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毫无疑问。土地退化在中国西部是一个严重问题。它对千百万穷苦农牧民的生计具有负面影响,并制约着中国几个最穷困省份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于土地退化的真正原因及制止土地退化的可行办法。还存在许多争议。这也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世界银行相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能够帮助中国为解决西部干旱省份土地退化问题找到可行的办法。《公约》和世界上其他环境公约一样,是用来减少穷困和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但如何在一个特定国家水平上成功地履行防治荒漠化公约主要取决于如何诊断问题的症结。如何从解决问题的国际经验中学习和应用这些经验教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农药、化肥、农膜污染加剧,秸秆焚烧、污水灌溉和养殖业污染日趋严重,乡镇工业污染蔓延,农业生态系统退化,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市向农村地区转移污染,公共财政和转移支付中未考虑农村污染治理问题,配套措施不完善,加之农村地区居民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已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障碍.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与环境: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的发展是自1980年左右实行开放下策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突出特征。这种发展在沿海各省非常快,不过正在向西部扩展。这些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它们对中国粮食生产力的以及它们所造成的农村环境的普遍退化。自50年代以来土地的逐步丧失呈递增趋势;农村地区的污染负荷越来越重;由于工业活动得到的报酬较多从而吸引了劳动者被放弃农业,结果降低了土地的养护 耕作水平。资源的约束和管理方式限制了强迫性保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系指通过风蚀、水蚀、次生盐渍化和污染等一个或多个过程导致的土地生物或经济产量的下降或丧失。风蚀是中国干旱土地上的主要问题,风蚀导致的土地沙质荒漠化面积为37.1万km2,水蚀主要发生于丘陵及山区,已影响到179.6万km2的中国土地,其中水蚀导致的退化土地面积为37.8万km2,受次生盐渍化影响退化的土地面积为6.3万km2。中国46万km2或占耕地面积的40%耕地缺P,33万km2或1/3的耕地缺K。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北方,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退化占30.1%,过度农垦占26.9%,过度樵采占33.7%,水资源利用不当占9.6%,工矿交通建设导致的占0.7%。在中国南方,因滥伐导致的土地退化占37%,陡坡开垦占35%,不适当植树造林占18%,工矿交通建设占10%。该文讨论了土地退化成因和危害之后,介绍了建国40年来中国土地退化防治成就,还提出了退化土地防治策略,如提高公众参与退化土地防治意识,强化立法和开展监测和环境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地球的荒漠化现象我们居住的地球,由于气候异常的变化,人类的不正常活动,造成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如过度开发、耕种土地造成土地贫瘠;牧区放牧过度,毁坏草场;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缺少完善的排灌系统导致土地盐碱化,这些都是荒漠化的原因。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  相似文献   

6.
云南森林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俊梅  费宇 《云南环境科学》1999,18(4):25-27,31
本文介绍了云南省森林资源状况因其遭到破坏而造成的危害,并分别用影 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和土地价值法等基础方法对云南省森林破坏的泥沙流失损失,伴随土壤流失的氮素损失和林业产值补偿损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贵州山区典型的岩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不合理的工矿开发,特别是遍布全省农村的工矿乡镇企业滥挖、乱采、无控制的污染排放,是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乃至土地资源丧失,土地退化(荒漠化)的不利人为活动因素,研究了工矿开发导致土地荒漠化的成因,防治对策,提出防治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南部土壤退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极其严重 ,这不仅导致了土壤生产力的降低 ,同时也导致了土壤的退化。本文在定位监测、室内分析及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土壤的退化机理。结果表明 :土壤中 <0 0 1mm颗粒和土壤养分流失是造成黄土高原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 ,耕地土壤结构状况的恶化和土壤酶的流失使土壤退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从而成为严重制约该区经济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9.
以系统观点讨论中国沙漠化的成因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漠化已经成为一个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界性环境问题。要防治沙漠化,必须先要找出沙漠化的成因。导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由于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外部环境的作用强度很大,超过系统的承受范围而导致系统崩溃。由于全球变化导致气候格局发生变化,中纬度地区趋于干暖化,另上我国境内地形因素的影响,加剧了季风强度,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并分布集中,主要集中在7、8两个月份,土地风化淋蚀作用强烈,使得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而人类过度活动和落后的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的沙漠化。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沙漠化特征,从我国实际出发,主要采取适应,预防和治理的策略来防止沙漠化的继续扩展。  相似文献   

10.
河南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黄河下游地区重要的湿地之一,本文针对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鸟类资源进行了叙述,对保护区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存在的湿地退化,土地管理权滞后,人为破坏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若干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浅议西部开发与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长江、黄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存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扩大,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等重大问题,分析了在西部开发中加强对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特殊意义,并提出了在西部开发形势下如何加强源区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许多地方,陆地旱化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土壤干旱导致养份流失,肥力下降,再也不能种植庄稼、树木和牧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称,生活在干旱地区的9亿人口正受到陆地旱化问题的威胁。人口增长、动物太多、过度放牧、水蚀风化和滥伐森林等,都是使土地生产能力日益下降的原因。在过去50年中,人类活动破坏了相当于中国和印度两国国土面积之和的土地,全球约有1/4的陆地面临沙漠化的危险。非洲2/3的人口生活在干旱地区,而这些地区70%以上用于耕种  相似文献   

13.
测绘过程中,对地理要素的采集等工作,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更好完成测绘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因素研究,从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土地退化、降低植被覆盖率三个方面,完成测绘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因素分析。在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土地退化、降低植被覆盖率三个条件中,两项都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分析其中一个条件,对环境情况的具体影响,并根据影响结果,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根据三种不同的研究结果,得出减轻测绘过程中破坏因素,对环境影响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地资源退化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1991~2003年),在辨析土地资源退化定义和分类基础上,将土地资源退化分为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非农建设用地占用、森林砍伐、天然草地退化和湿地萎缩7大过程.通过全面分析这些退化过程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揭示出中国土地资源退化的整体态势和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我国土地资源退化总体态势较为严重,尽管部分改善,但总体恶化;土地资源总体退化指数呈增加趋势,其中非农建设用地占用和湿地萎缩过程指数变化最为明显,造成土地资源退化程度最为严重.②土地资源退化集中于天然草地退化和非农建设占用过程,占66.27%,土地资源改善主要是沙漠化治理和森林恢复过程,占57.5%.③土地沙漠化和石漠化过程发生了逆转,面积总计减少了约15 578km2,但我国沙漠化治理过程主要分布在生态脆弱的西北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尤其是江河流域沿线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正在不断扩大.④约60%的非农建设用地增加来源于耕地占用,其中70%以上分布在东北、华北和沿海地区等高产粮区,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⑤耕地的损失必然造成土地开发复垦压力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大量生态用地被开垦为农田,如湿地资源退化面积的50%以上转化为耕地.这些分析和评价结果将为我国制定土地资源退化治理和保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水利、水电、农业、林业、牧业、交通、旅游、矿业等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水电不一定是清洁能源,过度开发水资源可能引起湖库干涸、周边植被减少,过度开垦、放牧可使土地沙漠化,不当的林业生产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交通建设易造成地质滑坡和水土流失,旅游开发不当将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景观破坏,矿业开发将破坏土地、导致地面塌陷、沉陷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相似文献   

16.
浅论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农村环境质量不能得到改善,全国环境质量 难以改善。但长期来由于经济发展的压力和各咎人为破坏,工农业污染和自然损毁退化等,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许多贫困地区难以走上小康之路,生态环境经是重要原因之一。该文在概述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报导致其恶化的主观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1.介绍近年来,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集中在苏丹长期干旱地区居民的困境上,并关注着与这些居民生存休戚相关的土地退化。突出的问题是,对土地退化的加速趋势人类应如何应付,尤其是认识到该地区基数很大的农村人口每年正以4%的速度增长后,人们对土地退化更为关切。本文将综述苏丹中部地区,主要是克德范省的旱地退化状况,并且特别论及80年代的干旱条件,研究的对象是位  相似文献   

18.
环境生物学     
X171 9701334浅论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陶思明(国家环保局)//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一1996,15(10)一5~8环信X一100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压力和各种人为破坏、工农业污染和自然退化等,使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十分突出,已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索。文章概述了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面源污染影响广泛(如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水环境富营养化)以及乡镇工业问题突出,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等。文章分析了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观原因是农村环保队伍力量薄弱,参与综合决策不够,经…  相似文献   

19.
重庆岩溶地区生态退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岩溶环境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本文从植被破坏、土壤侵蚀、石漠化等重大生态破坏问题方面阐述了重庆岩溶地区的生态退化现状和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重庆岩溶环境严酷,植被发生逆向演替,种子库的关键种和建群种也已退化,并且由于重庆陡坡耕地比重偏大,土壤侵蚀严重,区域土层处于负增长状态,促使岩体裸露,石漠化程度加剧。文章指出导致这些生态退化现象的发生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和水文因素等;人为因素主要是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利用过度和贫困等因素。最后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生态重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盘锦海岸带“红海滩”植物群落退化原因及恢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东海近岸难涂被誉为天下奇观“红海滩”由于人为干扰,生态环境破坏,河口地区冲积平原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造成翅碱蓬植被严重退化,在些区域大片枯萎,露出裸露滩涂,为发展地方旅游事业、遏止翅碱蓬退化,对翅碱蓬退化原因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从而为恢复翅碱蓬生态功能提出了切实可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