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18年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的成绩,同时部署了2018年污染防治工作。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并指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建设天蓝、地绿、水清  相似文献   

2.
黄润秋 《环境保护》2022,50(8):8-11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重要会议活动和到各地考察时,就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韩正副总理等领导同志提出明确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3.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实现“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总体战略目标,从根上破解生态环境这一长期制约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基于此,本刊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就2017年生态环保工作亮点、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与短板、如何打好“蓝天保卫战”、如何有效推进去产能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从根上破解生态环境这一长期制约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了我国“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结合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长期目标任务,提出下一步应注重用系统观念谋划取得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将碳达峰作为减污降碳的总抓手,完善政策机制,加强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熊华文 《环境保护》2022,50(1):35-40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发展阶段针对新形势、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减污和降碳是彼此牵引、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的关系,需要同步推进,实现协同增效。由于CO2与污染物排放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能源领域,本文提出能源领域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战场。在此基础上,从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工业部门、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六个方面提出了以全方位能源转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熊华文 《环境保护》2022,(Z1):35-40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发展阶段针对新形势、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减污和降碳是彼此牵引、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的关系,需要同步推进,实现协同增效。由于CO2与污染物排放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能源领域,本文提出能源领域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战场。在此基础上,从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工业部门、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六个方面提出了以全方位能源转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罗敏 《环境保护》2022,50(7):9-11
<正>202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2022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争取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为此,本刊记者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报告2016年重点工作时指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着力抓好减少燃煤排放和机动车排放.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两个意见”)共同就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提出明确要求。围绕两个意见提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国的生态学学科建设应该如何加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根据多年调查监测数据研究成果,以及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论述了黄河断流的历史与现状,定性定量地评价了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缓解和预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出发,以青海省西宁市至湟源县一级公路工程为例,简要阐述了西部大开发中高等级公路在路线设计,施工过程中保护好沿线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初步讨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协调高等级公路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汪永晨 《环境》2006,(2):68-69
2005年10月,湖北襄樊绿色汉江会长运建立打来电话,告诉我唐白河清了。  相似文献   

18.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06,(3):62-65
现在,南越王墓的殉葬品已在博物馆的五个展馆陈列展示。这些珍品像一串珍贵的钥匙,通过它们,西汉南越国风情被揭开了。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的大部分街谷都存在上游阻挡建筑.为考察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环境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了上游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常规建筑间距范围内,街谷湍流强度、平均风速和风速波动范围均随着上游阻挡建筑间距增大而减小,这将导致当上游阻挡建筑与街谷建筑间距从15m增加到60m时,街谷空间污染物平均浓度增大36%,近地空间增大41%.因此,实际设计中街谷上游阻挡建筑与临街建筑间的距离不应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