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湖地区农田土壤磷素动态及流失风险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自80年代初以来,太湖流域农田土壤(0-15cm)磷素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全磷平均提高了0.1g/kg左右,速效磷含量大多增加了4-5mg/kg;种植经济作物的土壤由于磷盈余量大,磷素水平提高幅度更大;缺磷土壤的面积已经大大减少。与此同时,土壤磷素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土壤磷向水体流失的风险。不同类型土壤的固磷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别,而区内某些固磷能力较低的土壤常常被用来种植经济作物,过量的磷素投入增加了土壤磷向水体流失的风险和流失量。  相似文献   

2.
广州城郊菜地土壤磷素特征及流失风险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化学分析和土壤淋洗试验对广州城郊菜地土壤磷素特征和流失风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城郊菜地土壤全磷含量极高;与自然土壤相比较,菜园土壤无机磷比例增大、有机磷比例降低;无机磷中的AI-P、Fe-P比例增加.O-P比例降低,Ca-P比例基本一致;土壤Olsen P、Bray-1 P、Mehlich-1 P、0.01mol/L CaCl_2和H_2O提取的磷含量相当高;土壤淋洗液中溶解态磷和总磷持续保持很高的浓度,土壤磷供应强度大。菜园土壤中磷进入水体引起水体磷浓度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大;土壤磷的测定值可作为土壤磷流失风险和对水环境影响程度的评估依据。菜地应作为农业非点源磷污染的优先控制区、应通过严格控制磷肥的投入和合理施肥等控制磷的流失。  相似文献   

3.
集约化蔬菜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及流失风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南京市郊集约化蔬菜长期种植基地为对象,采集蔬菜种植年限分别为3~5、15~20、25~30 a的土壤,测定土壤全磷(TP)、速效磷(Olsen-P)、水溶性磷(CaCl2-P)、生物有效磷(NaOH-P)的含量,并对0—20 cm土层磷素吸附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土壤磷吸附饱和度(DPS)、最大缓冲容量(MBC)来对土壤磷素流失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除NaOH-P外,其余各形态磷(TP、Olsen-P、CaCl2-P)都随种植年限延长呈增加趋势。不同种植年限土壤TP、Olsen-P、CaCl2-P、NaOH-P主要积累在0—20 cm土层,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磷的累积量逐渐降低。DPS随种植年限延长而升高,种植年限25~30 a的菜地0—5 cm土层DPS超过土壤磷素流失环境敏感指标临界值(25%),其MBC也最低,表明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磷素流失风险加剧,且流失风险主要体现在0—5 cm土层。  相似文献   

4.
王占哲  陈渊  王刚  王文刚 《生态环境》2002,11(3):283-285
采取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组合施肥技术对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施肥较单施化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8~3.3g/kg;土壤全氮增加0.05g/kg,速效氮(除Ⅱ处理外)增加6.6~44.6mg/kg;土壤全磷增加0.15~0.29g/kg.速效磷增加15.68~37.21mg/kg。土壤有机质增量为0.6~23g/kg;土壤氮素增量全氮增加0.002~0.25g/kg,速效氮增加11.6~39.4mg/kg;土壤磷素增量全磷增加0.09~0.24g/kg,速效磷增加23.59~57.28mg/kg。在保持土壤肥力有所提高的情况下,玉米大豆两年平均产量提高7.7%~17.3%,净收入提高19.4%~37.3%,由此可见,组合施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针对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磷素淋洗风险,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有机肥和磷肥对滨海盐渍化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磷素淋洗风险的影响。试验设磷肥与有机肥两个因素,3个磷(P_2O_5)水平,分别为P0:无磷,0kg·hm~(-2);P1:低磷,64 kg·hm~(-2);P2:高磷,128 kg·hm~(-2)。3个有机肥(碳)水平,分别为C0:无碳(有机肥0 kg·hm~(-2));C1:低碳,450 kg·hm~(-2)(有机肥1 000 kg·hm~(-2));C2:高碳,900 k·hm~(-2)(有机肥2 000 kg·hm~(-2))。共设7个处理:T1:无磷施用;T2:低磷;T3:高磷;T4:低碳低磷;T5:低碳高磷;T6:高碳低磷;T7:高碳高磷。结果表明,磷肥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剖面中H2O-P、Na HCO3-P含量;低磷低碳处理下0~20 cm土层土壤中磷饱和度(DPS)较低磷处理低,其他土层土壤中磷饱和度无显著变化;而低磷高碳处理可显著提高40~60 cm土层土壤中磷饱和度,高于28.1%的临界饱和度;高磷低碳处理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为31.8 mg·kg~(-1),对整个剖面土壤中磷饱和度影响不大,磷素淋洗风险较小;而高磷高碳处理在提高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同时,显著提高了20~40、40~60 cm土层土壤中磷饱和度,且均高于临界饱和度,导致整个土壤剖面具有很高的磷素淋失风险。在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种植中,配施450 kg·hm~(-2) C和64 kg·hm~(-2) P_2O_5(碳磷比为15.1)时,磷素淋洗风险较低,而过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将导致土壤磷素淋洗,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杨珏  阮晓红 《生态环境》2001,10(3):256-258
农业非点源磷的输出是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弄清土壤磷的流失机理可为进一步控制农田径流磷的流失提供理论依据.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在土壤磷素循环研究成果,并对其加以评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壤磷素循环对研究土壤磷的径流流失的重要作用.关健词土壤磷;循环;流失  相似文献   

7.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和农业土壤磷的不断积累,农田磷有明显向土壤深层淋失的现象.前人研究表明我国亚热带区在高强度农业生产和大量施用化肥的作用下,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和环境富营养化最为严重的地区.本文拟以中国亚热带区典型代表性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区域耕作土壤调查、室内模拟测定、原状土柱试验和田间定位观测等方法相结合,评估亚热带耕作土壤磷素淋失环境风险.研究表明:1)稻田土壤有效磷饱和容量区域差异较大;2)长沙红壤稻田土壤有效磷饱和容量(47.6 mg/kg)显著高于湘阴湖积物稻田(39.2 mg/kg);3)施用牛粪可显著提高稻田土壤pH值,更够防止稻田土壤酸化和控制污染稻田土壤重金属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崇明东滩旱作农田土壤磷素流失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不同施肥和地表管理方式的梨园和菜地磷素的流失进行监测,研究了崇明东滩旱作农田土壤磷素的流失负荷、流失途径及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分析了不同施肥和地表管理方式对农田土壤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旱作农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渗漏流失和泥沙流失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总磷浓度临界值;土壤磷素流失以泥沙流失为主,泥沙总磷流失负荷占总磷流失总负荷的70.7%~82.2%;磷素流失主要发生在6、8和10月,这3个月总磷流失负荷占全年总磷流失总负荷的71.6%~73.0%.对磷素流失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旱作农田土壤磷素流失与降雨量、降雨侵蚀力、径流量、径流水中总磷浓度等因素相关显著.与常规对照方式相比较,保持表土植被、覆盖地膜和精确滴灌,可减少旱作农田径流和泥沙产生量,降低总磷流失浓度,梨园和菜地总磷流失负荷消减率分别可达20.6%和12.6%.  相似文献   

9.
太湖地区侧渗水稻土稻田磷素动态特征及其潜在环境效应的田间测试结果表明,水稻地上部收获带走的磷量平均为47.5kg·hm-2;土壤表层0—10cm富集的磷、整个稻季径流流失的溶解态磷、颗粒态磷和总磷与施磷量呈线性相关关系。水稻生长季由径流损失的总磷量约在1.3~5.1kg·hm-2,损失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肥会增加磷素径流流失风险,在当地施磷量30kg·hm-2条件下,水田磷素流失量相对很小。太湖地区侧渗水稻土稻季建议施磷量为50kg·hm-2。  相似文献   

10.
土壤有效磷数量和强度及其缓冲系数是评价土壤磷素供应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解吸实验、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土壤磷解吸特性及其与供试蔬菜的效应。38个磷素解吸实验表明,土壤镉解吸模型的修正式能很好地模拟土壤磷素解吸动态特征,有32个回归模型达到显著水平。土壤磷解吸模型可同时求得表征土壤磷有效性的磷可解吸数量Q和土壤溶液初始磷浓度Cli及其缓冲系数b。盆栽试验表明,土壤磷解吸特征值Q和Cli与空心菜(Iponoea aqatica)和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吸P量有显著水平的抛物线型关系,且与土壤类型无关。田间试验表明,Q值与供试蔬菜鲜重产量亦有显著水平的抛物线型关系,可求得试验条件下空心菜和莴苣(Lactuca sativa)磷肥施用的Q值临界指标分别为11mg/kg和13mg/kg。解吸模型研究为评价土壤磷素有效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