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政策的倡导,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态文学在社会不断发展与变迁的背景下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生态文学作品也日渐增多。生态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的文字记录与呈现激发人们对美好的向往,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用文字的力量传递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其他国家的生态文学发展过程,能够为我国生态文学发展提供重要借鉴。由刘利国著、中国戏剧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的《日本现代生态文学研究》是一部研究日本现代生态文学的学术性专著,该书系统、完整地梳理了现代日本生态文学的发展过程,深入分析了日本的生态思想、生态文学创作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新思想,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维与生态美学思维唯物辩证地看待"自然—人—社会"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本文探究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西方借鉴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从构建美丽中国的自然生态美、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生态美等方面剖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切实维护生命共同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需要以明晰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以解决突出生态问题和增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采用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加大体制机制探索创新,切实维护流域、区域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为解决人类发展的难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全球性问题的理论反思是其提出的三大重要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仁爱观、大同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社会有机体思想、世界历史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全球性问题严峻、全球化深入发展、西方文明范式出现困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实考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吸取中西文化之长,又立足世界发展的现实,充分显示了中国方案在解决世界发展走向问题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逻辑缜密、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法治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生态观,保障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合理健康发展.红...  相似文献   

6.
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根基.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具体体现,与"生态野蛮"相对立,与我国现实发展相呼应,与内在需要息息相关,能够纠正无节制的欲望与错误的发展路径,避免人们陷入生存危机,促使生态环境优化、美化、绿化,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作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推进者,高校思想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7.
声音     
《环境》2019,(3)
<正>"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让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最严格的保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会议上强调  相似文献   

8.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是不争事实,南极冰川融化,印度高温天气,加州和澳洲的大火等,都给地球生物造就了各种灾难,而在全球肆虐至今不止的新冠疫情,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生态危机.在这种危机面前,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的生命是平等的存在,休戚与共.要应对环境危机,我们要构建起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意识,"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就要求我们普及环境教育,提升环境意识,形成环境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民城市的重要内涵。上海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次提出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0.
张夏妮 《环境》2023,(2):79-8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资讯     
《环境》2020,(1)
正"40多年前,我在中国西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村庄劳动生活多年,当时那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曾因过度开发而受到严重破坏,老百姓生活也陷于贫困。我从那时起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希望中国既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又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2020年1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中提出。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文明发展史深刻揭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23,(4):10-13
<正>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杨  杨洋  江平  邓红蒂  祁帆  李强  常献伟  程鹏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1):3005-3018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新认知,是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立一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范式为目的,系统剖析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论与应用在基础探索、快速发展和多元繁荣三个阶段的研究重点与特征;再次审视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内涵、阐明了概念新认知、基本特征、人与生命共同体关系;最后提出面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问题—目标—时空策略—目的”的实施路径,及构建以自然资源监测监管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等为主的制度体系,进而提升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构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地的矿业开发治理,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际自然保护地矿业开发与治理经验和我国自然保护地矿业实践,分析了自然保护地矿业开发与治理面临的不可回避性、管控规制有效性和激励与控制最优平衡等三重挑战,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理念、强化立法与规划引导、完善自然保护地分类管理、实施自然保护地矿业空间生态整治修复重大工程等建议,以期为新时期我国自然保护地矿业开发与治理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指导思想的核心要义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即思想自身所把握的那个现实基础、思想的内在逻辑、思想的实现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抓手、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博大情怀所形成的严密的科学体系上;贯彻落实"十四条基本方略",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全球环境治理在国际事务的紧迫性日益上升,环境外交在各国外交布局中重要性日益上升。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发挥了大国性、变革性和引领性作用,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角色日益走向全球环境治理舞台的中央,特别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推进,中国将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角色,推动全球环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环境外交和全球环境治理将会展现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主题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阐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赵建军教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赵建军教授指出,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内涵的三维架构。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下的表现,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科学引领。他认为,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也恰恰是生态文明的本质所在,因此只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古老的东方文明与生态建设萌芽以及用当代人实践中的反思为背景,引出如何来正视自然、构建现代生态文明与生态建设.通过对古老的东方文化古朴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回慕与西方工业文明时期"人是自然的主宰"的观点进行对比,导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2017,45(11)
正"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6日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在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