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类工业园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青浦综合类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作用于生态环境的8项经济发展指标和制约经济发展的11项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式.基于灰色理论,计算了上海青浦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联度与耦合度,对它们进行了时序变化分析,并与上海市青浦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性进行了时序比较.结果显示:上海青浦工业园区的经济...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耦合关系,而环境规制作为人类对环境的主动调节行为,能够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关系产生积极影响。论文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以成本-效益理论和效率-水平理论为基础,分别构建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发现: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在时空格局上呈现高度吻合,两者均以京津为双峰值点,并向南北两翼梯度递减。之后,采用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协调类型进行划分,从而判断两者协调性状况及时空演变特征,结论如下:1)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两者相关系数为0.82,但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不协调状态同样显著,两者基本协调的样本数仅占样本总数的13%,说明正处于初级协同阶段;2)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整体水平偏低,达到高水平的城市仅有北京市和天津市,但两者整体水平增强态势显著,石家庄市、唐山市等次级中心城市,以及秦皇岛市、沧州市等经济较发达城市已由低水平步入中等水平;3)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协调性呈现圈层状空间格局,主要分为核心圈层、中间圈层和外围圈层3个圈层,且核心圈层协调性优于中间圈层,再优于外围圈层。  相似文献   

3.
基于北部湾城市群七个沿海城市2005-2015年经济和环境数据,分析其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和协调系数评估指标,揭示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5年,在北部湾城市群主要沿海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海洋环境状况总体上呈现恶化-改善-恶化的变化趋势;北部湾城市群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整体为正"N"型;协调系数显示北部湾城市群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整体失调,仅茂名市为协调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协调度分析结果均表明北部湾城市群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整体呈不协调发展关系,该区应结合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落实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以实现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系统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构建了由自然资源要素、环境质量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组成的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层次分析-熵权法与综合指数模型相结合,依据2009年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数据,对中原城市群各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乡、漯河、平顶山生态环境状况较好,济源、开封较差;对于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郑州市,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污染压力大是威胁其生态安全的三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核心和经济建设的引擎,是城市间相互协同,发挥聚集效应一体化城市群体。城市代谢系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质、能量、货币和人类劳动力综合协调的自组织系统。城市代谢系统失调被认为是导致城市人口负荷过载、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过渡消耗等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因而通过社会—经济—生态等多维度指标构建对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评价尤为重要。本文以闽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结合城市代谢理论,从不同维度系统分析闽三角城市群能值代谢状况及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对不同城市群间和城市群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2010—2017年闽三角城市群总能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比重增幅较大,表明经济发展以资源消耗为主,对城市群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人口增长、土地空间限制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矛盾。(2)从不同城市群之间对比来看,闽三角城市群与环太湖城市群在资源利用率和经济产出方面略有差距,但在能值货币比率和环境承载力等指标方面表现较好,反映出闽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较为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较好效果。(3)从城市群内部结构对比来看,厦门、泉州、漳州三个城市均处于健康发展状态,且厦门、漳州可持续发展能力远高于泉州。厦门因产业结构优势对外部资源依赖性最小,总体经济发展效率稳步提升,较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城市社会福祉提高之间协调发展。泉州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经济产出效率提升较快但发展效率偏低,其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漳州产业结构较为平衡,区位优势和自然生态环境为其城市发展提供了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黄河流域战略背景和城市群发展规划,本文构建评价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于城市群比较研究中,再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分析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2007—2019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生态保护建设进展较为缓慢,二者耦合度波动上升。(2)上游城市群的协调度低于中下游,整体协调度提升至良好协调。(3)存在从经济发展滞后型向生态保护滞后型的转变。(4)各城市群的协调度存在关联效应。(5)影响耦合的机制和民生发展与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绿色发展与农业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湖南经济发展的一个机遇,也是湖南率先探索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责任.本文研究了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环境状况,并就如何加强生态环境的优化来促进"两型社会"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结合山东半岛生态环境现状,根据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特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选取了25项指标构建了其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山东半岛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估,对2009及2012年度山东半岛6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做出评价.评价结果为威海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为Ⅰ级优,承载力稳中有升,青岛、烟台、日照市为Ⅱ级良,青岛、烟台承载力略升,日照略有下降,潍坊市为Ⅲ级中等,承载力有所下降,东营市由Ⅳ级差变为Ⅲ级中等,承载力明显好转.同时,并对每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做了分析说明,以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陕西省的能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文章基于陕西省目前能源和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构建了能源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协调度"来描述该系统的发展状况,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和分数,分析评价了能源和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结果表明:陕西省能源、环境和经济目前处于中级协调。  相似文献   

10.
材料在生命周期内应与环境相协调。本文综合论述了生态环境材料的由来、概念、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对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方法,各种类型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生态环境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几个研究实例。重点论述了合金再生循环过程中的杂质分离和杂质无害化技术,有机聚合材料的再生循环技术。分析了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