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及教训表明,城镇化建设在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程度不一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甚至陷入生态困境。在深入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需要特别注重完善推动城镇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从而形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历程,称为“A模式”,主要特征为城市低密度蔓延、全民机动化、资源大量消耗、一次性产品泛滥、过度消费等,总结经验教训,对比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历程,称为“ B模式”,主要特点是起步晚、水平较低、速度快,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形势,指出中国继续以“B模式”的城镇化发展将不可持续,不再适应中国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探索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的“C模式”,即是坚持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原则,走以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李迅 《环境保护》2013,41(2):17-20
城镇化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潜力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011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51.27%,城镇化已经从"人口转移型"城镇化进入到了"结构转换型"城镇化的新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之后,"城镇化"被寄予厚望,被主流观点认为是我国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发展大趋势。传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发展的模式并不适用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也不适应我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基于此,有关人员要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一定的认识,把握两者的关联性,结合早期城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科学合适的解决策略,进而保证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效果。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居民福祉与国土空间规划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星  周园  汤青  刘晔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6):1273-1287
我国城镇化已经步入中后期发展阶段,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建构。国土空间规划正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的关键。本文提出增进居民福祉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梳理了居民福祉内涵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居民福祉的主客观测度指标体系与方法,归纳了影响居民福祉和幸福感的综合影响因素。借鉴国外空间规划经验,建议把增进城乡居民福祉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之一,并在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注重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研究、灾害风险评估与韧性城市建设、三生空间优化、社区生活圈规划与精细化管理和大数据与智能决策系统等。城镇化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居民福祉提升,需要关注和加强城市合理等级体系、城市人口流动格局网络、半城镇化与就近城镇化模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与均等化、气候变化、城市灾害风险管理以及快速城镇化下人地关系演变等新型城镇化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低碳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山西省城镇化特征入手,梳理了城镇化中的高碳问题,针对山西省的发展阶段和特征,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实施低碳规划、推行绿色交通和建筑、倡导低碳生活等低碳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文章总结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4个新问题,结合国际城镇化建设中的经验,提出防震减灾工作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7项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地震速报与预警项目建设、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整合城镇综合减灾资源、提高公众防震减灾综合素质、推进防震减灾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为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地震安全问题,推进我国城乡地震安全均等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处理好南宁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制约之间的关系,建设"美丽南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着重对南宁市新型城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制约因素,思考如何协调南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国内外城镇化发展建设相关资料,总结和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经验,探寻城镇化发展所遵循的规律,以及对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结合国家宏观政策,阐述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性;在调查和研究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资料基础上,总结列举了我国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成因,结合典型案例——沈阳市在治理生态环境问题中好的举措,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城镇化发展受资源短缺和环境质量下降的严重制约,规划环评自身的理念、操作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更新和发展,以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鉴于当前规划环评的实施和有效性受制于诸多制度因素,借助战略环评的"评价理性、评价方法、评价机制"三要素框架,认为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规划环评应努力提升适应性,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治理加强的大背景下,着眼于发展与环境的一致性,提出进行评价理性转变——从技术理性到交流理性;评价方法完善——从程序固化到制度灵活;评价机制加强——以"协作"和"参与"为重心的导向性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城市湖泊湿地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的关键制约因素。包括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影响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粗放型城镇化模式加剧湖泊湿地生态环境压力,城乡资源管理存在差距危及湿地生态安全,城市湖泊湿地资源的经济特征影响湿地生态管理,其中消费结构变化是城市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随后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的思路与要点,即迫切需要转变观念,理顺政府管理职能;全面规划,推动城乡湖泊湿地一体化管理;推行生态消费模式;进一步发展生态产业;鼓励社区参与城市湖泊湿地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湖泊湿地保护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正针对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负面问题,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求。本文全面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基础这一观念,并提出以人为核心城镇化建设中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2014,(17):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自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全面改革、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布局之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招大棋,上升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地区地位特殊、作用重要,其协同发展是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领路人",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典型示范者。  相似文献   

14.
数字     
《环境保护》2013,(9):8
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副局长胡东升近日表示,未来3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约为11.7万亿元。据测算,2013-2015年,财政资金仅能支持当年城镇化新增投资的1/5左右。同时当前地方政府债券融资也难以成为城镇化的主要建设资金来源。因而,银行资金仍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建设资金来源。4月28日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新形势下,进一步厘清科技创新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规律、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科技需求以及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路径,对于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技创新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规律认识 科技进步是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基础,科技创新加速了人类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化是必然面临的发展趋势和客观的社会发展要求。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传统城镇化发展就取得了显著成效,城镇化发展水平明显逐年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逐渐出现了城市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如何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在迈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芳 《环境保护》2013,(23):29-31
面对传统城镇化模式带来的巨大生态与环境压力,全面推进城镇化的生态化转型,走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与协同创新之路,是中国实现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中国梦的重要目标和核心要义,也是化解生态环境风险、破解资源环境发展难题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再生资源产业对于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管理体系不善、技术装备落后、产业规划缺位和产业政策不清等突出问题。对此,提出六点具体建议,包括:加强立法和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再生资源高效回收体系,推动技术装备升级和推广,完善配套财税政策,强化产业规划统筹和部门政策衔接,加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19.
发展城镇林业是新型城镇化的题中之意,也是居民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绿色环境和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概述了林业的功能作用,在客观分析河南省城镇化及其造林绿化状况的基础上,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视角,探讨了加强城镇造林绿化美化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学角度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的人口再分布和社会组织制度体系转型过程。我国快速城镇化大幅度地改变了社会系统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资源环境影响,需要从其复合性、过程性、双向性、阶段性和社会性等方面予以理解和把握。迈向绿色城镇化需要加速推进制度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制度体系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