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噁英受体(AHR)是一种依赖于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在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凋亡、癌细胞迁移以及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AHR的激活依赖于外界环境中的多种有毒化合物或内源性配体的结合,不同类型配体通过激活AHR的不同信号通路发挥不同的功能。对不同结合位点的AHR配体分子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几类典型的激动剂和拮抗剂激活AHR的机制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潜在毒理作用进行综述。深入了解AHR的激活机制及其毒理作用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环境污染物所导致的疾病,并为以AHR为靶点的药物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研究了邯郸某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和污泥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水平,在污水和污泥中均检测出多氯联苯类、多环芳烃类、邻苯二甲酸酯类、酚类和有机氯农药五大类内分泌干扰物,除多氯联苯浓度在μg水平外,其他4种内分泌干扰物的浓度均在ng水平。污水处理系统进水以及污泥中它们的平均浓度分别在19.43 ng/L~60.82μg/L和43.94 ng/g~167.45μg/g之间,污水经过处理后,平均去除率在16.6%~77.9%之间。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主要通过污泥吸附去除,而邻苯二甲酸酯和酚类则主要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去除。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污泥电脱水过程控制及明确其关键影响因素,考察了不同电压强度(0、15、35和55 V)对污泥电脱水效果的影响,并基于三维荧光光谱和分子质量分布的分析,研究了阴阳两极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和组分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压强度增加,污泥脱水效果得到提升,在55 V电压强度下,阳极脱除滤液量相较于无电压作用下的48 mL增加到60 mL,阴极滤液量由对照的90 m L增加到102 mL。电场的作用可使污泥絮体中蛋白质类大分子有机物向阴极迁移。因此,电场辅助具有提升机械压滤脱水效果的作用,这种作用与电场作用下污泥絮体中蛋白质类有机物的迁移有关,并且,电压越强,这种作用越显著。而蛋白质的迁移导致其对水分子的束缚以及絮体间的静电平衡的改变,可能是污泥机械脱水效率得到提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多溴联苯醚类化合物的ER亲合力为生物活性指标,运用基于配体结构信息的CoMFA/CoMSIA方法,模拟该类化合物与雌激素受体的结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这些结构类似化合物中存在的不同受体作用模式,需要结合基于受体功能区结构的QSAR方法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2):887-887
对多氯联苯(PCBs)类化合物到底是否为内分泌干扰剂曾争议不断。最近美国西奈山医院研究人员又一次确认PCBs是内分泌干扰剂,并第一次用分子机理作出解释。PCBs是一大类物质,包括209种芳香族氯化碳氢化合物。从照明到电器产品粤孕却源,用途广泛。美国自1977年禁用,其他国家有的禁用,有的限制使用。PCBs类化合物是脂溶性的,化学结构类似DDT,化学稳定性很好。禁用前已生产和使用了50年,故有大量PCBs留存在环境中,进入食物链,包括进入人体组织和乳汁。研究人员用鼠做实验,结果表明,Aroclor1254(一种工业用PCBs)的影响和己烯雌酚(DEC)相似,均能影响鼠的子宫发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内分泌干扰物严重威胁着全球环境和生态健康,基于人为源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分析了国内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工作的局限,提出了今后研究重点及污染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普遍使用的化学工业品,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已有研究表明,PAE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危害.总结了PAEs在地表水中的分布和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主要途径,如水解、光降解、与颗粒物(沉积物或悬浮颗粒物)的作用以及生物转化作用,并指出对它们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性和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pH=4.00的缓冲溶液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形成带负电荷的胶束,阳离子分子探针维多利亚蓝B(VBB)通过静电作用可吸附在带负电荷的胶束表面上.研究结果表明,VBB在SDS胶束表面上的吸附符合Langumir吸附方程,VBB与SDS之间具有较强的作用,为单分子层吸附,结合常数(K)为2.43×106 L/mol;较高盐度下,VBB分子间发生自聚,结合比(γ)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较高温度加快了VBB分子的解吸速度,γ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利用VBB与SDS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光吸收比差法,对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进行了测定,方法检测限为0.027 mg/L;干扰实验和水样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准确度,是一种测定水体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快捷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最新文献的基础上,就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概念,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作了简单综述和介绍,并对有待开展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为国内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双酚A(BPA)是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其在水体中广泛存在,可通过多种途径使人类遭受直接或潜在的暴露风险。研究了黏土对垃圾渗滤液中BPA的吸附机制规律及其吸附模型,讨论了溶液pH、土水比等影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黏土对BPA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黏土对BPA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0.571mg/g,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在吸附开始阶段,不同水土比的黏土吸附速率均较大,约90min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为0.133mg/g;当pH≥8.39时,吸附量随着BPA的电离而减小。通过与其他各类物质进行比较时发现,黏土对氨氮的吸附性能较强,对BPA等内分泌干扰物的平衡吸附量很小,因此有必要对黏土层进行改性,以保障地下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畜禽养殖业已成为水体中雌激素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其危害日益凸显.以欧美雌激素兽药管理为切人点,结合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方案和管理措施,重点考察欧盟、美国畜禽养殖业中雌激素研究进展及管理、法规体系发展历程,综合分析欧盟、美国组织开展的国际交流、合作研究等工作,明确欧盟与美国在畜禽养殖业雌激素管理法规和措施上的差异,为国...  相似文献   

12.
环境激素对水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存在于环境中的环境激素是以某种方式干扰正常内分泌功能的天然或合成的化合物。地水蚤在水生生态系统及生态风险评价中的重要位置与作用,探讨水蚤暴露于一些常见环境激素时,其受激素调节的生殖和蜕皮过程所受到的影响及相应机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碳水化合物是地球上有机化合物中最常见的一类。在生化研究中,它们的纯化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在生化系统中,糖类的作用很多,例如,它们是绿色植物代谢作用的中心,并在利用CO_2时起重要作用。它们是非光合作用有机体的最基本的能量与碳的来源,是木质植物的纤维素的主要结构材料。糖蛋白可以作酶、抗体、和受体等。糖蛋白与蛋白质的结构、新陈代谢、半衰期以及细胞吸收过程有关。细胞的鉴定、区别和激素的性能都受到糖蛋白中糖的极大影响。除糖  相似文献   

14.
萃取净化电镀含镉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二壬基萘磺酸(DNNSA)形成的微乳液从模拟含镉废水中萃取镉离子的工艺条件。分别考察了相体积比(O/A)、萃取时间、温度及萃取剂浓度对废水中镉离子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平衡时间为10 mim,降低温度及增加萃取剂浓度均有利于萃取。紫外光谱证实当DNNSA萃取镉时,所形成萃合物对萘环的结构无影响,且不会破坏微乳相的结构;分子荧光光谱表明镉离子对配体DNNSA有荧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微絮凝—砂滤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前后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变化规律和出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微絮凝—砂滤工艺对典型的EDCs(包括辛基酚、壬基酚、双酚A、二醇)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其生态风险和内分泌干扰性。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果发现,出水微生物群落丰富,其中硝化细菌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17a-乙炔雌二醇(EE2)属于人工合成雌激素,是活性较强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之一.在污水处理厂中,EE2主要是通过活性污泥的生物降解作用得以去除.影响活性污泥对EE2生物降解的因素很多,温度是影响因素之一.分别采用一级缺氧/好氧(A/O)模式和三级缺氧/好氧(A/O/A/O/A/O)模式运行的SBR工艺.考察了温度对EE2去除的影响.试验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EE2在水相和泥相中的去除率明显增加,其中在30℃时EE2去除率达到最大,2种运行模式下水相中EE2去除率均达到了96%以上;泥相是EE2生物降解的主要场所;EE2生物降解主要发生在好氧阶段,缺氧阶段EE2生物降解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Ca(Ⅱ)在活性污泥生物絮凝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个平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了进水Ca2+浓度对活性污泥絮体表而特性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由此来确定Ca2+在生物絮凝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进水Ca2+浓度的增加,污泥中的Ca含量逐渐增大.进水中Ca2+的加入,增大了污泥絮体的粒径和密度,进南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Ca2+的加入,使可供结合的蛋白质数量最高增至近1倍,污泥表面疏水性也相应增强;污泥絮凝性能的改善,主要和可供Ca2+结合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有关,而非多糖;EDTA通过络合污泥絮体中的Ca2+,破坏了山Ca2+架桥形成的污泥絮体结构,这说明Ca2+可通过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中的负电官能团架桥来促进污泥絮体的形成并维持絮体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鉴于某些化学品对内分泌的干扰问题日益引起重视 ,美国环保局内分泌干扰剂筛选和测试顾问委员会已建立化学物品对人体和动物中雌激素、雄激素和胸腺激素干扰能力的测试体系。该测试体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大通量预筛选试验 ;第二阶段为第一层面试验 ,包括雌激素、雄激素受体结合和转录活化等实验室试验和啮齿动物、青蛙、鱼类等活体试验 ;第三阶段为第二层面试验 ,包括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的生殖和生命循环试验。在多数场合下 ,对一种化学品会进行第一层的全面测试 ,如呈阴性 ,则无需进入第二层面测试美国建立分泌干扰剂测试体系@未…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污水回用大力开展,人们与再生水的接触机会增加,必须保障再生水的水质安全.资料调研发现,作为再生水水源的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含有多种内分泌干扰物质,活性炭吸附、超滤、高级氧化技术及膜技术可有效去除再生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但鉴于经济和管理上的困难,目前仍不能全面推广.中国常用的澄清(混凝沉淀)/过滤工艺不能有效去除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内分泌十扰物质,这对接触人群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对生物种群也有一定的影响.生物处理方法未来有可能成为去除内分泌干扰物质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核酸适体是通过体外筛选获得的短链DNA或RNA序列,是一种能与多种目标物质结合的生物识别分子。核酸适体具有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及易于修饰等优势,近年来在环境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详细介绍了核酸适体的结构特点、体外筛选法及近年来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核酸适体可结合不同的分析技术实现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毒素等环境污染物的高效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