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冒顶片帮事故在煤矿各类事故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尽管其造成伤亡的人数不及瓦斯爆炸或火灾的多,但由于较为频繁,所以危害性很大。例如对福建省1985年“事故调查报告”中的各类事故进行统计的结果,掘进巷道冒顶的伤亡事故,占总数的48%。这里采用事故树法对煤矿掘进巷道的冒顶片帮事故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我国冶金矿山冒顶片帮事故占井下事故总数的20%~30%,有色矿山为32.27%。在国外,加拿大矿山冒顶片帮事故占32%,日本占16%。可见预测预防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意义重大。利用测定岩石位移量来监测矿山顶板稳定性的仪表,国外有简单的机械式目察报警装置、岩体位移监测仪,也有参数自动化记录的监测仪表,70年代起还广泛使用激光和红外线探测巷道和采场表面的位移。国内用  相似文献   

3.
矿山冒顶片帮事故历来是造成矿山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危害很大。其原因何在?下面两篇短文分别作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可供有关矿山参考,以便针对各自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减少冒顶片帮事故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我厂矿山从1950年以来,因工死亡职工31人,其中冒顶片帮死亡17人,占55%。这说明,冒顶片帮事故是一个突出问题。现试用故障树(FTA)方法分析此类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寻求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的预  相似文献   

5.
我公司1971~1986年共发生工伤事故3090起,死亡29人、重伤142人、轻伤2965人次。其中冒顶片帮是死亡、重伤人数最多,危害最大的事故(死亡9人,占31%;重伤40人,占28.2%;轻伤278人,占9.4%)。现将我公司历年发生的43起冒顶片帮事故作一简要的统计分析。一、事故原因分析 1.物质技术和管理的因素据统计,由物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冒顶片帮事故的伤亡,在冒顶片帮伤亡人数中,死亡占77.8%,重伤占42.5%。这些因素主要是: (1)爆破办法不当:井下巷道和峒室,多年来一直沿用小打眼、多装药、不用炮泥填塞(有的甚至用炸药填满炮眼)的爆  相似文献   

6.
冒顶事故是地下开采矿山较常见的多发事故。1980~1990年,我区(包括原武安县)地方冶金矿山共发生冒顶(片帮)事故49起,事故次数及伤亡人数所占比例比各类事故都高(见附表),对矿山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威胁极大。因此,应充分认识和分析冒顶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搞好预防预报工作,以避免冒顶伤亡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煤采动后,其上覆岩岩体失去支撑,未采动前的原始应力的平衡状态就遭到破坏.由于重力作用,岩体必有下落的趋势,再加上复杂的地质构造和采、掘放炮的震动,势必又加速顶板下沉变形,潜伏着冒顶片帮的隐患.福建煤矿事故中,顶板事故最为严重.据福建煤矿史志资料,冒顶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50%以上.其中,老顶周期性来压造成的大冒顶,死亡人数极少,福建自1958年建煤矿以来,仅有一例大冒顶死亡事故,且仅死亡一人,而其他都是局部性冒顶造成的伤亡.  相似文献   

8.
煤采动后,其上覆岩岩体失去支撑,未采动前的原始应力的平衡状态就遭到破坏。由于重力作用,岩体必有下落的趋势,再加上复杂的地质构造和采、掘放炮的震动,势必又加速顶板下沉变形,潜伏着冒顶片帮的隐患。福建煤矿事故中,顶板事故最为严重。据福建煤矿史志资料,冒顶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50%以上。其中,老顶周期性来压造成的大冒顶,死亡人数极少,福建自1958年建煤矿以来,仅有一例大冒顶死亡事故,且仅死亡一人,而其他都是局部性冒顶造成的伤亡。  相似文献   

9.
对七二一矿1977~1987年发生的104例普通法天井掘进事故进行的分析表明,片帮冒顶、坠落分别占32.7%和24%,是用普通法掘进天井时的多发事故。本文针对片帮冒顶和坠落进行事故树分析,编制了安全检查表。  相似文献   

10.
冒顶是煤矿中最为常见的事故,一般占煤矿事故总数的40%左右。发生了冒顶事故,不仅浪费煤炭资源,损失坑木或钢材,而且往往造成人身伤亡。有时由于冒顶,还会造成瓦斯积存、自然发火,导致地表下沉等。可见冒顶事故危害甚大。 冒顶是怎么回事呢?在井下开凿巷道、挖煤时,挖空了的地方如果不支护,悬露的顶板经过一定时间就会变形下沉,逐渐产生裂缝。裂缝增多,整体岩石就会破裂、脱层。表层部分冒落了,其上方的岩石又会破裂、脱层,再冒落。这种现象就是冒顶。 冒顶有大面积冒顶和局部冒顶。对大面积冒顶,大家比较注意防范;而对局部冒顶,思想则较麻…  相似文献   

11.
矿山坠井事故在矿山伤亡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据有关资料统计,这类事故在金属矿山约占11.0%,在非金属矿山约占12.6%,在煤矿约占3.46%,分别居这几类矿山事故总数的第三、第二和第六位。表1为我公局所属矿山30多年来死亡事故类别的百分比。从表中可以看出,坠井事故仅次于冒顶片帮和车辆伤害,占第三位。因此,加强矿山安全管理,认真分析和掌握矿山坠井事故的发生原因和发生规律,积极采取预防措  相似文献   

12.
冶金矿山的爆破事故、冒顶片帮、运输伤害和打击坠落事故是四大主要灾害。特别是爆破事故对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造成莫大损失。因此,分析爆破事故的原因,研究其变化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大量爆破事故的综合归纳,进行事故分类,分析其原因,提出减少爆破事故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冒顶,简而言之就是通风道坍塌。按照顶板一次冒落的范围及造成伤亡的严重程度,可将常见的顶板事故分为两大类:局部冒顶和大冒顶事故。  相似文献   

14.
鞍钢矿山公司针对矿山生产中的车辆伤害、触电、冒顶片帮、机械伤害、爆破伤害等多发性事故,1986年以来,安装电机车高压门联锁、电机车脚踏开关、铁路压道铃、触电保安器、井下报警计时器、翻斗车起斗  相似文献   

15.
井下岩石风化严重的矿山如何改变采矿生产事故的被动局面?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坑采车间的作法是引进并消化应用采场护顶的短锚杆、长锚索和金属网“合三为一”的护顶新工艺,确保了采场的安全生产。 这项护顶新工艺的具体实施步骤是:根据井下采场岩石结构松散情况。6~9米打一根长锚索,然后用短锚杆加密护顶,再在岩石风化严重的地方布设金属网。其作用是,长锚索可以控制大面积岩石塌落;短锚杆能协助长锚索制止局部岩石坠落;金属网则兜住由采矿爆破震动而坠落的小块岩石。 国内有关采矿专家证实,该护顶新工艺的应用、在目前国内有色…  相似文献   

16.
磷矿矿山顶板稳定性分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冒顶片帮事故是地下矿山危害最为严重的事故,矿山地压管理是地下开采矿山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顶板稳定性分析是地压管理的重要方法.提出了顶板稳定性分级的指标和分级方法.首次指出风化作用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并就地下水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今年1~4月全国工矿企业事故情况未见好转。与去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增多0.5%,重伤人数减少9%。其中国营企业死亡人数减少7%,重伤人数减少9.4%;县以上集体企业死亡人数增多14.7%。4月份情况尤其严重,与去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增多7.1%,其中国营企业死亡人数增多14石%。 1~4月事故的特点是,国营企业减少,集体企业上升。最突出的事故种类为车辆伤害、冒顶片帮和高空坠落。 集体企业事故上升的原因,一是劳动条件差,管理水平和职工安全素质低下;二是进入农忙季节,相当一部企业职工自天厂里忙,夜晚地里忙,过度疲…  相似文献   

18.
鲁中冶金矿山公司小官庄铁矿是一个年产140万t原矿的井下开采矿山,矿体赋存条件复杂,具有“深(地表以下400多米)、缓(倾角10°~30°)、软(矿岩松软破碎)、粘(矽卡岩、粘土质砂岩遇水膨胀泥化)、变(形态变化大)”等特点,地压大,矿岩承载能力低,巷道稳定性很差,冒顶片帮时有发生。1993年,这个矿出现了两次冒顶片帮事故,死亡4人。  相似文献   

19.
冒顶事故是煤矿中最容易发生的事故,且冒顶事故伤亡比重又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伤亡事故,据我省“八五”期间统计资料表明:91~95年5年中全省煤矿发生事故死亡255人,其中顶板事故死亡141人,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伤亡人数的第一位,在冒顶事故中,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最突出,占总数的70%以上,其次是掘进.因此,加强顶板管理,防止冒顶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近些年的通报,在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统计中,地下矿山发生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而在地下矿山发生的较大事故中,因火灾和炮烟等引起的中毒窒息事故,分别占地下矿山较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30%和40%以上,两项数据均居于地下矿山各类事故之首。地下矿山事故,特别是地下矿山中毒窒息事故制约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