%)和厚壁菌门(15.4%);蚯蚓组的优势种群有变形菌门(31.3%)、拟杆菌门(27.1%)、放线菌门(21.1%).与对照组相比,蚯蚓粪中放线菌和根瘤菌的丰度分别提高了13.1%和2.5%,表明蚯蚓的作用提升了堆肥产物作为微生物肥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污泥综合处理技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与污泥组成的分析,认为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是改善污泥可处理性的关键。以机械脱水加工热干燥过程可达到充分降低污泥含水率的目的。以此为主干所形成的污泥综合处理系统经能量与经济平衡分析,发现其能量输出大于输入,经济成本合理,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剩余污泥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剩余有机污泥处理新工艺,将剩作污泥进行酸化水解后回到废水处理系统一起代谢,基本达到无污泥排放。该工艺适合于染整废水、乳品厂废水处理站等有机污泥处置,特别适用于泥难以脱水的如锦纶厂废水处理站的剩余污泥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南通市污泥现状,在分析传统污泥处置方法利弊的基础上介绍了循环流化床污泥焚烧技术。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技术改造后,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焚烧处理,经检测锅炉尾气和灰渣中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全部合格。  相似文献   

16.
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介绍了国内外污泥的处理现状,提出了传统的污泥处置技术,主要是海洋倾倒,污泥消化技术法,污泥堆肥技术法,污泥的土地利用和污泥的有效利用法,给出林地利用与绿化利用随着污泥量的增长,污泥的处置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介绍了国内外污泥处理现状和传统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分析了污泥稳定和资源化处置技术及应用进展,提出了污泥堆肥和堆肥后污泥的土地利用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削减污泥蚯蚓堆肥产物中耐药基因(ARGs),以无蚯蚓组为对照,采用叠氮溴化丙锭对蚯蚓堆肥样品进行预处理,探究蚯蚓对污泥中活微生物种群及其ARGs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蚯蚓堆肥产物中有机物矿化度与降解量分别显著提升82.5%与5.2%(P<0.05).并且接种蚯蚓使其产物中放线菌门的丰度显著增加了65.6%(P<0.05),而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分别显著降低了74.7%和34.6%(P<0.05).相较于对照组,蚯蚓堆肥致使sul1、sul2、ermF和tetM基因丰度分别显著减少了66.5%、82.8%、72.8%和77.6%(P<0.05),但ermB的丰度显著增加了5.7倍(P<0.05).蚯蚓堆肥产物中intI1基因丰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67.2%(P<0.05),蚯蚓处理后ARGs总绝对丰度为4.19×1013copies/g,ARGs总去除率为82.6%,比对照组高45.4%.研究表明,蚯蚓可通过改变活细菌种群结构,减少ARGs潜在活体宿主的丰度,进而降低其传播扩散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8.
蚯蚓与污水土地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研究将蚯蚓--土壤床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试验装置。试验对蚯蚓的耐水能力,蚯蚓负荷、污水浓度以及渗滤速度等因素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间歇运行引养殖污水土地处理是可行的,系统的去除率随渗滤速度的增加而降低;蚯蚓的存在能提高土壤对氮的吸附能力,提高污水处理脱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