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的环境功能表现为农业生态系统本身所固有的维护生态系统弹性及稳定性的特性与人类生产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环境影响的综合效应。具体而言,农业生产活动直接的环境收益包括:通过管理土壤和作物减少土壤侵蚀、作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土壤固碳、农田或池塘蓄水防洪及控制土壤侵蚀、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构成农村景观等;农业对其他生态系统以及可再生资源的负面影响包括肥料或畜禽粪便污染水质、农药残留、温室气体排放、生态系统弹性降低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在人工调节和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产体系,其环境、气候、化肥虽在表面上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却互相影响、制约,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哈尔滨农业生态系统中化肥、气候及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更好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保护环境发展农业的新模式——生态农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态农场的提出为了解决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而产生的食物匮乏,农业生产中能量的大量浪费和森林的破坏,以及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和衰退,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失调,使生产处于恶性循环之中,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发展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使能流和物流在生态系统中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地球支持生命的能力,以满足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农业生态系统,本来就是人们尽量保存自然生态系统的情况下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太阳能被植物吸收形成森林,产生的枯枝落叶,以及通过食草、食肉动物制造的有机废杂物,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又成  相似文献   

4.
<正> 所谓生态农业,就是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自然环境和人为条件,在创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中所进行的一种农业生产。由于这种农业能正确处理人类、生物、环境三者关系,有利于解决各种矛盾,能扬长避短,兴利除害,维护生态平衡,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生态农业的特点初步归纳如下: 1.整体性:生态农业是一种能把宏观农业与微观农业相结合的整体农业。所谓宏观农业,就是从整个系统出发,注意发挥各个组分的总体功能作用,不论系统大小,都  相似文献   

5.
吴照浩 《环境导报》2003,(12):10-11
农业生态环境是指农业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因素的总和,其中包括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当前农业生态环境普遍面临自然生态退化、面源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农药化肥不合理施用以及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等问题。如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解决农业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指通过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对农业生产、发展各个不同环节物质加以综合利用,形…  相似文献   

6.
一、生态农业的概念 生态学是探讨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和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生态农业就是要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农业生产。 生态农业是全面规划、协调发展的、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就是通过人的劳动和干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与功能,建立起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比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大的产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所谓生态农业就是用生态学的原理指导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的再循环率,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得到综合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使资源得到持续的利用,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从这一观点出发,农业生产是一个转化农业自然  相似文献   

8.
所谓农业环境,是客观物质世界中和农业生物发生相互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它通常指农作物,森林,畜禽,鱼类和其它经济水生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土壤、水体、空气和阳光等自然条件。农业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活动改造自然生态系统而形成的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态系统。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9.
通辽市野生动植物资源总量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和结构完整,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具有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较强、过渡性区位生物多样性战略地位突出、生态类型与物种丰富、政府高度重视等优势;受到生态系统本底的脆弱、生产和生活方式传统粗放、水资源短缺,湿地资源总量急剧下降、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等制约;面临全球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国际新潮流、全国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机遇和内蒙古"十二五"规划建设全国生态屏障的战略机遇;全球气候变化、历史上经济粗放和资源过度开发引发的生态危机,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生产将对通辽生物多样性保护将构成一定威胁。通辽市必须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0.
灌水和生物炭施用对水稻土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鹏  祁乐  牛海东  王子芳  高明 《环境科学》2019,40(10):4700-4707
水稻田的生态系统呼吸和温度敏感性(Q10)在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间歇灌溉和淹水灌溉两种方式下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10 t·hm-2生物炭+化肥(LBC)、20t·hm-2生物炭+化肥(MBC)和40 t·hm-2生物炭+化肥(HBC)这5个处理的稻田生态系统呼吸和Q10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淹水灌溉下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10分别为4. 45 (CK)、7. 40 (NPK)、6. 44 (LBC)、4. 58 (MBC)和3. 87(HBC). 5个处理下淹水灌溉比间歇灌溉均显著降低了稻田生态系统的Q10值(P 0. 01),CK、NPK、LBC、MBC和HBC在淹水灌溉下分别比在间歇灌溉下降低了48. 6%、55. 2%、67. 9%、70. 3%和70. 8%;②两种灌溉条件下,化肥与生物炭配施相比不施肥处理均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的呼吸,但不同的生物炭施入水平,对生态系统呼吸的促进作用差异不显著;③化肥与中、低量生物炭配施相比不施肥均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P 0. 05),但MBC和HBC处理均比NPK处理降低了稻田生态系统的Q10值,稻田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随着生物炭施入水平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利用工程是减缓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全面认识这些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科学规划和实施工程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文总结分析了太阳能利用工程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方面的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结果表明:(1)在一些太阳能利用工程区,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及植被盖度增加,而一些工程区却降低;工程建设对植被和土壤的干扰导致水土流失;工程占用土地和耗水及影响微气候条件等对生态系统碳排放和能量平衡造成影响;区域性布局这些工程对植被功能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工程设备遮荫造成一些作物产量下降或增加.(2)工程设施引起的水分改变和遮荫使一些植物的丰富度增加,使一些植物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存活率提高,但光伏板对鸟类和昆虫等动物将会造成碰撞以及不适宜的产卵而将可能带来死亡风险;施工过程导致的植被清除和景观破碎化等对生物多样性也将造成不利影响;施工过程造成的水网损失、破碎化以及洗涤沙尘而耗水对水生生物多样性也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光伏板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也造成一定影响.(3)施工期和运营期间将带来扬尘、噪声、废弃物等污染;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种植业效益的探讨──山东鄄城县糖牛楼村种植结构的调查菏泽地区环保局张作瑞发展生态农业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环境,繁荣农村经济,保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科学途径。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  相似文献   

13.
谈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放总量人类生活在地球生物圈内,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物圈是一个由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物质组成的庞大的生态系统。人是这个庞大的生态体系中生物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在生物圈里,生态系统的类型、规模和结构可能很不相同,但在一切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能量流通和物质交换。正是通过一定的能量流通与物质交换,把生态系统中各结构单元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的一系列动态平衡。人类就是在这样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环境条  相似文献   

14.
环境生物学     
X 17 9402602混合床反应器中宾主共栖生物的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 of xenobioties in a fixed bedreaetorl刊,英]/Chantal Seignez…11Environ.Progr一1993,12(4)一306~311 环情6153X 171 9402603用全息观点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曹志平(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生态学杂志/中国生态学会一1994,13(l)一64一68环情Q一28 作者认为,生态系统与生物体之间存在着全息关系。发现农业生产过程与生命物质代谢过程有八个方面的相似之处,l)实质,2)中心环节,3)替代或转化,4)目标,5)二种形式或途径;6)管理或催化,7)非平衡过程,8)能量储存。讨论了类…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地球是极大的资源贮藏库。日光、空气、水分、土地、生物、矿物及其它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口膨胀,粮食不足、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日益污染的今天,人们对于地球资源及其利用现状极为关切。 (一)太阳能资源:太阳能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并未受污染的能源之一,其辐射能为14×10~(20)年千卡,地球每年接受太阳能60亿千瓦小时,是世界每年消耗能量的几万倍。目前利用太阳能最好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质的碳每年达30×10~(11)  相似文献   

16.
为解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于PSR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大湾区的香港米埔、深圳福田、广州南沙和珠海淇澳岛4个典型城市红树林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识别健康问题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表明: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为淇澳岛(3.05,健康)>米埔(3.03,健康)>南沙(2.54,亚健康)>福田(2.13,亚健康).就压力指标而言,米埔和福田红树林的自然压力源为病虫害和生物入侵,人为压力源为人口、经济相关指标及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福田还受到工业废水排放的压力.就状态指标而言,红树林受海水营养盐污染严重,南沙和淇澳岛红树林存在严重的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红树植物多样性(除南沙红树林外)和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偏低,但鸟类生物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就响应指标而言,福田和南沙红树林由于面积小而生态服务功能偏低,南沙红树林的管理水平不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红树林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生态失衡导致的病虫害与生物入侵、受纳外源污染导致的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共性问题及自身特征与管护水平差异导致的其它个性问题.针对上述健康问题,建议:以缓解生态失衡为目标高效监测并推广基于自然法则的生态恢复,以源头控制为根本整体改善环境质量,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城市红树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高效利用资源,即在解决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问题的同时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生态农业建设不是单纯保护环境,也不是纯粹农业生产,而是寓环境保护于农业生产中,措施上强调通过食物链网络化以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达到系统内部生态位的充实和资源潜力的深度开发;技术上不是研究创造新技术,而是各类现有技术的合理组合,是系统整体上的调整和完善.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各种生物在系统内都能占据充分发挥其个体作用和功能的生态位,使系统达到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的高效统一.  相似文献   

18.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生物有机体中,从而为各种生态系统提供了第一性生产。目前,人类利用的农产品只是生物资源的一部分,大量的有机残体(植物秸秆、柴草、枯枝落叶、农副渔产品加工的下脚料等)有的用于沤肥、有的用作燃料,大部分则在自然状态下被微生物分解,将化学能转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有机残体中的化学能大部分没有被人类重新利用。这是生物资源利用上一个极大的浪费,也是农业生产上一个极大的损失。运用生态学原理实现有机残体资源化,可全面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农…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第一,对农业生产的价值,第二,对医学价值;第三,对工业生产的价值;第四,稳定生态系统的价值;第五、教育,科研及旅游价值,第六,为人类提供适应未来变化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湖南省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包括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植被垂直层谱的完整性、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入侵度5个评价指标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以县(区)为单位,对湖南省125个县(区)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评价. 结果表明:有51个县(区)的生物多样性状况为“高”,有53个县(区)为“中”,有12个县(区)为“一般”,有9个县(区)为“低”. 评价结果与湖南省生物多样性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基本能反映出湖南省植物多样性的整体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