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申报废气污染物总量,有实测值的要根据实测值填报,无实测值的运用经验公式估算法进行填报,申报单位存在着管理水平、掌握规范的能力以及对污染源的排放规律的认识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估算与监测间的误差。现以一台4T/h生产锅炉为例,进行误差分析,浅谈减少误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深圳市1996,1997,1998年度城考“危险废物处置率”的填报情况,对怎样更好地填报“危险废物处置率”进行了探讨,以使工矿企业晚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城市废物的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我国女性的大学录取率越来越高,已经超过男性。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两性大学录取率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被其他研究者忽略的高考制度变量,发现相对于考前填报的志愿填报制度而言,考后知分填报制度显著地提高了高校录取中的女性比例,这些发现可以从风险偏好的性别差异来解释。此外,高中生师比的提高和女教师比例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大学录取的女性比例,而高中和大学学费上升则显著降低了大学录取的女性比例。  相似文献   

4.
按照国家环保部统一部署,2009年度全面开展了污染源普查数据更新调查工作。作为污染源调查的指导员,全面参加了动态更新调查工作,发现在填报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项目不少,文章总结、归纳了工业源填报易出现问题的项目,可供今后普查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7年开始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2009年和2010年进行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动态更新调查填报、汇总、模板审核实际遇到的问题,对2007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及2010年修正版手册中的某些行业系数,在填报和审核中遇到的与实际产生偏差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6.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经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确认,可只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小型基建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改项目(包括乡镇、街道、个体生产经营者的建设项目)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县级或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确认为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这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锅炉热平衡测试结果分析,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对锅炉进行技术改造以及提高司炉人员焚火技术等措施,优化锅炉燃烧工况,提高锅炉的热平衡效率。做到降低燃料消耗量,提高锅炉经济运行、节约能源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填报审核过程中,应对依据资料的客观性和可倍性进行制定,提供全面填报技术资料。设计环节基表编报程序。作者结合赤峰市环保工作实际及当地能源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填审核一体化思路及编报程序化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环境监测结果的记录、数据的正确计算以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表示等方面的规则,并对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填报中常出现的有效数字不符合规定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燃煤工业和生活锅炉(下称燃煤锅炉)是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分析其污染物排放特征对燃煤锅炉的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对京津冀地区燃煤锅炉的容量、锅炉种类、除尘方式、实际除尘效率等技术分布信息进行了统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技术分布信息的2012年京津冀地区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分析了技术特征对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燃煤锅炉以10 t/h及以下的小容量锅炉为主,主要炉型为层燃炉,除尘方式以湿式除尘及多管旋风除尘为主;2012年京津冀地区燃煤锅炉的SO2、NOx、颗粒物、PM10和PM2.5排放量分别为90.81×104、30.88×104 、31.46×104、14.64×104和8.07×104 t,排放主要集中于10 t/h及以下和35 t/h以上的锅炉;天津、石家庄、保定、唐山是锅炉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城市;供热、食品、化工、造纸是燃煤锅炉排放最集中的行业. 京津冀地区不同城市锅炉的容量及行业分布差异明显,各城市对燃煤锅炉应因地制宜采取天然气替代、集中供热等措施,以控制燃煤锅炉的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科技创新、毕业设计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有特色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近代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黄河三角洲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由于盐渍化面积较大,土地垦殖指数较低,土地生态环境条件脆弱,而且土地开发利用受地表淡水资源的年际与季节分配的影响。当前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但开发利用的潜力大,开发的紧迫感加强。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的主要途径有:①改造低产田,挖掘土地增产潜力;②扩大平原林地,营造林网,改善生态环境;③利用现有林场,逐步建成畜产品生产基地;④利用沿海滩涂和陆地水面发展养殖业与种植业;⑤处理好土地开发与油田建设的关系,发挥土地与油气资源两大优势;⑥运用遥感资料监测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及时合理地变更土地利用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直通型精细深拉深小件的工艺特点,提出并实现了一个深拉深实验平台,在这个基础上,推出了材料为430不锈钢、304不锈钢、1050(1060)合金铝、3003合金铝,且形状各异的大量深拉深件.  相似文献   

14.
阶地古红土在华南分布很广,是一项重要资源。本文以钱塘江中下游为例,查明:阶地古红土分布决定于局部新构造运动升沉量与构造断块活动;愈到下游,古红土土层愈厚;在每一地段,阶地愈高,红壤化作用愈深,表现在铁的活化度(Feo/Fed)减低,粘粒的 SiO2/Al2O3变小,酸性与粘性增强等。按新构造运动抬升时间与幅度,古红土还可划分为Q2与Q3两类,其上土壤的理化性质、作物的适种性及开发条件都不相同。二者的面积比(Q2/Q3)则与各区域新构造运动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简称EKC),常用来描述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一般具有倒"U"形特征。通过对1990年-2010年台州市环境数据和经济数据的计量模型研究,发现台州市排放的污染物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完全符合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并对这一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环境质量的改善并不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自动发生。除了经济收入这个因素外,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种族构成、公民受教育程度、集体行动的倾向性、人口密度等等。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台州市总体环境状况有着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应该加大环保力度,提倡清洁生产和"三废"循环利用,使经济增长与环境状况同时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显,突发环境事件正逐步进入高发期。本文在对突发环境事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构成做了初步的探索,详细介绍了地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应包含的组成要素和相应功能,对地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的建立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环境责任的核心是对环境利益的损害予以救济,环境责任理论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围绕环境利益展开,环境责任的定义、特性以及环境责任形式都应以对环境利益的关怀为着力点。依照此思路,文章主张环境责任的特性在于融合性和可转嫁性,环境责任形式可以概括为恢复原态、排除危害和承担损失。  相似文献   

18.
复合式绿化林带在港区边界噪声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理论及实际研究复合式绿化林带降噪效果,设想通过在港区边界种植复合式绿化林带来解决港区噪声超标的问题,同时起到保护和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洪彬  吕杰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7):1129-1140
对耕地土壤质量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是破解耕地质量变化规律及其效应的关键。利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238 个耕地地块的土壤采样数据和对应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程度和投入强度对耕地土壤质量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和显著水平都不同。其中近郊区的农户“以兼业为主,以农为辅”,其行为突出表现为劳动力投入的“非农化”趋势,对耕地的粗放利用和掠夺式经营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利用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耕地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平均下降11.496、44.078 和15.469 mg/kg;研究区域中部农户“以兼业为主”,突出表现为集约化程度比近郊区农户有所提高、种植结构也不断调整,对土地的投入、管理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会促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提高4.799 g/kg、7.454 mg/kg、100.170 mg/kg 和61.205 mg/kg;远郊区的农户“以农为主”,突出表现为“非粮化”趋势,由于比较高的就业机会成本,种地收入超过农户预期,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高,主要影响因素土地投入强度每增加一单位,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0.007、0.025 和0.037 mg/kg。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从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提出规范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改善区域耕地土壤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一台性能稳定的汽油车上由同一驾驶人员按平顺、粗暴和正常3种驾驶方式分别进行NEDC (新欧洲行驶工况)、FTP75(美国认证工况)以及WLTC (世界统一轻型车测试循环)工况油耗试验,采用能量变化率(ER)、距离变化率(DR)、能量经济性变化率(EER)、绝对速度改变率(ASCR)、速度平方根误差(RMSSE)以及惯性做功改变率(IWR)6个指标作为驾驶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分析计算每次试验各项评价指标及其与燃料消耗量变化的相关性,确定了油耗试验驾驶方式的合理性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对于WLTC和FTP75工况,平顺驾驶和粗暴驾驶均会导致评价指标变大或者变小,驾驶方式与评价指标呈规律性变化;对于NEDC工况,不同的驾驶方式对NEDC工况油耗影响较小.油耗试验的边界条件,WLTC工况的EER为(0.25±0.47)%、ASCR为(1.20±0.97)%、RMSSE为(0.85+0.15)km/h、IWR为(2.15±1.27)%时,可认为油耗试验的驾驶方式较为合理;FTP75工况的EER为(-0.09±0.69)%、ASCR为(-0.59±0.42)%、RMSSE为(0.88+0.34)km/h以及IWR为(-0.69±1.66)%时,油耗试验的驾驶方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