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波 《环境保护》2001,(7):15-16
按照法律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应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作为国家环境执法的唯一技术依据。但是,自1999年3月起,还是出现了两套机动车排放标准并存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按产品质量标准模式管理污染排放标准,混淆了自愿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技术法规)之间的本质区别。今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工作,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编号后,由两局联合发布。同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对重叠发布的和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审批发布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清理,重新审批、编号和发布。我国环境保护标准制定工作将重新走上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的比较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现状出发,分析其结构特点,剖析了现行排放标准执行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并与美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进行比较,提出适应我国21世纪环境管理需要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的基本设想。主要包括: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在经济可行的技术基础上,脱离与功能区对应的关系,采用吨产品排放限值,缩小综合排放标准扩大行业排放标准,逐步按工艺、产品种类制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单力 《环境》2006,(11):50-53
日前,国家环保总局透露,我国将分别在2007年全面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标准(国Ⅲ标准),2010年全面实施国家第四阶段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国Ⅳ标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一时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9、建立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标准体系从本文前面对有关各方面的探讨与分析可以看出,“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标准化的开展是多层面的,涉及“固体废弃物”作为“资源”从开发、回收、分类、贮运、再生产的全过程,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来全盘考虑,这就产生了标准体系的概念。每一项标准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举个简单例子,制订了其种利废产品标准,不能以为标准化目的就达到了。有了产品标准以后,还必须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标准都建立起来,如与该产品标准密切相关的原材料(二次资源)供应标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标准以及大量的基…  相似文献   

5.
推导保护水生环境质量标准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推导水生环境质量标准的方法研究。对水生环境质量标准包括的水质标准,底泥标准,人类和野生生物标准进行了分别叙述,详细讨论了推导水生环境质量标准的数据要求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立适应新世纪初期环境标准体系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1999,(1):7-8
我国的环境标准是与环境保护工作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1973年我国发布第一个环境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以来,历经20余年时间,环境标准适应各个时期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经过数次清理和调整,到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环境标准体系,为环境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现行的环境标准体系主要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组成,虽然体系形式上与产品质量标准相同,但各类标准的内涵及标准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与后者有本质的区别。国家标准主要由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测定方法标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的产生和发展的阐述,介绍了ISO14000标准在美国企业界的反响,对美国政府来说,希望采用ISO14000标准来规范企业行为,而对于美国企业来说,他们对ISO14000标准这一新生事物仍然持徘徊观的态度,企业希望得到ISO14000标准的帮助,但是不知用何种方式去接受这一套标准,宾西法尼亚州的环保官员所作的尝试可能会给这些企业一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了我国八十年代以来已经颁布实施的海洋环境样品分析测试中油标准,针对目前我国制定“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海洋生物体内污染物评价标准”,修改“海洋水质标准”等问题,从实验实际数据出发,阐述在制定或修改油类标准时,必须注意标准油、标准物、分析测定条件、分析测定方法,因为这些因素对量值造成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是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从纺织化纤类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时所需要的环境保护标准出发,提出使用标准时存在的一些问题。阐明了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针对环境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海洋环境质量生物标准的意义及其内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阐述研究制订海洋环境质量生物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介绍生物标准应用的概况和国际上应用的鱼贝类污染物含量标准。依据海洋污染研究进展和我国海洋监测管理水平,探讨我国生物标准制订的内容,提出宜选用海洋双壳类,以有毒污染物含量以及微生物污染指标和赤潮毒素等为主要内容,研究制订适应我国国情的生物标准  相似文献   

11.
《环境工程》2007,25(4):83-8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均规定,以居住为主的1类区域,白天噪声标准为55dB,夜间噪声标准为45dB,《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规定:“夜间频繁突发的噪声(如排气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dB,夜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如短促鸣笛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本标准昼间、夜间的时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  相似文献   

12.
自1996年ISO14001系列标准发布以来,我国有关政府部门一直积极推行ISO14001标准认证,至今已有三十多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1标准认证,有上百家企业自愿实施ISO14001标准。而随着环境管理体系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环境工作通讯》2002,(10):18-20
为规范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为基本配置标准,主要包括人员编制及结构、业务经费、工作用房、仪器设备等内容。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和有条件的监测站在本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配置标准和装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关于《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波  滕静 《环境保护》1999,(12):4-5
ImportantIssuesabout《ControlStandardofHarmfulMattersforAutomobileGasoline》1999年6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燃油污染物控制标准(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GWKBI1999》(以下简称(控制标准》,该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自2000年1月五日起实施。(控制标准)的发布,为我国控制车用汽油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改善汽油品质,逐步实现车用汽油清洁化,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依据。作为汽车发动机的燃料,车用汽油是用途最为广泛的燃油。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已达13OO多万辆,每年汽车消耗汽油3200余万t。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GJB 4239《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标准的产生背景和编制原则,以及标准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中的基本内容,强调了标准的可剪裁性,最后指出了该标准在装备环境工程标准体系中的地位和型号研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日,由河北省环保局编制的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氯化物排放标准》,经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该标准为地方强制性标准,标准中规定了允许向环境排放氯化物的最高排放浓度限值及监测。该标准适用于省内所有向环境排放氯化物的企事业单位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07,(10B):57-57
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新修订的《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新排放标准将取代现行的国家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  相似文献   

18.
砷标准使用液的稳定性试验陈迪军(江苏省赣榆县环境监测站,赣榆222100)用AgDDC法测定水中砷时,按照国内外标准方法规定,对1.00μg/ml的砷标准使用液必须临用时配制,不能保存。对此,进行了砷标准使用液的稳定性试验。表砷标准使用液稳定时间(三...  相似文献   

19.
海洋环境中石油污染监测的标准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中介绍了国内外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使用标准油的情况,和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研究标准油简况,讨论了选择标准油的复杂性、随机性、相对性,提出了标准油的性质要求。本文对从事石油污染监测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刍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九秋 《环境保护》1997,(8):28-28,37
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刍见马九秋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进一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协调发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继ISO9000标准后推出的又一系列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