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环境社会治理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突出短板。2020年11月13日,环境社会治理专委会2020年年会成功召开,多位专家学者从多种角度围绕“新时代环境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和创新”进行了分享与讨论,对推动环境社会治理工作带来启示:一是环境社会治理是调整环境治理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制度手段,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完成从“物理”到“人文”的转变,体现平等参与的价值观。二是在转型期社会力量博弈变迁的背景下,环境问题须通过社会力量解决,并配套相应的环境社会治理新策略和手段,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三是坚持系统性思维,以目的为导向、理清治理主体和客体作用,协调布局环境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以环境社会治理核心要素、重点关注内容为抓手,构建环境社会治理体系。面对当前深刻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有必要进一步重点加强环境与社会相互关系与影响研究、环境社会风险防范体系研究、全民行动体系研究、关键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6,(1):62-63
山东慧通轮胎有限公司,成立于1979年.于1984年迁址到现在。为了保护环境,搞好环境污染治理,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企业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再生胶生产工艺,仅污水治理投资就达40多万元。1988年,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企业对原生产线进行改造.在扩大生产能力的同时不忘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投资500万元对粉尘和气味进行治理.并获得了原化工部颁发的“清洁明工厂”称号。  相似文献   

3.
王政伟 《绿叶》2014,(8):41-49
通过对中国乡村社会治理历史的纵向分析,我们归纳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四大必要的机制逻辑,并据此提出,现代乡村建设需要以解决“三化”问题和项目制的投入所造成的问题为出发点,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互动、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方针,在充分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的基础上,培育和激活自然社区组织,提高以自然社区组织为主体的公众参与度,探索协商民主在乡村社会的落地之道。  相似文献   

4.
冯永锋 《环境教育》2013,(12):58-61
民间组织,公益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被政府下发的文件统一称之为“社会组织”,貌似是有些道理的——有一天我在地铁里,和诸多以梦为驴的上班族一起,绕北京转大半个圈儿时,突然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公益组织,核心字儿是“公”,而社会组织,核心词儿是“社会”。于是,吸着二手空气,挨着一个个温热的躯体,我想着“四个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观点     
《绿叶》2013,(4):116-117
治理雾霾不会是免费的午餐.但”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治理污染的成本不能在政府、石油企业以及消费者之间得到公平的分配,如果公务车不能与私家车一视同仁.如果有车族只想着自己的便宜和方便,如果“两桶油”可以享受垄断的超额红利而逃避其环境与社会责任.那么最后的公平就只能尴尬地体现在雾霾面前的"人人平等"了。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的希望和未来在哪里?在学校,在孩子,为使孩子从小接受环境教育,从小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污染治理的紧迫性,本刊特设“环境前沿”专栏.采用栏目主特的方式,向广大读者提供环境问题和污染治理的前沿报告。以期促进全国环保工作的开展和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27日,第五届“绿色中国”论坛在北京举行。“绿色中国”论坛国中国环境化促进会承办.是2004中国环境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坛上、来自五湖四海在生态环境方面满怀踌躇与希望的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作了发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化促进会会长潘岳为论坛做了题为《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的演讲。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见地,振聋发聩的观点及建议.值得大家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其中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从中国整体绿色发展转型进程和状态看,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维度的绿色转型发展较快较好,社会维度相对滞后。因此,如何在社会生活和消费领域推动绿色转型是中国政府应关注和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国合会2018年主题是“创新引领绿色新时代”,本项目作为“创新与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课题下的专题研究,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下如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以及提升社会治理体系提供政策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李韧 《绿叶》2013,(9):72-80
一川远汇三溪水,独我汀江跨龙门。福建长汀是我国南方红壤土区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革命老区之一。多年来,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等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广大干部群众经过不懈努力.创新了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治理效果明显,从“水土流失冠军”到”水土治理典范”,由过去的“火焰山”陆续变成“花果山”,为全国水土流失区域治理积累了经验。为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长汀经验”形成的全过程.本刊从本期起.连着两期刊发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政协委员、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李韧先生撰写的来自福建长汀水土治理的报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格局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中国农村涌现出大量代表、服务和维护农民利益的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因其公益性和社会性在参与社会治理、助力乡村建设和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脱贫山区农村社会组织自身存在内生动力匮乏、组织管理松散和结构失衡等问题,在乡村契合和自身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制约性。结合脱贫山区农村社会组织的现状、问题及作用,探析增强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有效对策,通过加强党政赋能、创新组织体系和强化组织衔接等措施推动农村社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进而完善其在稳定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推动与衔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2007,(2):I0004-I0005
2006年.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令你动容?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行动令你深思?他们的名字走进更广阔的视野,他们的事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他们是新型工业化模式不遗余力的试验者.他们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活方式的开创者,他们是公民社会与政府良性互动的推进者,…….他们是2006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大奖的获奖者!  相似文献   

12.
罗丕  罗筠 《环境教育》2009,(5):67-69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具有了时代特征,也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它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是党在新形势下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果,是对社会文明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开辟了文明建设的新领域、新途径。在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生态体验:臻于美善境界的道德教育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接连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两个“意见”.国家教育部也陆续颁发相应的配套文件。如何将道德教育和环境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拓展其新领域并切实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理论建设的进步和实践模式的创新。刘惊铎,姚亚萍的这篇文章,基于课题组十余年的竖实探索.提出了“生态体验”的范畴.聚焦时代热点问题.为我国新世纪道德教育和环境教育改革与发展模式的探索打开了一个新视窗.把道德教育和环境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本溪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价基地.全市有400多家企业集中在市区.每年排放大量废气、烟尘、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严重污染了环境,曾一度被称为“卫星看不见的城市”,人民群众意见很大.也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7年前,本溪市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治理本溪环境污染的决定精神,制定了环境污染7年治理规划(1989——1995年)。规划提出,经过7年治理要使本溪的环境污染有明显改善,大气质量达到三级、水体质量达到五类地面水标准。7年来,本溪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负重奋进.团结拼搏,全面完成了治理任务。7年共投资4.8亿元,建成治理…  相似文献   

15.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美好家园,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环境已经逐渐难以支撑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持续扩张了。近些年国家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清华附中C0712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参加了中国地理学会组织的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地球小博士”科技大赛和海淀区教科所组织的“家庭绿色消费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活动。  相似文献   

16.
范春萍 《绿叶》2010,(4):44-49
重提十余年前的“绿色经典文库“就像说起一段遥远的往事,也像是在触摸自己的一个痛处。一是失望,对环境问题解决前景以及环保书所能起到的社会作用的失望;二是伤心,被读书界誉为“绿宝书”的“文库”竟受到市场冷落。若“文库”晚出版十年.市场响应会好得多。但反过来想,今天中国人环境意识的普及程度.是不是也可能与文库的“超前”出版有一些关系?环保事业是当今无可争议的人类要务.环保书要想走出重围,关键是找到环境与公众关注的切身问题以及焦点、热点问题的关系:在于如何以公众认同的方式把这些问题论证、阐释清楚,并进而影响公众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活噪声具有量大、面广、分散、影响不持续、监管难度大等特点,本文以现代化环境治理视角和社会治理视角深入剖析了我国当前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特殊属性及其防治的有效实践,分析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防治措施的内在联系,提出构建创新型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体系。该体系要求在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领域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强化社会共治,新增公众自治,将环境治理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既强调公众参与到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工作中,又强调社会各主体多元共治和自我管理,是社会生活噪声领域公众参与的升级版。最后,本文建议以宁静区域创建为切入点,通过有关监管部门联合发布宁静区域创建指导意见;地方政府落地实施,完善管理和技术指标体系;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德治和自治水平,以点带面逐步拓展宁静区域范围,实现创新型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体系的实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氮肥厂是一家年产4万吨合成氨的化工企业.该企业过去是常德市的环境污染大户。年排放工业废水556.5万吨.废气1330万立方米,固体废物1.4万吨。近几年来,他们坚持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在治理污染.综合利用“三废”上大作文章‘先后投资535.3万元.完成重点环境污染治理项目8个.逐步甩掉了污染大户的帽子,步入清洁文明工厂之列。连续6年被评为市环保先进企业。作为一个化工企业.他们是如何甩掉污染大户帽子的呢?其成功的做法是;管住源头,花大力气开展“三废’除合利用;舍得投入,全面治理环境污染‘重…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当前青海省的水环境问题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青海省节水潜力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节水措施,说明充分挖掘节水潜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进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强化污水治理,减少水污染,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姜裕富 《环境教育》2010,(11):39-4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生态文明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在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个人、政府组织、市场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等主体的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合作治理模式是政府治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