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恢复和重建淮北矿区生态系统,本文按照矿区各塌陷地的不同特征,提出了矿区生态保护总体规划,该规划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环保产业、生态旅游业和工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等,规划后最终使整个淮北矿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矿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淮北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恢复和重建淮北矿区生态系统,本文按照矿区各塌陷地的不同特征,提出了矿区生态总体规划,该规划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环保产业、生态旅游业和工业污染防治业建设等,规划后最终使整个淮北矿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增长,矿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了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铁矿区尾矿回收利用和处理的需求,本文提出在矿区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以达到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且探讨了铁矿区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4.
焦作煤矿区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焦作煤矿区在其开发建设中的主要环境问题研究表明,焦作煤矿区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矿区大气环境污染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其中以TSP、降尘污染较为严重;矿区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破坏显著;同时,矿区土地沉降、固体废弃物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问题,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最后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快速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对灵泉露天煤矿外排土场及采场进行了人工生态恢复实践,对不同生态恢复区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与评估。结果表明:7个恢复区共发现18科45种植物,多为抗逆性的禾本科和菊科植物。2013和2014年生态恢复区(Ⅰ和Ⅲ)生物多样指数(分别为1.99和1.84)高于矿区外围自然植被区(1.49),其它生态恢复区向自然植被区演变。人工生态恢复区分别有1~2种优势种,但自然恢复区则无明显的优势种。随着恢复时间的增长和精心的人工管护,生态修复区的生物多样性接近甚至超过矿区周边自然恢复区。高寒地区露天煤矿人工恢复措施可以起到快速修复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阐述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生态恢复治理的必要性,分析了生态恢复治理的内涵,总结了利用煤矿废弃工业场地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恢复矿区生态的实践与成效,指出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加强生态恢复治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红墩子矿区总体规划项目布局、矿区所在生态功能分区、规划扰动范围、程度,并结合井工矿的开采沉陷影响特点,提出矿区生态综合整治目标及生态综合整治措施,并对矿区生态恢复的补偿机制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凤凰锰矿区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锰矿区之一,历经数十年露天开采,遍布成百上千废弃采矿深坑,地表裸露光秃,重金属元素Mn、Cd、Pb、Cr等已污染土壤,危害植物生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针对该矿区的生态环境现状问题,提出生态恢复治理对策和建议,认为生态恢复应从加强矿区土壤性状、有害元素赋存状态研究入手,指导生态恢复,复绿美化山川,营造和谐的生态景观;指出要重视尾矿资源的再开发利用,提高生态治理综合效益;强调重视利用生物治理技术修复重金属元素污染废弃地,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和永续利用;建议加强管理组织综合研究,建立凤凰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创新示范工程,推动广西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朴门设计的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索可持续发展观下矿区生态修复规划模式,推动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革新,论文引入朴门设计理论,研究其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及运作过程;结合王石凹煤矿生态修复实践案例,分析了分区规划、扇形分析及循环布局等设计模式的应用现状,并对2014-2016年间王石凹煤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朴门设计能够把煤矿土壤重金属污染区纳入生态建设分区规划中,加快煤矿废弃地生物多样性恢复,促进生态平衡建设,推动煤矿废弃地生态系统融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实现煤矿废弃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是适用于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有效规划设计模式。研究结果能为矿区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结合煤矿区规划环评的特点,从景观功能与稳定性评价入手,建立了三层次的适用于煤矿区规划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晋中煤矿基地——西山矿区为例,进行矿区规划景观功能与稳定性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矿区规划开发活动中,应加强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和恢复,注重水土保持和景观破碎化的改善,以减少规划对景观功能和稳定性的破坏。运用本次确定的评价体系进行定量计算的结果与常规的景观定性分析结论基本一致,但该指标体系还需要从区域生态承载力人均化、加强污染物变化情况远期预测和细化地表沉陷引起土地面积损失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随着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和矿产资源的开采,造 区域性土地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本文针对山西矿区土地破坏严重而且在还在不断扩大的现实,总结了几年来在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中的经验,提出了矿区土地复垦内容、技术路线、方法和规划应具备的特点,对我国现有的矿区的土地复垦规划和生态重建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煤炭开采导致矿区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区域水循环等发生一系列变化,文章依据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矿区大气、水、土壤等单因素恢复技术,根据生态恢复技术,确定生态恢复的任务与方案,总结以上技术和方案.提出今后矿区生态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13.
煤炭开采导致矿区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区域水循环等发生一系列变化,文章依据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矿区大气、水、土壤等单因素恢复技术,根据生态恢复技术,确定生态恢复的任务与方案,总结以上技术和方案,提出今后矿区生态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14.
碳中和战略下煤矿区生态碳汇体系构建及功能提升展望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刘祥宏  阎永军  刘伟  黄占斌 《环境科学》2022,43(4):2237-2250
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矿区生态碳汇总量的降低,在碳中和战略下探索煤矿区生态碳汇提升技术和模式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研究构建了包括管理模式与技术方法两个层次,土壤碳汇、植被碳汇和湿地碳汇这3个主要类别,矿区生态碳汇规划、碳汇监测调查、碳汇功能提升和碳汇损失防控等多项技术内容的煤矿区生态碳汇体系框架,明确了煤矿区的主要生态碳汇类型(...  相似文献   

15.
神府东胜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分析矿区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入手,针对矿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对于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露天采矿中的环境问题与土地复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光琪  魏强 《能源环境保护》2000,14(6):28-32,41
露天采矿是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的较大规模的剥离和采掘活动,其对地表的破坏和矿区周围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密切的关注。如何实现采手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是目前露天矿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露天煤矿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的规划建设和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优化控制与环境管理,并提出了一些露天矿采场的土地复垦技术。  相似文献   

17.
煤矿区废弃矸石山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矸石山作为矿区主要废弃地类型之一,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通过对平煤集团矸石山实地调查、理化特征分析,最终提出了治理矸石山生态恢复的方法,包括边坡整形和边坡植被重建。通过该治理方法的实施,逐步实现了煤矿区废弃矸石山的生态恢复,解决了煤矸石污染问题。此方案的实施,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沉陷、植被损害以及地下水系破坏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恢复与环境重建体系,统筹协调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推进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环保政策要求、生态修复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矿区环境治理及政策制定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阳泉矿区是一个老矿区,多年煤炭资源的开采和下游电力、煤化工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的延伸造成了矿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阳泉矿区总体规划环评在矿区环境现状和回顾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识别矿区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和生态、水资源制约因素分析,预测了规划实施主要环境影响,论证了矿区规划的规模、建设时序、空间布局的环境合理性以及环境目标的可达性,提出的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较为充分地显示了战略环评的宏观性、前瞻性和导向性原则,对今后矿区总体规划环评的编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壤演替和植被演替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讨论矿区复合生态系统涵义的基础上,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探讨了大型露天矿区复合生态系统演替与原生态系统演替的不同,即露天矿区复合生态系统演替极大地受着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的控制,在演替过程中土壤演替与植被演替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了矿区复合生态系统。同时,还阐述了进行矿区生态重建的两大关键措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群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