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主要研究中国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对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时间和空间分布、组成及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综述.北方城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普遍高于南方城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以4~6环为主,占多环芳烃总量的60%~ 80%.大多数多环芳烃分布于细粒子中,且多环芳烃在PM2.5中的分布占在PM1o中分布的70%以上.多环芳烃质量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多数研究中多环芳烃浓度从高到低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不同功能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城区高于郊区,交通区和工业区高于商业区、居住区和文化区.  相似文献   

2.
唐山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大气环境质量数值模拟技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了唐山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的定量研究.在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中,首次引入污染贡献敏感及物流因子,确定了风向、环境质量等因子的新型计算方法,并采用空气环境质量模型的网格化污染物浓度.针对定量结果,提出了专家咨询法与基于敏感分析技术的方案对比评估法来对其进行修正评估以得到合理可行的推荐方案.结果表明:三类区适宜分布在丰润区东部、路北区北部、丰南区北部、古冶区唐家庄工业区及开平区东南部.在排放等量污染物的情况下,推荐方案下的区域环境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仅占现行区划的40.94%.  相似文献   

3.
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方法主要有2类,即以污染物排放为基础的模型和以与污染相关的环境因素为基础的模型.本文分析了后者中的3种预测模型,并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城市的SO2浓度进行预测,对不同预测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1985-2005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不完全统计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1985-2005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从总体上揭示这些事件的发生规律及其对城市水源地和供水安全的危害.采用文献检索方法,通过对1985-2005年<中国环境报>、<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报刊和网络的检索,从发生日期、地点、污染物种类、事件简况4个方面统计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经整理和筛选后共列出102起.这些突发污染事件的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总体上呈数量逐年增多,危害增大的趋势;2)化学品和污水是主要污染物;3)河道交通事故和工厂泄漏事故是主要风险源;4)突发污染事件一般都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经济社会影响,但缺乏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部门;5)3个典型突发污染事件造成重大经济社会损失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凸现了构建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5.
广州城市土壤砷的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广州市城市土壤表层(0~10 cm)426个样品,研究土壤As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土壤的As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土壤砷质量比变幅为1.40~144 mg·kg~(-1),平均值为17.4 mg·kg~(-1).各行政区中,土壤砷平均含量和中值均是越秀区和荔湾区最高;各功能区中土壤砷平均含量以城市公园为最高.根据污染指数判断,有37%土壤样品受到不同程度的砷污染,各行政区中越秀区和荔湾区土壤砷污染最严重,各功能区中城市公园土壤砷污染最严重.城市历史和工业活动与城市土壤砷污染密切相关,建议密切关注城市公园土壤砷污染对人类健康和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城市街区PM10浓度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北京城市街区PM10浓度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03年10月BECAPEX(Beijing City Air Pollution Experiment)街道、街区及周边小区4个测点PM10浓度的对比观测试验资料和同期街道机动车流量、采样点附近自动气象站风速及探空资料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通过天气诊断和统计学分析相结合,初步分析了北京市城区街道大气污染物PM10浓度日变化特征及机动车排放污染、气象条件对PM10浓度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北京市城区街道PM10浓度日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交通源污染物PM10浓度日变化具有单峰与双峰型差异的特殊性.工作日PM10浓度日变化出现双峰,周末PM10浓度日变化仅有单峰出现; 交通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对城市街区PM10浓度日变化特征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差异.离交通污染源较近的街区PM10浓度日变化受机动车排放污染的影响程度较大,而离交通源较远的小区PM10浓度受机动车排放污染的影响相对较小; 不稳定天气条件下交通污染源影响范围较小,在特定天气条件下,气象条件的影响强度可显著超过交通污染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PM2.5与O3均为导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恶化的主要污染物,采用自动设备监测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3市商业区和郊区空气中的PM2.5和O3质量浓度,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M2.5和O3质量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大,其中O3质量浓度夏、秋2季高,春、冬2季低;PM2.5则秋、冬2季高,春、夏2季低;O3质量浓度峰值一般出现在当天午后,PM2.5质量浓度峰值一般出现在上午;空间分布上,O3质量浓度在郊区站点相对较高,而PM2.5质量浓度在商业区站点较高.PM2.5与O3质量浓度变化以负相关为主,即PM2.5质量浓度高时,O3质量浓度则低,反之亦然,二者一般不产生叠加污染.总体上,夏、秋季节应主要防O3污染,春、冬季节则主要防PM25污染.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维空间插值技术的某场地中总石油烃污染分布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总石油烃在场地中的扩散分布规律,立体呈现其污染分布特征,选择华北某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并采用三维空间插值软件EVS-Pro建立地质模型和污染插值模型,对C16总石油烃(脂肪族)(以下简称总石油烃)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位污染物浓度分布差异明显,总石油烃最高值是DB11/T 811—2011《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11.71倍;场地内污染物表现出较强的垂直和水平迁移能力,在空间中的迁移分布特征与生产历史状况、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通过三维插值模型构建的插值结果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污染分布,更好地反映各因素对总石油烃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中国城市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统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了我国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的城市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以揭示2005年松花江污染和哈尔滨停水重大事件之后,中国城市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发生的规律、危害、应急响应状况以及总体情况和变化趋势,检验近1年来中国城市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发生日期、地点、污染物种类、事件简况、应急反应5个方面对75起突发污染事件的统计分析表明:1)2006年突发污染事件总体呈数量增多、危害增大的趋势;2)危险化学品和各类工业污水仍是主要污染物;3)交通事故、工厂泄漏事故和突然排污仍是主要风险源;4)41.3%的事件威胁到了城市供水系统安全运行,造成城市几小时或多天停水,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5)92%的突发污染事件得到了应急响应,但应急时间远大于国家规定的1h,应急预案在快速性和有效性方面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1月以来,河北省连续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南部几个市的颗粒物污染情况尤为严重,呈现出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严重、污染物浓度累积迅速等特点,且污染过程中首要污染物均以PM2.5为主。2014年1-5月公布数据显示,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河北省每月有6-7个城市位居空气质量最差的  相似文献   

11.
二噁英污染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对重庆市主城区大气环境二噁英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重庆大气二噁英污染浓度为0.03~0.403pg TEQ/m^3,低于日本空气质量标准0.6pg TEQ/m^3,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大气环境二噁英浓度相当;其污染浓度分布和当地环境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受高温工业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气边界层模式和随机游动扩散模式相连接的模拟方法,对上海市拟建的交通隧道排气口附近街道建筑物区域的气流分布和废气排放物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设计了6种方案,并按不同的废气排放形式,分别分析了街区的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在建筑物存在的情况下,排风口造成的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最高值会很大,可达0.44 mg/m3,若换成排风塔,则为0.13 mg/m3; 没有建筑物的情况下,由排风口和排风塔造成的地面污染物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0.11 mg/m3,0.4 mg/m3.当风速增大,质量浓度会降低,最大值分别从0.44 mg/m3降为0.2 mg/m3,和从0.13 mg/m3降为0.1mg/m3.分析表明,建筑物附近的气流特征对污染物扩散会起引导作用: 垂直方向上,导致污染物从高空被带入地面; 水平方向上,使得污染物在下风向堆积; 当风速增大时,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值降低.同时研究表明,对排风塔污染物散布起主要作用的是水平方向的气流结构,而对排风口的污染物散布起主要作用的则是其附近建筑物的背风侧的气流下洗效应和水平流场,因此建筑物背风侧有可能成为重污染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大气环境所遭受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近年常发生的雾霾天气就是大气环境被破坏的证明,人们长期处在这样的大气环境中将令身体健康遭受极其严重的损害。我国对大气环境治理非常重视,正在全面开展大气污染监测与防治工作,本文对此作了简要分析,希望对提升大气污染监测与防治效果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南京市为例,利用空气污染指数API、气象数据和TERRA/AQUA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分析了南京市PM_(10)浓度的变化规律,在PM_(10)浓度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基于气象要素和AOD的PM_(10)浓度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南京市PM_(10)浓度在每年11,12月或1月最高,7,8月最低,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冬春季浓度最高,秋季其次,夏季最低,PM_(10)浓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年均值仍高于国家II级标准;除了大气混合层高度外,PM_(10)浓度与大气压、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水汽压、能见度、气溶胶光学厚度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基于气象要素的PM_(10)浓度估算模型的绝对系数R~2为0.510、平均相对误差为26.04%,基于AOD的PM_(10)浓度估算模型以TERRA和AQUA卫星AOD平均值构建的最佳,绝对系数R~2为0.482、平均相对误差26.11%,两种模型对PM_(10)的预测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系物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百户新装修居室进行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系物的监测,发现新装修居室中甲醛污染严重,超标率达80%,近1/3超标2倍以上;苯系物中以甲苯、二甲苯的污染为主要特征,超标率分别为10%,23%,苯污染不显著,3种苯系物经SPSS13.0统计学分析在0.05水平显著相关,具有同源性。另选取4户装修居室进行甲醛、苯系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甲醛、苯系物浓度都随时间呈逐步下降趋势,在装修后的前3个月释放速率最快,而后趋于平缓。甲醛释放具有长期性,并通过理论推断和具体实验获得同一结论;苯系物在装修3个月后基本释放完全,严重污染的约需6个月。对于实验过程中温度、湿度、材料种类和负载量以及空气交换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表径流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阻碍河湖水质达标的重要因素。选取道路、绿地和屋面3种下垫面,在武汉市开展地表径流面源污染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降雨初期,道路下垫面COD可达115.3 mg/L,NH3—N最高为4.12 mg/L,TP为0.55 mg/L,峰值都出现在降雨开始后的20 min。屋面径流污染物浓度与道路相似,绿地径流污染物浓度变化速率远低于道路和屋面,说明绿地对污染物浓度同样具有削峰的作用。汛期污染物浓度均值高于非汛期,是因为汛期具有小时内降雨量大的特点。南湖流域内地表径流污染高于墨水湖,主要是受建设强度和人口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冰  任慧芳  闫海霞 《环境与发展》2020,(1):194-194,197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环境空气监测的主要目标污染物。本文运用罐采样-三级冷阱预浓缩-中心切割-气相色谱(FID)/气质联用法对人群主要活动的近地面不同高度、不同时间段及不同区域的呼和浩特冬季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典型天气情况下,呼和浩特城区冬季近地面挥发性有机物组分中烷烃和芳香烃占比较高,城区西侧所监测点位挥发性有机物总量(TVOCs)浓度高于其他区域,且其浓度在高度和时段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比较严重,其TSP,PM10,PM2.5,SO2,NOx和CO的排放量均占北京市固定污染源排放量的54%以上,煤烟型污染是工业污染的主要部分,占源污染物排放量比面源大,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和冶金行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城八区中的外四区,特别是工业比较集中的石景山地区和朝阳区,工业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中细颗粒物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区域是工业集聚程度高、大气环境污染形势较为严峻的区域。本文以长三角区域的典型城市南京市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其大气污染特征,分析主要污染物的组成和来源,从而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问题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