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盐津5.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性、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为地震预测预报积累经验,提供地震预报依据.分析研究盐津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强度等方面的规律,从理论上认识地震前的地震前兆变化、形态表现等明显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2.
数字地磁资料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天津市静海数字地磁资料进行了震例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震前地磁脉动转换函数,有明显的短临异常,且有典型的异常形态,数字地磁资料预报地震确是很有前途的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地磁脉动预报地震是很有前途的地震预报新方法,它将会使以磁报震的研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三、当前世界上抗御地震灾害的措施地震作为人类环境的一个重大问题,只要地球存在一天,就存在发生地震的危险性。人类虽无力抗拒地震,却有法抗御地震灾害,这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一场艰巨斗争。当前,世界上抗御地震灾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地震预报就实际情况来说,如何提高地震预报水平是非常紧迫的问题。地震预报有三个要素:震级、地点和时间。预报的成功可以大大减轻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安丘台电磁波仪在安丘境内3.3级地震和辽宁省岫岩5.6级地震前异常反映情况的详细描述,提出了电磁波仪的临震异常特征和发震机理,给出地震预报的时间范围和震震级预测。  相似文献   

5.
地震预报课程是防灾技术系学生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该课程既涉及地球物理各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面向地震预测的实践,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综合的课程。文中详细讨论了"地震预报"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内容、面临的问题,以及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主要措施等。  相似文献   

6.
安丘台电磁波观测的震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安丘台电磁波仪在安丘境内3.3级地震和辽宁省岫岩5.6级地震前异常反映情况的详细描述,提出了电磁波仪的临震异常行征和发震机理,给出地震预报的时间范围和震震级预测。  相似文献   

7.
地震预报课程是防灾技术系学生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该课程既涉及地球物理各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面向地震预测的实践,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综合的课程。中详细讨论了“地震预报”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内容、面临的问题,以及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主要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研究天祝地震危险区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通过研究基本查清了自治县的地震危险家底,并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今后预防地震和主要防震减灾以及地震监测预报等方面的实施意见。揭示了本县的地域异常规律,划分了重点地震危险区。可见研究天祝地震危险区划分和强震预测、预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天祝地震危险区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通过研究基本查清了自治县的地震危险家底,并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今后预防地震和主要防震减灾以及地震监测预报等方面的实施意见。揭示了本县的地域异常规律,划分了重点地震危险区。可见研究天祝地震危险区划分和强震预测、预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中国近代的三列大震系列.在它们发生之前都出现过强震系列.在地震预报中,使用强震系列与大震系列及其公式:Ni'=Ni-k'/(1-b)k可以预报强震与大震.利用强震系列的相关性,预测大震系列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是确定一个城市或地区某一类建筑在确定强度或某一确定时期内的地震作用下,发生某种破坏程度的概率,其目的是分析建筑物在遭受不同地震烈度影响时可能产生的破坏。系统梳理了现今为止国内外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学术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国内外传统的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和近二十年来国内对于传统震害预测方法的改进研究进展,以期为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安徽数字测震台网地震编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测震台网数字化系统运行以来,编目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地震震相分析均在数字化记录波形上进行标注,地震发生时刻、经纬度、震级由软件自动计算,生成地震目录和震相报告,数据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台网子台数量增加,地震定位更加准确,在地震预报研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溧阳台体应变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预报的基础是要有连续可靠的高质量的观测资料。地震台站一线的工作人员对本台产出的观测资料的可靠性最有发言权,溧阳地震台的体应变观测资料在历年的全国资料质量评比中连续6年获得前三名。本文通过对江苏溧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1996年11月09日在南黄海6.1级地震和1997年07月28日在南黄海5.1级地震,台湾1999年09月21日7.6级地震和2002年03月31日7.5级地震以及2001年11月14日青海8.1级地震前后,该台体应变资料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反应,并且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异常特征,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对地震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我们对这种规律认真的分析总结,以提供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震预报的基础是要有连续可靠的高质量的观测资料。地震台站一线的工作人员对本台产出的观测资料的可靠性最有发言权,溧阳地震台的体应变观测资料在历年的全国资料质量评比中连续6年获得前三名。本文通过对江苏溧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1996年11月09日在南黄海6.1级地震和1997年07月28日在南黄海5.1级地震,台湾1999年09月21日7.6级地震和2002年03月31日7.5级地震以及2001年11月14日青海8.1级地震前后,该台体应变资料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反应,并且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异常特征,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对地震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我们对这种规律认真的分析总结,以提供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ARCGIS的安徽省地震应急快速反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建立地震应急快速反应系统能够使人们快速响应地震,快速组织有效的救援行动.本文介绍了利用GIS技术计算地震的影响范围,对地震造成的灾害进行评估,同时给出相应的救援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的特点介绍,以及地下水宏观异常、动物宏观异常、地光、地声的产生原因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各种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的产生,是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发生剧烈变化所造成的。地震宏观前兆异常具有独特的映震特征,在地震预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一两年来,海淀区地震办公室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以《海淀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为中心,围绕落实《海淀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物质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地震应急工作.在建设《海淀区地震信息应急指挥中心》、开展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成立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开展灾情速报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陕西地震现场应急技术系统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国家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了全国一体化的地震应急与救援指挥技术体系,其中包括地震现场应急技术系统.在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中,陕西省地震局现场应急技术系统重点完成现场通信保障、协助现场考察等工作任务.通过对现场工作的总结分析,旨在把汶川8.0级地震现场工作中应急技术系统一些好的做法继续发扬,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参考建议,以便日后现场应急系统能更好地为大震现场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建设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向大家展示了在建设地震监测预报体系、震灾预防体系、地震应急体系方面的具体做法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