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运用“Z-88环境电磁场自动测试系统”进行环境电磁波场强测量,卫生学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市区环境电磁波场强的主要发射源为广播、调频及电视。经54个测点,180个有效数据分析中,发现监测所得场强值远小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安全值。99.7%的杭州城区人口所受的电磁波辐射强度低于1V/m,所受强度等于或大于10V/m的约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七,77%的居民所受辐射强度小于0.1V/m。  相似文献   

2.
为考核辐射环境监测质量,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组织了2010年全省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环境电磁辐射测量比对。采用稳健Z比分数法评价测量数据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射频综合场强测量比对中,9台仪器测量结果满意,1台仪器测量结果离群。工频电磁场测量比对中,有9台仪器测量结果满意,2台仪器测量结果离群。88%的测量值为满意结果,12%为离群结果,测量比对有效地发现了测量仪器存在的问题,保证监测工作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在2011年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射频综合场强项目测量比对中,采用稳健统计方法对36家参比单位的78个比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各监测机构满意结果占87.3%,有问题结果占7.7%,离群结果占5%。对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如仪器型号等,反映了目前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射频电磁场测量项目的监测能力水平,为进一步开展质保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环境噪声的“污染图”应是连续分布的噪声物理场.故可以根据各测点的分贝值的大小,勾画出测区噪声场强度分布图,即环境噪声场图(或环境噪声分贝等值图).该图  相似文献   

5.
各类无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导致公众曝露于环境中的电磁场辐射的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对人体健康风险的担忧促使诸多国家和组织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制定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电磁环境的空间分布也成为至关重要的基础数据。于2019年10—12月对北京市中心3个典型商区的电磁环境进行了测试,测试频段为10 MHz~8 GHz,属于射频范围。通过空间插值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到测试区域的射频电磁环境空间分布地图。对测试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测试区域的射频电磁环境水平主要分布在0.5~2.5 V/m,随空间距离变化较为剧烈,总体上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的要求。建议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射频电磁环境进行持续、精细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从仪器性能、电磁发射体特点分析了非选频式宽带和选频式测量电磁场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的原因。通过实验分析测量结果,确定了偏差产生的因素,并且提出改进测量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连云港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现状调查与评价,将3个时段内移动基站电磁辐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数据均能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县域电磁环境辐射水平整体略低于城市区域,基站周边整体受电磁辐射影响程度随高度上升呈增加趋势,10 m~15 m高度处的综合场强平均峰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住宅楼环境电磁辐射的初步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探测重庆市住宅楼环境电磁辐射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建立人居环境电磁场特征数据库提供依据。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方法,在重庆市选择4个典型居住小区,分别测量各小区住宅楼不同楼层电梯门口或楼梯间以及各住宅楼楼顶的电磁辐射水平,结果表明,本次横断面调查中,在1MHz~40GHz频段,各栋楼的综合场强为17.13~17.18V/m,已接近GB 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各楼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1000Hz频段,各栋楼楼内综合场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近高压线的住宅楼楼顶综合场强明显高于其他小区楼顶以及同一栋楼其他楼层的综合场强(P<0.05),并且该楼各楼层的磁场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住宅楼(P<0.05)。所测住宅楼的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未超出国家相应标准限制,不同楼层电磁辐射水平与极低频辐射源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
微波通信产生的电磁辐射当超出一定强度时将对空间环境产生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国际上若干国家制定了微波段电磁辐射的环境安全标准,但相差较大,如苏美两国的标准相差达100倍。本文根据我国多所医科大学的现场监测和卫生调查结果提出采用0.3微瓦/厘米~2作为微波电磁辐射的标准。 对其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本文根据微波辐射的特点和空间传播无吸收衰减,从理论上建立数学模型,提出场强、电磁能量衰减值、估算处电平、功率密度值。安全静空距离、建筑物的高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南通市为例,采用车载监测法现场实测城区射频辐射公众曝露,按照0.5 km×0.5 km网格尺度展现其分布特征,并分析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通城区电磁环境公众曝露电场场量为(0.58±0.28)V/m,处于安全水平;城区公众曝露分布呈现北高南低,中心高外围低的特点,随着网格密度增大,高场强值网格数增加;主城区公众曝露电场场量为(0.84±0.47)V/m,移动通信基站是主要污染源之一。高压输变电线路对方法测试结果影响较大,需进行测试路径优化和异常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对南通市楼顶式移动基站电磁辐射污染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通市418个楼顶站基站周边地面50 m范围内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值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的要求;楼顶美化天线、集束天线和景观塔等建设较晚的楼顶塔形地面电磁辐射强度相对较小,楼顶角钢塔、拉线塔和抱杆等建设较早的塔形地面电磁辐射强度相对较大;楼顶塔所在楼顶平台监测值存在轻度超标的情况。提出,应严格控制楼顶塔所在楼顶的人员可达性,即基站电磁辐射防护区应高出楼顶2 m以上,避免公众进入基站电磁辐射防护区内,受到基站天线的过量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证辐射监测数据的准确,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组织了2011年全省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比对。结果表明,22台仪器测量结果满意,1台仪器测量数据可疑,所有仪器均未出现不满意或离群结果。测量比对有效地发现了测量存在的问题,保证监测工作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及《电磁干扰不确定度评定指南》,针对电磁干扰场强的测量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一个电厂的烟道上安装了超声波流速仪,进行了参比测试实验、在线校准实验、半年连续运行实验。参比测试结果显示,超声波流速仪对烟道截面流速的代表性好,在烟道直管段长度不够的情况下速度场系数精密度为1.88%,修正后与参比方法的相对误差为0.57%;在线校准实验显示,超声波流速仪零点和量程稳定性好,6个月没有明显漂移;连续运行实验期内有效数据采集率为99.9%,且与锅炉负荷相关性高。实验表明,采用超声波流速仪可以提高烟气流速测量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降低质量控制的难度和费用。  相似文献   

15.
在YYG—2型仪器使用中,我们是从以下几点注意消除荧光猝灭的。 一、空气对汞原子荧光猝灭的影响 由于YYG—2型仪器气路系统和荧光池不是完全密闭式,所以,激发区的空气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光信号的强度。而激发区周围介质的组成(载气和空气的混合)和变化,又直接引起荧光强度的变化,将严重影响稳定性。为此: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电磁环境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厦门市电磁环境状况,于2014—2015年对厦门市进行网格分区季度监测,由监测数据发现厦门市区的电磁辐射强度较低,其整体电磁环境监测值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标准的要求。不同区域低频磁感应强度呈现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居住区旅游风景区的特点,其中商业区、文教居住区比总体平均水平(0.181μT)略低;射频电磁辐射呈现工业区商业区旅游风景区文教居住区的特点,商业区、旅游风景区的平均辐射强度比较接近,接近平均水平(0.73 V/m);运用主成分法分析电场和磁场分布的综合特征,分布表现为4个主成分;还发现了4代不同代际移动通信信号的分布规律,一代、二代手机代表通讯频段信号强度更高,强信号覆盖的范围也更大;三代手机代表通讯频段信号在中心城区、商业区和个别旅游风景区较强;四代手机代表通讯频段信号在中心城区和商业区较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西省2012—2014年监测的4 781个具有代表性的通信基站电磁环境数据统计,从行政区域、城乡环境和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江西省通信基站电磁环境质量与管理现状。结果表明,江西省通信基站电磁环境影响整体控制在较低水平,98.7%的通信基站周边电磁环境功率密度4.0×10-2W/m2,可同时也面临部分通信基站周边公众活动区域电磁环境强度较高、电磁环境整体水平快速增强、中心城区通信基站电磁环境管理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空气滤膜颗粒物中多种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空气滤膜采集悬浮颗粒物中的多种元素,样品不需要前处理,不使用试剂,测量1个样品中40余种元素约耗时1 h。重复测量10次NIST SRM 2783空气滤膜标准样品,多数元素的测量值与标准值基本一致,测量值的标准偏差较小;测量20个空气滤膜实际样品,并与ICP-MS法作比对,大多数元素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较小,测量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部分公共场所的金属探测门的实际测量调查,了解部分公共场所金属探测门的电磁环境水平,并与规范限值标准进行了对照评判。针对公众关注的金属探测门电磁环境问题,提出加强相关信息公开及安全管理等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油站量油技术与油气排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工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与运油罐车、地下储罐量油方式的关系,概述了我国加油站量油方式的现状,以及人工测量和液位仪密闭自动测量两种量油方式。综述了电容式液位仪、超声波液位仪和磁致伸缩式液位仪的量油原理、特点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磁致伸缩技术,并结合汽油流转过程中油气密闭性控制的重要性及储油罐的管理要求,展望了未来加油站量油方式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