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微塑料作为环境介质中的新型污染物,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土壤是环境中微塑料的重要蓄积库,结合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针对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生态效应、分析方法及污染防治进行综述,以便更全面的了解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的现状及其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塑料包装废弃物、农用地膜破碎、大气沉降是土壤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微塑料可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作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危害生态环境健康,并会随着食物链逐渐富集,从而影响人类健康。土壤中的微塑料可通过筛分干燥后采用密度分离法、加压流体萃取法、石油提取法等进行分离,并通过消解去除土壤中的有机质。土壤中微塑料的识别与表征可采用目检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扫描电镜法等。此外,根据土壤微塑料的生态效应提出污染治理措施与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地膜、化肥等农用化学品,造成多种有机物对土壤的复合污染。当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并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环境内分泌物质,作为农用塑料地膜中的增塑剂被大量使用,易从塑料地膜中释放而造成土壤污染。我国农田土壤普遍存在农药、PAEs等有机物复合污染,生物降解是削减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途径。试验研究了降解菌DNEH-S1在土壤中对DEHP降解特性及土壤中养分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典型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生物降解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长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姬塬油田井场石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细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结果显示3份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等24个门的细菌,土壤微生物结构多样性丰富,揭示了原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情况,对石油污染微生物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微塑料已被证明在海洋及淡水环境中广泛存在,且难以降解。为了调查微塑料在内陆淡水河流沉积物中的存在以及粒径等组成情况,以釜溪河为例,采用现场取样、室内分析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利用密度分离法提取微塑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高聚物成分进行鉴定。得到的结果为底部沉积物中微塑料颗粒平均丰度为232.83±72.83粒/kg,几个采样点微塑料丰度范围在160~292粒/kg;从总体来看,微塑料颗粒的丰度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片状微塑料颗粒占绝大多数,占总数量的78.53%。在所取得样品中鉴定得到主要有聚丙烯、聚乙烯和聚乙炔3种类型的高聚物。本研究为微塑料的取样和分析提供方法,并为进一步了解内陆淡水环境中微塑料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然水体中的微塑料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等特点,以及一定的化学毒性,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概述了天然水体中微塑料的来源及分布,重点阐述了天然水体中微塑料的化学毒性及其毒性效应,并对微塑料毒性效应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促进微塑料的风险评估和科学治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污染逐渐变成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固化/稳定化技术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快速、有效及经济的方式。概括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和危害、固化/稳定化技术的机理,探讨了以独特物化性质的生物炭作为治理土壤中重金属的固化/稳定化剂时对重金属和砷的处理研究。最后,对未来生物炭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的研究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汞是人们重视的环境污染物。汞元素在各自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在三相间不断的循环转化,同时由于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有意无意地使汞进入环境,污染大气、水体及土壤。本文主要是探讨乌鲁木齐河地区(简称乌河地区)土壤中汞的含量水平,为此,研究了乌河地区土壤中汞的背景值,并在工业集中的乌鲁木齐市区采集表层土壤,研究乌市土壤中汞的污染程度,作为评价坏境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HPCD)和表面活性剂(SDS)对多氯联苯(Aroclor1242)污染土壤的洗脱增效修复作用。通过中式柱淋洗-洗脱试验,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HPCD和SDS对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Aroclor1242)进行洗脱,重蒸馏水、5g/L SDS以及10g/L SDS对污染土壤中Aroclor1242的洗脱率分别0.51%、2.93%、25.9%;而相同浓度的HPCD对污染土壤中Aroclor1242的洗脱率分别为0.62%、8.42%、18.3%;此外,研究还发现,HPCD在土壤中的滞留相对SDS较少。研究结果表明,利用HPCD的疏水空腔,土壤中的弱极性有机污染物可以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HPCD类环境安全试剂可以减少SDS的土壤滞留对环境带来的二次污染隐患,HPCD可望为污染土壤治理提供一种更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燕  刘阳  李娟  卢海威 《四川环境》2010,29(6):138-141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重要的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随着重金属污染土壤场地日渐增多,如何安全有效地修复并利用这些受污染的土壤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本文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常用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并重点介绍了土壤淋洗修复技术,对目前淋洗剂的应用情况、作用机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陈明 《四川环境》2012,31(6):13-1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已经受到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运用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对金属铜的吸附作用。研究土壤吸附铜的速率的方法是根据所做实验的数据进而绘制吸附量与时间之间的变化曲线,通过所得到的曲线斜率来探讨吸附动力学过程。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得知:pH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当其他的条件相同、土壤自身的pH增加时,土壤对铜的吸附量也随着增加,加入液pH为5.5时的吸附量显著高于pH为2.5的吸附量。表明土壤对铜的吸附作用受酸度影响较为明显,在酸度增加的情况下,土壤对铜的吸附降低,使得铜从土壤中解吸出来,进入水体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我们要提高预防酸雨等环境问题,防止酸雨使得土壤中重金属进入到水体。  相似文献   

11.
德国莱比锡———哈雷环境研究中心最近宣布,已研究出利用沼气和细菌制造可降解塑料的新工艺。该研究中心利用的细菌是甲烷单菌。这种细菌可将甲烷经过新陈代谢,在其体内产生细菌微颗粒状的聚合多羟基丁酸,提取出来后可以制成塑料。聚合多羟基丁酸在物理特性上与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石化塑料产品非常相似,但它易于生物降解,副产品只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会污染环境。生产这种塑料所需的原料是有机废物发酵产生的沼气,沼气中含有60%~80%甲烷。经过培养的甲烷单菌在反应器中经过24小时,就可生产出聚合多羟基丁酸,产生的废水、残余物和…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对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7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特别是完成2020年年底阶段性目标任务做出部署;9月1日起,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施行,鼓励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积极应对塑料污染,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此,《中国环保产业》杂志特邀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海云,从塑料消费量与废塑料产生量的关系、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水平与其他国家的比较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正通过十年的发展,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产业已快速成长,涉及城市污染场地修复、矿山土壤污染修复及农田土壤污染修复和管控等领域,形成了土壤污染调查、分析检测、修复、管控、工程监理和效果评估等咨询、检测、工程及药剂和装备生产的产业链,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为打赢"净土保卫战",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这个新兴环保行业,已成为我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正抓紧建立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修复的技术标准,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修复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技术保障,可以预计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是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促进了土地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问题,近几年开展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的地块越来越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程属于生态环境工程,隐蔽性和复杂性是其突出特点,极易引发二次污染问题。环境监理是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对控制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程效果、二次污染防控起到关键作用。以某地块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实践经验为例,阐述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要点、技术方法,以期对类似修复工程开展环境监理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电子废弃物的无序拆解会导致其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的无规律释放,进而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为了量化电子废弃物无序拆解区土壤中PAHs的含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本研究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某典型电子废弃物无序拆解区采集了3个作坊式电子废弃物拆解点、3个作坊式塑料或金属加工点和1个电子废弃物拆解尾渣倾倒点的土壤样品,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美国环保署规定的暴露量化及风险表征方法为分析手段开展PAHs含量分析及其风险评估。结果发现:上述7个土壤样品PAHs的总量范围为32.62~1053.71μg/kg,平均为414.05μg/kg,其中一个作坊式电子废弃物拆解点的PAHs含量属于重污染级别,土壤存在强烈的环境风险,单体菲(Phe)、蒽(Ant)、荧蒽(Fla)和芘(Pyr)对环境风险的贡献率最大。此外,PAHs通过不同途径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程度为呼吸途径﹥皮肤接触﹥经口途径。结果表明,电子废弃物无序拆解区土壤PAHs污染急需建立相关环境管理措施及污染控制标准,逐步规范电子废弃物无序拆解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5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介绍全国生态环境状况。有记者问,近日有研究认为,北冰洋冰块内含过量微塑料,可能破坏海洋生态。请问生态环境部如何看待海洋微塑料问题,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具体内容是什么?对此,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海洋微塑料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新环境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秀山锰矿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秀山矸石、尾矿、矿区土壤的采样分析,测试了土壤中Mn、Cr、Ni、As共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使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风险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n污染的程度较严重,且污染区域较多,受到Cr污染的大多为轻污染,有的地方表现为重污染;受到As、Ni污染的一般都是轻污染,也有地方表现为重污染。锰矿资源开发过程中矸石和锰渣的堆存对秀山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解决好矸石堆和锰渣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拟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明溪县4个梨生产基地的空气、灌溉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检测,采用重金属(Hg、Cd、Cr、Pb)及有害元素As等污染物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照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级标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梨生产基地的空气、土壤和灌溉水的环境质量安全、清洁,评价指标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可作为无公害梨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9.
为修复石油开采工艺过程中对环境土壤造成的污染,对植物修复土壤方法进行盆栽实验。采用紫花苜蓿和多花黑麦草两种植物,对油田固体污染物进行植物修复实验,并考察石油污染土壤的不同比例系数稀释对比和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两种不同科类植物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对重金属的富集迁移效果明显,提高了生物可利用性,降低了土壤毒理性。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Cd、Cu、Mn、Ni、Zn和Pb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内蒙古土壤背景值为标准,矿区排土场周边土壤中Cd元素(Pi>5)属于重度污染为特征污染物;Cu和Ni(1i ≤2)处于微污染水平;Mn、Zn和Pb元素(Pi<1)未达到污染水平。Cd元素各样点分布不均,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该元素的富集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严重,应对其进行监测与防治。该研究可为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